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拚無人島

拚無人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98704
李淑楨
社團法人釣魚台教育協會
2024年1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9798704
  • 規格:精裝 / 64頁 / 21 x 28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台灣第一本漁民在釣魚台海域討海的生命故事繪本



      無人島在哪裡?為什麼叫做無人島?

      讓我們跟著阿派老船長重返無人島,

      看看那裡發生過的事……



      釣魚台列嶼位於台灣東北方,列嶼周遭是百年來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好幾個世代的漁民戰風戰浪來到這裡捕魚、避風、補給淡水,他們在這裡看過飛起來遮天蔽日的海鳥群,抓過遍布礁岸的龍蝦,採過礁岩上蒼翠的海芙蓉,也撿過海鳥蛋帶回給孩子們加菜。



      而今,漁場受限、漁獲大減,漁民忿忿不平,「拚無人島」海上拚搏的精神、滿載而歸的喜悅,難道只是一種懷舊的鄉土記憶?不!我們相信:記憶,是一種力量,只是還沒被喚醒!



      「釣魚台教育協會」以三年的田野調查,在蘇澳、頭城採訪三十餘位老漁民,將他們「拚無人島」的經歷轉化為老船長「阿派」的故事,並邀請曾獲多種獎項的資深插畫家張振松繪圖,將這一段英勇、智慧、尊嚴的海洋文化記憶,獻給台灣漁民和他們的下一代以及熱愛鄉土、關心釣魚台未來的每一個人。

    ?


     





    ﹝前言﹞藍色的海田

    廟口的小戲

    內埤海沙埔的少年

    引擎一響 黃金萬兩

    航向無人島

    滔天巨浪打落了竹筏

    在鳥嶼撿海鳥蛋

    登上無人島

    擱淺在蛇嶼的貨輪

    討海囝仔賺到了「起家船」

    海底劃紅線

    為生存 護漁權

    老船長的願望

    後記

    附註

    參考資料



    ?





    前言



    藍色的海田




      台灣東北部海域有一座無人島,她的名字叫釣魚台,和周邊的南小島、北小島、赤尾嶼、黃尾嶼等五個主要島嶼和數十個岩礁,合稱釣魚台列嶼,和台灣「北方三島」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同屬東海大陸棚邊緣的火山島嶼。



      黑潮洋流由赤道帶著暖水北上衝撞東海大陸棚南緣,形成湧升流,帶來了養分及浮游生物,又與東海南下的冷水在此海域交會,潮來潮往,形成了西北太平洋的良好大漁場,隨著季節洄游各類高級底棲魚、鯖、鮪、鯊、旗、鬼頭刀……在此聚集。大海就是漁人的田園,出海捕魚,有如在海上的田園耕耘,船頭尖尖,就像農人耕田的犁頭,在海面上畫出一道接著一道的波紋。



      「鯖魚的故鄉」南方澳和台灣東北部各港口的漁民,近百年前,開始隨著黑潮挺進釣魚台海域「討四季海」,在這片藍色的海田辛勤捕魚,養家活口。釣魚台島無人居住,漁民稱之為「無人島」,這片海域經常風強浪大,海象多變,早年漁船小、設施少,到這裡捕魚,風險很高,所以到無人島捕魚叫做「拚無人島」。



      一代又一代,從只靠羅盤、收音機和經驗拚風拚浪,到擁有先進的衛星導航和探魚、測流等設備,漁民在這片海田努力生存,共創地方的繁榮。而今,釣魚台列嶼還被日本霸佔,讓他們再也不能自由地「拚無人島」,只有黑潮,依舊強勁地往東北方向、往釣魚台海域流去,他們期望著重返這片海田……。



    發行人的話



    種下保釣的種籽

    陳美霞(釣魚台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




      2012 年,保釣老將林孝信和夥伴推出釣魚台教育工作;2015 年,林孝信逝世,為延續其「釣魚台公民教育」的遺志,同志們於2017 年1 月創立「釣魚台教育協會」,更有系統地推動並開始擴展,與漁民攜手合作共同進行釣魚台教育啟蒙工作;2021 年適逢「保釣五十周年」,本協會規劃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從論壇、遊行到繪本、紀錄片、民俗小戲……等,本書《拚無人島》,正是其中一項成果。



      本書主角「阿派」大半生在釣魚台海域捕魚養家活口的經歷,脫胎自本會2019 年「凝視百年漁場記憶:追尋南方澳漁業變遷與釣魚台海域勞動生命史」口述歷史計畫,訪調員深度訪談南方澳及頭城曾經在釣魚台海域捕魚、或曾經上過釣魚台、或曾經參與2012 年「為生存,護漁權」海上保釣行動的32位中老年齡層的漁民。這些訪談鮮活地反映了漁民對釣魚台的深厚感情、捕魚維生的艱辛、對釣魚台被日本侵佔的憤怒或無奈,也反映了他們對日本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批判,這些資料成為本會推廣釣魚台公民教育及啟蒙工作的絕佳教材,為使釣魚台教育能向下扎根、擴及下一代,決定以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繪本形式發行。



      《拚無人島》文圖並茂,呈現釣魚台海域做為百年來台灣傳統漁場的重要性。冀望社會大眾深切了解:維護釣魚台的主權及漁權,不只是1970 年代迄今保釣知識分子奮鬥的目標,更關乎好幾個世代以來台灣漁民生存、生計、生活之所繫。



    主編的話



    林宏隆




      2021 年4 月15 日,釣魚台教育協會和蘇澳聖湖社區合作的「拚無人島」民俗小戲,在南方澳南天宮媽祖廟口登場,鼓聲陣陣,如浪起伏,我深受感動,因而改變了正在進行中的繪本故事線,從穿越時空的「無人島歷險記」,轉為「拚無人島」的在地故事。



      在此特別感謝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慷慨提供他精彩的漁業人生故事以及在釣魚台海域的閱歷,成為本書的重要情節;同時也感謝協會的蘇澳漁業界代表林月英、楊德信、林新川等人對故事和繪圖提供了寶貴意見,以及協會二位幹部卓淑惠與陳慈立的全程協助。



      感謝編輯李淑楨接手改寫故事,以及繪者張振松一筆一畫「純手工」地為本書帶來既寫實又魔幻的生動畫面,讓我們透過阿派在釣魚台海域戰風戰浪的歷程,看見台灣漁民不屈不撓的鬥志與尊嚴。



    撰文者的話



    李淑楨




      從主編手裡接棒撰寫阿派的討海人生,查閱資料時,看見一則1966 年的新聞:「台灣各地近海漁船由今天起將大批出動,前往無人島北面海上圍捕鯖魚。」感觸良深。那是青年阿派已經熟悉了無人島海域的星月風浪、精進捕魚技術的年代,日本人尚未蠻橫阻擋台灣漁民捕魚、登島,無數像阿派這樣敢於挑戰風浪的漁民,在那裡打拚賺生計。多希望這樣的日子,早日重返。



    繪者的話



    張振松




      以為可以上漁船感受一下討海的氛圍,

      以為可以踏訪無人島,

      結果都是妄念,到頭只能靠資料、照片、老船長的口述,

      再加上啤酒催化的想像,終於

      我像跟隨阿派,在海上探望了無人島。




    其 他 著 作
    1. 窗內有藍天:從三合院小女孩到監獄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