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百年新詩(下卷):精神標竿與文化圖像

臺灣百年新詩(下卷):精神標竿與文化圖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8875
黃粱
釀出版
2024年1月10日
163.00  元
HK$ 138.55  






ISBN:9789864458875
  • 叢書系列:讀詩人
  • 規格:平裝 / 396頁 / 14.8 x 21 x 2.0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讀詩人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臺灣百年新詩》分上下兩卷:上卷【歷史敘事與詩學闡釋】、下卷【精神標竿與文化圖像】,是黃粱經營27年的心血結晶,也是唯一一部以「臺灣主體性」為核心考量,歷史脈絡、新詩文化、審美評價三方並重的臺灣新詩百年總覽,時間跨度從1873年延續到2022年。



      下卷【精神標竿與文化圖像】,八章至十五章、長篇總論,內涵簡介如下:



      第八章〈直面死亡恫嚇的艋舺少年黃荷生〉。黃荷生的詩原生性與原創性兼具。原生性來自生命自我啟蒙的內在需求,原創性指詩的風格沒有別人的影子。他擅長運用一連串動詞片語將意念延展成連綿波流,語言在流動過程中分化變奏,瀰漫微妙多層次的音響,觀念與想像以未定向未定形即興開落,語言策略別具創意。探索主題隱含對「白色恐怖」高壓統治的批判,直面死亡恫嚇的勇氣令人敬佩。



      第九章〈楊牧詩的風格特徵與審美精神〉。楊牧多重聲音交響的詩意書寫,產生迷離氛圍與渾沌情境;關注詩與現實的錯綜往來,現實經驗往往被視為相對元素而非絕對元素;詩的經驗焦注於凝神虛白,注重境界與情韻之孳息繁衍。楊牧詩形象典雅聲響幽微,文字打磨得多彩魔魅,就語言藝術而言堪稱當代華文詩典範;痛苦傷殘被抒情聲音與象徵框架莊重包裹,現實感斂藏而形上思維顯揚。



      第十章〈零雨的詩,文化傳承與創世排練〉。零雨是一個詩歌視野廣闊詩歌精神高昂的詩人,詩歌語言自成一種文化譜系,枝繁葉茂蔚為大觀。零雨詩學的發展脈絡前後連貫,吸納各種元素轉化為己用,命題多元手法深刻,擅長運用組詩形態進行多角度多層相的詩意探索。零雨專注詩歌創作四十年如一日,現實生活低調樸素,以詩為一生志業。



      第十一章〈布農族詩人卜袞的詩章〉。卜袞的布農族語詩章是臺灣文化的一項奇觀,也是世界詩歌文明的珍貴資產。卜袞的新詩書寫不但是以族語呼息,而且是回到部落尚未文明化的山林環場進行書寫,與祖靈更加親近。他的詩部落文化色澤濃郁,銘刻著祖先寬闊的靈性思維與古老的生命智慧,表達布農族注重和諧的自然生態觀,跌宕想像的人性情感,豐富多彩的部落生活樣貌。



      第十二章〈孫維民,黑暗與絕望的探索者〉。孫維民的詩攜帶著濃厚的基督教思想,無懼地披露末世景觀:疾病、鬼靈附身、人世混濁、罪惡橫行,活端端一個撒旦統治的時代。綜觀孫維民的詩歌歷程,主題探索聚焦於神與魔的鬥爭敘事,對人類的道德維度大膽涉獵精闢演繹,詩的結構思維獨樹一幟。孫維民的詩語調冷靜內蘊多重諷諭,成就他「以詩祈禱」的複雜面貌。



      第十三章〈鴻鴻詩的藝術特質〉。鴻鴻早期書寫以生活感懷詩與心靈抒情詩為主,後期書寫因生活歷練加深,經由多元藝術創作和參與社會運動之行為實踐,磨銳藝術知覺加大批評力度,情思轉深邃,多元題材詩與社會議題詩也開展出嶄新面貌。鴻鴻詩的風格特徵是現實空間與想像空間之相互滲透,語言策略自由隨興,常有出人意表的情思跳躍,詩歌情境有機生成。



      第十四章〈臺灣新詩的異他敘事〉。新詩的主題類型分作典型命題與非典型命題,典型命題為新詩主流敘事,非典型命題為新詩異他敘事。本章發掘的詩文本屬於異他敘事,目的是擴充與校正臺灣新詩的書寫向度。介紹八種異他敘事,每種類型選擇一到三位詩人的詩文本進行評介:一、海洋書寫。二、地誌書寫。三、自然書寫。四、族群議題書寫。五:同志議題書寫。六、性別議題書寫。七、身體經驗書寫。八、靈性經驗書寫。總結「異他敘事」與「異他美學」的潛在關聯。



      第十五章〈詩與史的詩意迴響〉。本章選擇三件歷史事件敘事詩文本,兩件歷史時期敘事詩文本,試圖呈現詩與歷史的沉鬱對話及其詩意迴響。歷史事件敘事詩:「霧社抗日事件」書寫;向陽〈霧社〉。「二二八事件」書寫;黃粱《小敘述:二二八?銃籽》。「八二三炮戰」書寫;葉笛〈火與海〉。歷史時期敘事詩:「白色恐怖時期」書寫;?弦〈深淵〉系列。「解嚴後臺灣社會」書寫;廖人《13》。本章內涵前後貫串,昭示臺灣歷史的詭譎多變,臺灣新詩的現實關懷與歷史反思,呈現「詩史互證」的文化意義與啟蒙價值。



      長篇總論〈臺灣新詩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特徵〉。分四大部:一、臺灣新詩的歷史脈絡。二、臺灣新詩的文化圖像。三、臺灣詩學建構的意義與困境。四、臺灣百年新詩的詩歌精神。第一部分從三個維度追索歷史:時間維度的歷史(四個時期)、空間維度的歷史(七個地域)、語言維度的歷史(六種語言八項類型)。第二部分從三個面向進行文化圖像分析與人文價值重構:臺灣新詩的語言空間(評析六大文化區塊十二位詩人)、臺灣新詩的詩歌空間(闡述八種詩學模式)、詩與詩人的價值規範(重新定義詩與詩人)。第三部分闡釋「臺灣詩學」建構的意義與困境,提示目標與方法。第四部分,歸納臺灣百年新詩的詩歌精神:抵抗奮進、多元共生。



      分不清喜悅或悲傷

      寫下的,沒有寫下的

      在詩與歷史的相互孕育中肅穆誕生

      滄桑的嬰啼太引人非議

      無畏壓迫,悲憫凝視

      強敵環伺,定靜淬鍊

      以暴雨、血雨、黑雨,將臨的烽火之雨

      為你命名

      足下的沃腴田野,心底的動盪家園

      拈香祝禱,垂首感恩的父老兒女

      艱難苦楚的百年行腳

      披瀝肝膽,扎根斯土,昇揚為詩



    本書特色



      ★黃粱經營詩學研究27年的心血結晶,也是唯一一部以「臺灣主體性」為核心考量,歷史脈絡、新詩文化、審美評價三方並重的臺灣新詩百年總覽。



      ★嘗試為臺灣新詩立定精神標竿,樹立「典範詩人」,確認審美評價,昭示「典範詩章」,描繪文化圖像彰顯詩歌精神。

    ?


     





    第八章 直面死亡恫嚇的艋舺少年黃荷生

    前言

    一、心靈空間的發現

    二、紀弦的「現代派」與黃荷生的〈現代〉

    三、艋舺少年郎與欲望之街

    四、天才詩人為什麼停筆?

    五、疾病陰影與死亡恫嚇

    六、〈貧血〉,一滴鮮紅的血

    七、我們不是天真的人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楊牧詩的風格特徵與審美精神

    前言

    一、多重聲音交響

    二、詩與現實的錯綜往來

    三、花蓮變奏曲

    四、風格特徵與審美精神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零雨的詩,文化傳承與創世排練

    前言

    一、主題關注

    (一)語言�詩

    (二)身體�心

    (三)父親

    (四)火車

    (五)田園

    二、零雨詩的風格特徵

    (一)嵌入句創意發想

    (二)系列詩結構組織

    (三)意象的根源與繁衍

    三、文化傳承與創世排練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布農族詩人卜袞的詩章

    一、臺灣南島語族、布農群

    二、布農族詩人:卜袞

    三、卜袞的雙語詩章

    (一)神話考掘詩章

    (二)靈性思維詩章

    (三)族群關懷詩章

    (四)愛情親情詩章

    四、卜袞詩歌的當代意義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孫維民,黑暗與絕望的探索者

    前言

    一、多病的花園

    (一)樂園

    (二)失樂園

    (三)絕望與救贖

    二、從死亡邊緣回看生命

    三、異化的人與社會

    四、愛之缺席與渴望

    五、宗教救贖或道德探測?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鴻鴻詩的藝術特質

    前言

    一、鴻鴻詩四大類型審美闡釋

    (一)心靈抒情詩

    (二)多元形式�題材詩

    (三)生活感懷詩

    (四)社會議題詩

    二、鴻鴻詩的優點與缺失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臺灣新詩的異他敘事

    前言

    一、海洋書寫:蔡宛璇、劉梅玉

    二、地誌書寫:楊智傑、黃粱、商禽

    三、自然書寫:劉克襄、黃粱、卜袞

    四、群族議題書寫:莫那能、詹澈、向陽

    五:同志議題書寫:河岸

    六、性別議題書寫:羅英、零雨

    七、身體經驗書寫:阿芒

    八、靈性經驗書寫:薛赫赫

    九、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詩與史的詩意迴響

    前言

    一、「霧社抗日事件」書寫:向陽〈霧社〉

    二、「二二八事件」書寫:黃粱《小敘述》

    三、「八二三炮戰」書寫:葉笛〈火與海〉

    四、「白色恐怖時期」書寫:?弦〈深淵〉系列

    五、「解嚴後臺灣社會」書寫:廖人《13》

    六、小結

    【參考文獻】



    總論 臺灣新詩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特徵

    緒言

    一、臺灣新詩的歷史脈絡

    (一)時間維度的歷史(沿革性詩史)

    前言

    1、日治時期(1922-1945)

    2、戰後初期(1945-1949)

    3、戒嚴時期(1949-1987)

    4、解嚴時期(1987-2022)

    (二)空間維度的歷史(地域性詩史)

    前言

    1、日本(留學日本詩人、本島臺籍詩人)

    2、臺灣(臺灣四大族群詩人)

    3、臺灣海外(臺灣海外詩人)

    4、中國(中國來臺詩人)

    5、香港(香港來臺詩人)

    6、新馬(新馬來臺詩人)

    7、東南亞(臺灣新住民詩人、外籍移工詩人)

    (三)語言維度的歷史(語言性詩史)

    前言

    1、旅臺日人日語詩

    2、臺灣詩人日語詩

    3、華語詩

    4、台語詩

    5、客語詩

    6、原住民族語詩�華語詩

    7、新住民母語詩

    二、臺灣新詩的文化圖像

    (一)臺灣新詩的語言空間

    前言

    1、日治時期詩人:楊雲萍、楊熾昌

    2、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吳瀛濤、林亨泰

    3、大陸來臺詩人:周夢蝶、商禽

    4、笠詩社新世代詩人:黃荷生、陳明台

    5、戒嚴世代詩人:楊牧、零雨

    6、解嚴世代詩人:鴻鴻、廖人

    (二)臺灣新詩的詩歌空間

    前言

    1、臺灣民國詩學

    2、臺灣日本詩學

    3、臺灣歐美詩學

    4、命題作文詩學

    5、現實主義詩學

    6、無政府主義詩學

    7、解構詩學

    8、審美精神詩學

    (三)詩與詩人的價值規範

    1、詩與詩人的嚴厲定義

    2、突破界域框限的詩與詩人

    三、臺灣詩學建構的意義與困境

    前言

    (一)詩學建構的意義

    1、「詩」的文化定位

    2、「詩」的思想架設

    (二)詩學建構的困境

    1、文學環境困境

    2、詩歌書寫困境

    3、評論書寫困境

    (三)臺灣詩學建構的目標與方法

    1、目標

    2、方法

    四、臺灣百年新詩的詩歌精神

    (一)抵抗奮進

    (二)多元共生

    【參考文獻】



    黃粱簡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