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語言的力量: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說話與生活,如何學會更多種語言,和多語言能力對腦部的好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206786
薇奧理卡.瑪利安
胡欣蘭
晨星
2024年1月12日
130.00 元
HK$ 10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3206786
叢書系列:
勁草叢書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勁草叢書
分
類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說話/溝通
同
類
書
推
薦
擺脫尷尬並不難,只要笑話講不完:職業輻射法、創意聯想法、機智遊戲法、童心稚語法,幽默除了能言善道,更要讓人意想不到!
後天幽默感:反差對比、先順後逆、顛倒黑白,跟著本書學幽默,對方說的話再荒謬,你都能夠回得巧妙!
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隨書加贈「自信有理,刻薄無罪!」金句書籤】
最強暢聊法:笑神助攻!越聊越開心的說話術
化「失言」轉成被秒稱讚 的77個說話技巧:這年頭,說話可以直,但要記得帶點甜!
內
容
簡
介
專家剖析語言在腦中運作的方式,
帶你了解語言影響人類的無限力量,以及你能如何運用。
不同語言的使用者,竟然會因為語言特性而產生金融儲蓄的差異。
當你會講兩種語言時,用非母語思考會去除你的感性,讓你做更理性的決定。
語言的研究揭發許多你從沒想過的事實。每學一種新語言,都會改變我們記憶的方式。看待看待自己和周圍世界的方式,感受、洞察力,決定與行動。
而且學習新語言,還有許多廣泛的終身影響:
- 增強「執行功能」,也就是專注於重要事項而忽略不重要事項的能力。
- 增強創造性思維任務。
- 培養批判性推理能力。
- 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失智症的病發年紀推遲四到六年。
- 改善在充滿壓力時做出的決定。
- 改變我們所見、所關注及回憶事項。
本書特色
1.語言是你認知世界的方法,且不同的語言會給你不同的視角——包含數學語言和程式語言。
語言學家用最新的腦科學與心理實驗證實語言是認知世界的方法,甚至觀察到人們使用母語及非母語時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比如使用母語時更容易召喚心中的感情。
2.多語能力不僅對溝通有幫助,甚至對你的腦部也有眾多好處,一同成為多語家庭吧。
多語人士具有更強的創造性思維、更晚得到失智症,而本書還有說明多語人士的培養方式,讓你能親自實踐,或在家庭中帶著孩子一同實踐!
名人推薦
《多語思維》閃爍著洞察力,讀完這本書,你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到和聽到文字,並對人類思想的威嚴有更深的體會。(額外獎勵:它還會讓你想學習瑞典語、西班牙文或史瓦希利語!)薇奧理卡.瑪利安和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喬治•拉科夫(George Lakoff)一起成為語言科學重要著作的作者。——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暢銷書《後悔的力量》、《理性》作者
目
錄
序 歡迎一探本書奧秘!
第一部分 個人自我
第1章 驚人的思維方式
第2章 平行處理的超有機體
第3章 關於創造力、感知和思維
第4章 道成肉身
第5章 童年、老年和兩者之間
第6章 另一種語言,另一種精神
第二部分 社會
第7章 終極的影響
第8章 改變的文字
第9章 翻譯中的發現
第10章 我們的思維代碼
第11章 科學與科技的未來
結論 愉快的語言之旅!
致謝
圖片列表
序
作者序
歡迎一探本書奧秘!
Introduction-Or Welcome
傳說在古巴比倫城矗立著一座高塔,直插雲霄,高到可能把它視為人類第一座摩天大樓。歷史文獻已證實這座塔的存在,目前位於伊拉克境內。《聖經》文獻指出世界上眾多語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這座特定的塔樓—巴比倫塔(通天塔),人們當時建造它以「通向天界」。當上帝降臨並看到人類正在試圖登天時,在《創世記》11章第6節中,上帝說道:「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為了阻止人類抵達天堂,上帝將他們散居在世界各地,並創造讓他們說不同語言,使他們無法相互交流,也無法推進他們的作業。
語言作為通往天界的鑰匙,其力量無庸置疑。巴比倫塔的故事說明了語言既可以用來包含和排除,也可以用以交流和阻礙交流。其他宗教也意識到,我們必須依靠語言來達到宗教信仰裡天堂一般的高度。《古蘭經》第14章第4節闡述,唯有用我們所知語言表達的宗教理念,才能傳達給人們:「我不派遣一個使者則已,但派遣的時候,總是以他的宗族的語言(降示經典),以便他為他們闡明正道。」
義大利作家暨猶太大屠殺倖存者普里莫.萊維(Primo Levi)在他的文章《恬靜的星星》中,用優美文字描述出語言的侷限性,以及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譯文如下:
我們的語言對於星星的討論是難以言喻的,就好像有人試圖用羽毛來耕地一般可笑。語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適用於描述大致上和我們一樣大以及長久存在的物體;它有著我們的尺度,它是人性的。
他指出隨著時間推移,會出現新單字來表示比肉眼能察覺的尺度更小或更大的尺寸、比火還炙熱的溫度,以及數百萬和數十億這樣的數字,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知其存在的概念。
語言會隨著我們對世界最嶄新或最完善的理解而產生變化,還是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會隨著我們的語言而改變?為了確認語言思維限制的存在,我們可以使用現代機器學習研究。當史丹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使用大量行為數據,來研究大腦是如何分配與執行認知任務相關的腦力活動(如進行閱讀或做出決策)時,演算法聚集(cluster)神經活動的模式並不符合人類語言的預期分類模式。就像早期研究不同語言「定位」在大腦內時顯示重疊的網路,看似不同的心理過程之間的界限,並沒有反應在大腦中。相反地,演算法所做的分類表明一種構造的存在,我們(尚)未擁有相關的標籤,其如我們正試圖用羽毛耕種宇宙的恆星。即使是我們敘述心理構造用的詞彙,如記憶和感知,也不能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