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啟動孩子的潛能、提升注意力與正向情緒教養套書(共3本):阿鎧老師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光光老師正向情緒教養學+MBTI啟動孩子的優勢潛能教養法

啟動孩子的潛能、提升注意力與正向情緒教養套書(共3本):阿鎧老師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光光老師正向情緒教養學+MBTI啟動孩子的優勢潛能教養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979419
張旭鎧,廖笙光,潘美礽,蔡翠華
新手父母
2024年1月25日
410.00  元
HK$ 410  






叢書系列:不歸類
  • 規格:平裝 / 624頁 / 23 x 17 x 6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50歲
    不歸類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第一冊:

    阿鎧老師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最新修訂版

    ?

    親師一致按讚!簡單.有趣.成效佳的感統力入門書

    坐不住、不專心、走一下就喊累、容易撞到,
    寫功課慢吞吞、做事三心二意、輕輕一碰就喊痛,
    孩子可能是感覺統合訓練不足!

    阿鎧老師精心設計的10天感統遊戲計畫,
    每天1小時,搭配有趣的3階段遊戲,
    正面強化孩子大腦處理外在訊息的能力,
    提升學習時的專注力、對環境的觀察力、面對挫折的容耐力,
    使情緒穩定,有耐心解決生活及課業問題,獲得人緣與自信。

    ※隨書附贈
    【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計畫紀錄表】&【40招親子一起玩的感統遊戲小別冊】

    【遊戲特色】
    隨時隨處可玩的感統遊戲,家庭、學校、戶外都適用,改善孩子脫線、失序狀況,穩定學習成效。

    .具速度感的前庭刺激遊戲>>攔截攻擊:拿一顆紙球,滾向孩子,請孩子利用爬行的方式,拿紙棒打擊紙球。
    .不同材質及溫度的觸覺刺激遊戲>>自製披薩:請孩子將麵團揉成一個大圓球,再用整個手掌按壓成一張大披薩。
    .活動肌肉關節的本體刺激遊戲>>彈珠彈射:請孩子嘗試用食指將彈珠彈出去,並彈入側放的盒子裡。
    .訓練同中求異的視覺刺激遊戲>>藏彈珠:將彈珠放在1個倒蓋的紙杯中,媽媽任意移動3個紙杯,請孩子找出彈珠藏在哪裡。
    .辨識聲音異同的聽覺刺激遊戲>>聽我這樣做:媽媽下指令:「手摸頭」,訓練孩子聽到後依照指令的重點完成動作。
    .分辨不同味道的嗅覺&味覺刺激遊戲>>氣味棉花球:取5個香水味棉花球,再放1個醋味棉花球,請孩子找出不一樣的棉花球。

    【10天的感統遊戲計畫】
    Step1:擬定10天的三階段遊戲計畫表
    親子共同討論挑選喜歡的遊戲,10天為一個週期,每天1小時,把這一個小時分成各占二十分鐘的三階段遊戲,讓孩子保持新鮮感。
    第一階段 暖身遊戲:暖身遊戲是一個大肢體的遊戲,讓孩子先做暖身,避免肌肉上的傷害。
    第二階段 重點遊戲:根據不同的感覺系統所設計的感統遊戲,給予感覺刺激。
    第三階段 緩和遊戲:精細動作、專注力及認知訓練,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也同時提升專注力。

    Step2:幫孩子製作感統紀錄
    由家長記錄孩子這十天的活動,以了解孩子的表現程度及喜愛程度,同時調整遊戲。

    ?

    第二冊

    圖解 適齡教養ADHD、亞斯伯格、自閉症

    ?

    孩子為什麼老是堅持主見唱反調?動不動就哭,生氣就暴走大吼大叫!

    ?兒童發展專家傳授家長正向安撫孩子的技巧,不用數到3,就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及行為。

    ?

    ?.當孩子說:「我就是不要,不要就是不要!」

    ?〔情緒背後〕和爸媽做相反的決定,從中確定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養成獨立特質。

    ?〔正向教養〕給孩子「二擇一」的選擇,並將想讓孩子選擇的放在後面。

    ?

    ?.當孩子說:「我沒有朋友,同學都不理我!」

    ?〔情緒背後〕孩子想表達的是,我想要同學玩我想要玩的遊戲。

    ?〔正向教養〕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讓孩子透過模仿來練習在同儕中安排與領導他人。

    ?

    ?.當孩子說:「我都一直輸,不好玩,我不要玩了!」

    ?〔情緒背後〕孩子需要累積經驗來學習控制情緒、壓抑自己的慾望發展挫折忍受度。

    ?〔正向教養〕讓孩子確知自己是受重視的,再透過遊戲來接受成功與失敗、練習挫折忍受度。

    ?

    .當孩子說:「大便、尿尿、放屁、87。」

    ?〔情緒背後〕並非是學壞了,只是孩子善於模仿,但卻不善於判斷。

    ?〔正向教養〕最好採忽略法,一再叮嚀不可以反而會加深孩子的印象。

    ?

    ?【兒童發展專家的教養秘訣】

    ?.孩子爭吵時減少大人的介入,孩子很快就會知道,該怎麼和平相處。

    ?.豐富孩子的情緒語言,常和孩子談論心情,訓練孩子表達自我情緒。

    ?.讓孩子從「拜拜」開始練習,成功之後再開始打招呼會比較容易成功。

    ?.跟孩子解釋說「對不起」是一種禮貌,乖孩子都會,不一定真的做錯事。

    ?.當孩子要人幫忙時,應請孩子先完成部分再過去,鼓勵孩子積極完成指定的事。

    ?

    ?《3步驟,教出行為不脫序的孩子修訂版》〔適用學齡前幼童家長&老師〕

    ?

    第三冊:

    圖解 自閉症類群障礙ASD:有效發揮孩子潛能、改善人際關係及生活自理能力

    ?

    國內第一本運用MBTIR性格類型分析的成功教養學

    ?

    ?孩子的性格是與生俱來,不是教導而來也不易改變,

    ?透過練習,了解性格差異,辨識出孩子的優勢性格。

    用孩子能接收、能聽懂、願意配合的方式適性引導!

    •了解彼此個性的不同,積極正向溝通,引導孩子表現真實的自我。

    •有效引領孩子,啟動天生的潛能,提升孩子學習能力及競爭優勢。

    ?

    ?什麼是MBTIR?

    ?性格類型指標MBTI是根據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心理類型》概念,進而發展成一套簡易而細緻的性格評估工具,用以瞭解個人的感覺、思考、態度及做法,有了這些具體的參考框架之後,就能擁有一把人際溝通的鑰匙,開啟適性交流之門。

    ?

    ?如何使用MBTIR來找出優勢性格?

    MBTI將性格類型分成4個維度(8種傾向),外向�內向、實感�直覺、思考�情感、果斷�隨性,從每個維度中的2個對立,找出優勢性格!  (速見Part 2)

    ?

    ?如何使用MBTIR來找出16型性格密碼?

    ?將4個維度各取一個性格傾向,歸納出16種性格類型,找出自己的優勢性格,就能找出性格類型及有效的溝通與教養祕訣!  (速見Part 3)

    ?

    ?關於16型性格  

    ?了解孩子的性格類型,找到有效的溝通與教養祕訣!  

    ?

    1.拼命三郎型 (ISTJ)

    ?追求完美,認真實踐、重視精確細節和事實。

    2.生活觀察家型(ISTP)

    ?安靜,細心務實,重視理性邏輯,待人直率隨和。

    3.關懷照顧型(ISFJ)

    ?內向少言、犧牲奉獻、體貼他人,對團體展現忠誠度。

    4.藝術家型 (ISFP)

    ? 體貼隨和,具藝術天份,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生活。

    5.智多星型 (INTJ)

    ? 聰慧,足智多謀,極富創意與想像力,很容易想出好點子。

    6.好奇分析型(INTP)

    ? 喜歡單獨工作,善於邏輯思考,雖不善交際,但聰明伶俐。

    7.知心好友型(INFJ)

    ?? 沒人比他們重視生活、家人、朋友,往往被視為知心好友。

    8.夢想家型(INFP)

    ?? 天馬行空,充滿創意和夢想,相信自己並依價值觀來生活。

    9.掌控細節型 (ESTJ)

    ? 執行力強,需要標準程序,實事求是,常成為領導人物。

    10.開心果型(ESTP)

    ?  平易近人,喜歡享受環境中的樂趣,喜歡即興及創新。

    11.熱心奉獻型(ESFJ)

    ??? 敏於執行且可靠,總把最好的獻給別人,以他人之樂而樂。

    12.自我表現型 (ESFP)

    ?  喜歡社交生活和體驗事物,能敏銳感知周遭變化及他人情緒。

    13.天生領導型(ENTJ)

    ?  果斷行動派,能迅速在腦中把可能性變成計畫,實現目標。

    14.創新分析型(ENTP)

    ?  聰明機智,充滿好奇,富有創意,喜歡分析,發想新概念。

    15.心靈導師型(ENFJ)

    ?  熱情友愛,樂於助人,願意花時間和別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16.自由樂活型(ENFP)

      頑皮有活力,會在日常生活中找趣味,愛自由善交際。

    ?                          (速見Part 3)

    ?

    ?本書特色

    1. 循序漸進介紹不同性格的主要特徵,列舉每種性格的類型指標,透過評估題,讓父母及師長更能判斷孩子的差異,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與意義。

    2. 透過操作練習,達到自我察覺,欣賞並同理他人。

    3. 透過本書認識性格指標類型MBTIR,找出適合親子或師生溝通的方法,因材施教,輕鬆解決教養困擾,親子關係,也讓親子或家人關係更親密。

    ?

    ?誰需要這本書?

    高中(含)以下的家長及學校老師

    ?幼兒園或安親班的老師

    ?

    •特別收錄

    ?家庭成員教養不同調,溝通有訣竅!

    ?關於孩子性格特徵的40個為什麼?



     





    作者序1

    藉由MBTIR性格類型開啟適性交流之門????????????

    ?????????????????????????????????????????????            潘美礽


    ??? 我有一個夢,希望所有的師長不再為教養孩子而茫然失措,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夠享受父母的愛與尊重。


    ??? 在書店裡常會看到一排又一排談論教養的書籍,可見親職教育是現代父母最重視的課題。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越大越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說話,越來越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也越來越不瞭解他們為什麼這樣做,那樣做?父母想對他們好,為什麼搞到後來彼此都不好受?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不破壞親子關係、又能達到雙方都好的目的?

    這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身為老師,我有幸比一般家長看到更多孩子不同的面?:有的孩子在課堂上安靜無聲不發一語,但作文或週記卻寫得洋洋灑灑,令人驚豔;有的孩子在討論時滔滔不絕停不下來,但內容常是天馬行空沒有焦點;有些孩子喜歡命令別人;有些孩子則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有些孩子一定要遵照老師的話做,有些孩子則愛自己觀察;有些孩子會將周遭打理得井井有條,有些孩子則丟三落四、座位亂七八糟……。問題就在於不同的性格類型。

    我常在想為什麼孩子跟我想像的差那麼多?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與各式各樣的孩子溝通,進而啟發他們的不同優勢,並達到自動自發的學習目的呢?這是生命中擔任數學老師和特殊教育以後,經常會思考的問題。

    而促使我積極投入親子溝通研究的動機是我最好的朋友所分享的家庭故事。她的大女兒聰明伶俐,目標明確,但言辭犀利,得理不饒人,總感覺她對人冷冰冰的,沒什麼同理心,和家人關係也不親近;小兒子則剛好相反,敏感體貼,善解人意,但生活散漫,好像沒什麼目標。兩姐弟因為個性差異太大,常常為了生活小事爭吵,要姐姐遷就,她總有很多意見,要弟弟退讓,而弟弟又覺得十分委曲,這些時不時就發生的衝突,最後引發爆家庭失和,姐姐故意考取了離家最遠的學校,七年住宿,不與弟弟溝通說話。這件事真的讓她很傷心,但卻又不知所措。

    我聽了之後十分訝異,難道親密的家人真的會因為性格的不同而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嗎?抱持著協助好友提昇家庭生活品質的決心,我開始尋找各種有效的親子教養方法,並加入許多不同的工作坊,直到2007年之後,我參與了MBTIR性格類型的專業訓練,終於真正瞭解了孩子的個別差異,而找到了有效溝通的解方。

    MBTIR性格類型是一套簡易及科學的方法,引導我們在複雜的人類行為中,揀選出幾個重要的面向,從了解一個人的注意力聚焦的方向(內向-外向)、觀察事情收集資料學習的方法(實感-直覺)以及如何感受做出決定(思考?-情感)和對時間的掌控與生活風格(果斷?-隨性)就提供了解不同性格類型的建議方法。

    用以瞭解個人的感覺、思考、態度及做法,有了這些具體的參考框架之後,任何人都能擁有一把人際溝通的鑰匙,開啟適性交流之門。

    2010年我在社區大學開設系列課程,參與的學員都有非常正向的回饋,他們欣喜地發現,學會了觀察性格類型之後,不但化解了過去多年的傷痛誤解與心酸血淚,在夫妻相處或是親子甚至婆媳互動上,都比過去擁有更好的溝通品質。

    這本書是我實踐夢想的第一步,內容紀錄了我個人或是學員的生命故事,這些經歷讓我更清楚而且有把握的知道,MBTIR性格類型是一套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協助人與人順暢地溝通、表達、提問或要求。因此,為使更多人能獲益,我將過去的研究心得及教學經驗整理成書,將它更有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大家一定能在本書中探索自己與孩子的思維與心態,並藉由本書更加瞭解自己和孩子的快樂、傷心、雀躍、痛苦,進而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




    作者序2

    藉由MBTIR性格類型重新認識自己

                             蔡翠華


    ??? 性格類型是一個探索「人」的理論與工具,透過這些學習與實作,可以獲得很多能量。


    ??? 我與潘美礽老師結識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們一起任職於高職特殊教育班,共同致力於身心障礙者的學習與就業的職前準備。我初出茅廬,雄心萬丈,一口氣幫學生規畫了一二十個實習職場,並邀請老師們巡迴各處,進行輔導。

    ??? 潘老師溫暖堅定,務實細心,不但沒有嘲笑我不顧現實,異想天開,反而無條件地支持我,鼓勵我,並且努力地執行這個艱難的使命。一年之後,我們創造了畢業生百分之百的就業奇蹟,成為全國高職特教班的傳奇,潘老師也榮獲了全國特教優良教師的獎勵。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潘老師的負責奉獻,依我昧於實踐的個性,再遠大的理想,最後一定是不了了之。

    ??? 2007年潘老師修習了性格類型的課程,我也恰好轉任輔導老師,基於好奇,我邀請潘老師擔任講座,引導其他老師學習性格類格的分析。我初學乍練,現學現賣,偶爾用在師生溝通上,似乎頗具成效。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個學生因為人際困擾而有自傷傾向,但他在國中階段有一段很糟的輔導經驗,所以發誓絕對不再走進輔導室。學生不願走進諮商室,那究竟要怎麼輔導呢?

    ??? 我左思右想,最後靈光一現,將這個困境拿去請教潘老師。她還是一貫地溫暖關懷,提供我針對學生性格可以實施的策略。我拿到實戰技巧之後,先在學校後花園中和那位學生晤談,我使用「講求事實、條理分明的說話方式」,果然切中學生的思維邏輯,後來這位學生不但願意走到輔導室,還每天中午到我的座位旁來吃午餐。這真是太神奇了!

    ??? 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我開始認真學習性格類型,廣泛地運用在個案身上,使我能更快速掌握學生的問題,大大提昇了輔導的成效。性格類型是一個探索「人」的理論與工具,透過這些學習與實作,可以獲得很多能量。我重新認識自己,也瞭解自己在個性上的優勢與盲點,家庭生活比較和諧,專業發展上也更有自信。

    此後,我又與潘老師開辦讀書會,為新住民及高中生做團體輔導,協助社區民眾將這個理論技巧運用在學校、家庭,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上。在這個歷程當中,我見證到潘老師精益求精,不斷地努力進修,修正操作上的問題,讓理論更加貼進實際,運用起來更加順暢。

    許多過去上過課的學員覺得這些方法實用有效,希望能在平時就有一冊在手,隨時翻查。而潘老師也認為時機成熟,足以成書,她希望我來共襄盛舉,基於過去的情誼與合作經驗,我當然義不容辭。在寫作的歷程當中,我們反覆討論,字斟句酌,希望能提供給老師與家長們更多的助力。書中所有的案例,都是潘老師及我的家人學生所發生的真實事件,因為他們的經驗,使我們得以從中受益,在此一併感謝。



    推薦序 1

    ?MBTIR是對孩子成長最有用的軟實力



    ??????????????????????????????????????????????????????  A.PLUS優卓管理諮詢創辦人與集團總經理 ?朱德成Lawson Chu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這是心理學大師榮格Carl Jung其中一句名言,我非常認同。如同心理學常常說的「冰山理論」,性格就是冰山底層的一部份,不管我們看得到的冰山表像是何其豐富,深層次的基礎對任何人的影響都是關鍵的出發點。正因如此,從童年開始認識自己並打造好性格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從榮格到Myers – Briggs這對母親與女兒,他們研究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R)最初也是從學校學生開始的,可見性格從小培養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多年,從學校到工作,我非常幸運都可以在心理學應用領域不停琢磨。回想90年代,有幸作為首批華人開始專業學習MBTI的相關研究,並成為第一位涵蓋中港台的三語華人MBTIR認證顧問,把中文版引進大中華地區,也因為這樣,很高興在2007年,當MBTIR中文版認證課程正式引進台灣時,我才能有機會認識潘美礽老師.



      我記得第一班的MBTIR台灣認證課是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我第一次看到美礽老師時,對她和諧與親和的專業老師形象印象非常深刻,她讓我想到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的感覺。果然,專業的MBTIR訓練還是有根據的。我觀察美礽老師的MBTIR類型正是關懷照顧型(ISFJ),就是跟特蕾莎修女一樣。美礽老師在介紹自己來參與認證的目標時的樣子,至今我仍歷歷在目,還記得她說,希望把自己的職業下半場貢獻在家庭與親子教育上,因此我對她的學習動機更是佩服!因為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來參與應用心理學,例如MBTIR認證的,都是以企業應用為主,難得美礽老師是希望使用它來貢獻我們核心的家庭與孩子,所以特別敬佩。



      我的MBTIR類型是自由樂活型(ENFP),我喜歡多姿多彩的豐富。對比美礽老師作為一名溫暖的關懷照顧型(ISFJ),能有一位如此有經驗、有抱負的專業老師,願意把自己的使命,付出投入在最有意義的家庭與親子心理學應用,我覺得非常感動。在地球村上,我們最需要正能量,而這種正能量更需要在最核心的家庭內產生源動力,從小協助下一代好好培養,才是真正貢獻未來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美礽老師在認證過後更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那麼多年來,在我訓練過的好幾萬名心理行為學的學員中,美礽老師真的是我見證到屈指可數、以終為始,把學習到的MBTIR性格理論長期恆久的實踐到非商業環境中——特別是家庭與親子的主題。所以很高興看到她準備出版一本屬於我們華人的家庭親子主題,關於MBTIR性格類型的經驗應用書籍,我覺得特別寶貴。拜讀完美礽老師的內容後,我更高興美礽老師可以把十幾年前學習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延伸到小孩性格發展並加以應用。書中用到的很多案例都非常實用,並具有啟發性,我相信絕對能幫助很多家長在追求學習分數之外,投放時間與耐心,幫助孩子們像榮格說的,用真實的自己打造好一個性格基礎,面對無限可能性的未來人生。



      從事心理行為學那麼多年,我擁有不少專業心理行為學的專業資格。如果真的要我選擇一個方法來幫助小孩成長發展,我一定會選擇MBTIR。我們一句老話「本性難移」,還有一句「三歲定八十」。我們控制不了環境發生了什麼。可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如何面對外部世界的態度、觀察事情的角度、做決定的模式與面對世界的生活方式,這四個層面正好就是MBTI關鍵的的四個核心維度。如果可以幫助家長與小孩在家庭中奠定好性格培養的基礎,認識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的盲點,用成長思維調整自己面對世界的一切,我相信對孩子們成長是最有用的軟實力,也是貢獻社會正能量一個最好的基礎建設。



      最後,我相信透過美礽老師的用心分享,在這書中,大家必定能打開瞭解自己,瞭解別人,共創美好社會與人生的一扇正能量大門。期待美礽老師持續推動正向心理行為學,在我們的能力上發揮像特蕾莎修女一樣的有意義的使命。



    推薦序 2

    透過MBTIR在性格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座標


    ???????????????????????????????????????????????????????????????????? 暢銷親子作家 彭菊仙 


      我一邊閱讀此書,腦袋一邊跳出一幕幕咱家三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和我互動的種種畫面,特別是難解的死穴和卡點。


      比如,每到段考前,我都會要求孩子做一個考前複習計畫,老二凱凱送上來的一定是一張讓媽媽我完全放心、甚至讚嘆不已的讀書計畫,不但格子畫得整齊清爽、每一個科目複習進度填寫得極度詳實、連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都規劃得非常精確;而鈞鈞給我的通常就只有幾個字,例如,上午:數學;下午:國文及寫複習卷,有時鈞鈞甚至覺得根本不需要寫下來,直接瀟灑回答一句:「媽,我口頭跟你報告就OK了!」


      我這個媽媽的反應是什麼?依據MBTIR,我和凱凱同一類型,也就是我們的處事風格都是屬於需要設定清楚目標、具體計畫、按部就班行事、深怕有任何閃失與變動的人,因此,看到凱凱的計畫,我因為非常安心就大膽交給他自我管理;而每次考前,我幾乎都會和鈞鈞起衝突,原因是,我完全無法苟同他大而化之的模式。


      我總是問他:「可不可以精確地算出來每一科的每一課要複習的時間?你只簡單寫著『複習國文』,但是總共有三課要複習欸,每一課總要一小時吧,還要寫評量,那你一個上午不夠怎麼辦?請你務必把時間算清楚,然後寫出來!」無論我軟硬兼施,鈞鈞永遠臭臉一擺,撂下一句:「完全不需要!我自己知道就好!」接下來,我會緊盯哪一隻呢?當然是鈞鈞,因為不放心。


      不過奇妙的是,每次考試結果,和我行事風格南轅北轍的鈞鈞也不見得考得差,有好幾次還拿了很漂亮的成績,特別是大範圍的考試,我總歸因於他會猜題、運氣好。看了潘老師的MBTIR性格分析才恍然大悟,原來,鈞鈞是屬於「直覺+隨性型」的性格。他雖然不喜歡拘泥於細節,卻很能掌握大方向、善於做整體、全像式的判斷,因此對於大範圍的考試,結果通常都比預期來得好。


      而凱凱是屬於「實感+果斷型」的性格,實事求是、就事論事,注意脈絡與細節,善於計畫且執行力很強,但卻容易糾葛在細節裡。如同潘老師所述,這類的孩子很會考小考,因為細節掌握得很清楚,但是面對大範圍的考試,卻容易見樹不見林,缺乏鳥瞰全局的綜合比較能力。


      我依稀記得凱凱在國中準備會考時,雖然極度用功,但模擬考卻一次考得比一次爛,令我匪夷所思。凱凱自我分析之後跟我說:「媽,模擬考範圍一次比一次廣,我愈來愈不知道每一個題目到底要考我什麼,這讓我愈來愈害怕,我可不可以去補習班多見識一些題目,好訓練我的整體判斷能力呢?」因為認知到自己的弱點而做了適當的補強,因此最後凱凱也如願進了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如今對潘老師的分析,我更清楚不同個性的孩子真的需要截然不同的引導。


      回到大而化之的鈞鈞,果然在執行工作時,常常因為計畫不周全而無法將進度完成,甚至會遺漏一些進度,因此,我知道我絕對需要在這部分有更多的參與引導,每次做讀書計劃,我都會順著他的大方向、耐心地請他進一步補充必要的細節。隨著一次次練習,我發現,這樣隨性型的孩子也能被磨練出具體計畫的能力。


      這本書真的很有意思,依據MBTIR,我好像把自家孩子的性格透視圖都顯影出來,包括他們交友、娛樂、工作、做決定、反應的模式,我也更領略到,性格真的沒有好壞,或許我主觀認定某個孩子的某項缺點,反過來卻是他生存上的最大優勢;而我一昧讚賞的優點,在對照MBTIR之後,也才發現隱藏著負面影響。


      這本書不僅分析十六種性格類型,最棒的是,潘老師對於不同類型的親子組合提出了非常具體有效的教養策略,本書的敘述條理分明、組合類型完整又細緻,每一對親子都能在性格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座標。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能運用在親子相處之上,各種型態的人際關係,包括夫妻、公婆長輩、親師、師生、同事朋友,都非常受用。我不僅推薦給父母師長,更推薦給對性格類型有興趣、並企圖增進人際互動效能的朋友們。





    ?


    推薦序 3

    理解孩子找到快樂成長的方向



         ?   ???          教育部政務次長 范巽綠   

    本書所介紹的MBTI性格分類方法,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學榮格的心理類型概念發展出來,近年來提供管理、人力資源、教育等領域諸多訓練素材,在管理領域的運用普受重視。榮格認為,探討個體的差異對人類社會發展極為重要,透過理解個人對幸福的不同需求,更能讓不同類型的人彼此理解與相互認可。現今台灣社會多元文化並陳,「差異」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相互理解、溝通信任非常重要。

    在我的工作場域上,經常觀察到人際溝通或政策意見的歧異,要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好好溝通,並非易事。隨著社會民主與多元發展,人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管道表達個人意見。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彼此面對差異和不同時,能夠以尊重的態度與良善的出發點來溝通,但事實上有其困難,這時,教育就扮演著關鍵角色。

    108學年度起,推動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講求「自發」、「互動」和「共好」理念,對學生管教的觀點保持適性、開放、尊重與欣賞,同時鼓勵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換為主動參與者。我想,這本書的出版,恰好提供家長一種理解孩子的理論背景,同時也提供許多同理和對話的練習。書中文字深入淺出,貼近讀者(家長)的心緒與經驗,作者設計了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家長不只是瞭解,更能透過體驗的過程中,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思考、語言與行為。

    另外,本書的內容適切地傳遞十二年國教的教育精神、以「互動」和「共好」的理念,協助家長增進溝通能力,也提供示例讓家長學習運用信任與好奇的角度,聆聽及理解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及親子溝通,有助於孩子透過生活體驗與覺察,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強化人我互動與關係,進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並服務社會。

    最後,雖然性格分類在心理學研究上有其嚴謹的發展,但MBTI性格分類方法在企業管理領域已經開闢了一番天地。今天能在台灣看到性格分析出版應用於親職教育,具專業卻也充滿興味,令人欣喜。

    十分感謝作者願意耕耘親職教育,造福許多家長、教師與學子!我們相信:理解孩子,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可以幫孩子找到快樂成長的方向,充滿幸福的未來。


    ?



    推薦序 4

    我,你,我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福來



    互相關懷是人本的善念!

    關懷,如何能透心?

    了解我,

    了解你,

    「我們」之間的關懷,就能透。

    了解你、我的性格,是我們順暢溝通,深度互動的基礎。



    人的性格,有天生的,有成長過程中養成的。性格主要表現在「互動」、「認知」、「判斷」與「行動」等四個構面。每個構面個體的性格傾向簡單二分後,就形成2×2×2×2=16種性格特徵。

    ??與人互動,注意力的聚焦方向;有內向型與外向型。

    ??認知,如何認識新事物;有實感式與直覺式。

    ??判斷,如何下決定;有思考型與情感型。

    ??行動,喜歡的生活風格;有果斷的與隨興的。



    本書作者,累積多年的學校輔導經驗,從眾多的個案中,選擇妥適的敘事,詮釋各個構面中,兩種性格傾向的差異,並且很有結構的將十六種性格,畫龍點睛,命名定型。像拼命三郎型、開心果型,好奇的分析者等等。每一性格都冠上建設性的正面性格傾向意涵,非常適合師生、親子,朋友間共讀。

    了解個體的性格傾向,了解性格類型對教養上的啟發,要從教養的基本理念來看。教養,不外乎「挑戰」與「支撐」的交錯互用。挑戰其強項,順勢發展之外,教養更需鷹架式支撐其弱項,以成就普羅大眾的全人發展。

    以數學學習為例,數學是發展思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個體的思考習性,有圖像思考傾向的,也有語文符號思考傾向的。極端傾向之外,更多的學子多半是兩者兼具,但不極端的調和式。可能調和偏圖像,也可能調和偏語文符號。

    數學教育文獻證實,極端圖像思考型的學生,在不同年級,先是碰到同是圖像思考型的的數學老師,而表現卓越。後來,換了語文符號思考型的老師,數學表現,一蹋糊塗。當師生思考傾向一致,學生的學習,受惠良多。但是學校編班,不容易以思考傾向為根據,配置師生組成班級。因此,教室內,數學內容的表徵,既要圖像,也要語文符號,將數學的多種表徵都呈現,是我們提供給各式思考傾向學生能夠有良好學習機會所必須做的。

    了解性格類型,搭配溝通方式,全人發展需要挑戰與支撐。本書提供我們打開關懷透心、有效教養的一把基鑰。



    ?


    推薦序? 5

    揭開子女神祕面紗的捷徑???

       圓心心理諮商所前所長 林啟鵬


      為人父親我比較難以釋懷的是,我在老二選填志願科系時,給錯建議了,偏偏那時候的她又很聽話,而我對自己的觀察又深信不疑(因為她平常都會看社工輔導類的雜誌,所以鼓勵她選讀助人專業科系),現在回想起來我實在不夠瞭解自己的孩子。如果當年有機會拜讀兩位老師的這本大作,並進行相關的測驗,根據科學過程所得的客觀證據,也許我可以提供更符合她性向的建議。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但是天底下真正能瞭解子女,做孩子親密知己的父母又有多少呢?他們好像蓋上一層(或許很多層)神秘面紗一樣,雖想ㄧ窺究竟,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或是摋羽而歸,若是遇上緊鎖心窗的青少年,更是苦惱不已,不知如何才能揭開層層的神秘面紗?知己知彼始終是人際關係的莫大挑戰,也是第一個要跨越的門檻。


      其實古今中外不乏了解孩子的方法,但是真正具有理論基礎,且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實在屈指可數。由此可見,根據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的性格類型理論,所發展出來的學說——性格類型指標(MBTI)更是彌足珍貴。細讀本書可以理解這個理論,簡明易懂、分類清晰周延(只依據四個維度將人分為十六個性格類型)且可靈活運用,它不止可用在親子關係上,幫助父母自我探索也瞭解子女,也可適用於其它的家人關係如夫妻、婆媳、乃至兄弟姊妹之間的瞭解與溝通互動,也都能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法,對於受苦於家庭關係困擾的現代人,可說是一盞指路的明燈。


      人是神秘奧妙的存在,孩子更是如此,從投胎、出生、成長以至於青少年乃至成年,影響他們的因素可說是數算不盡,這麼錯綜複雜的脈絡大約可歸為三大類:父母祖先的傳承(基因、教養、心理與性格形塑??等)、時空環境的影響及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及氣質性情,其中最為神秘奧妙,也是最難精準瞭解與掌握的,應是天賦、氣質性情與性格或是習性,這也是許多心理學家想要解決的難題,尤其是為人父母者渴望獲得的答案,兩位老師編寫此書,剛好適時回應滿足了這些需求,只要熟讀此書便可掌握揭開神祕面紗的訣竅,如果能按部就班的跟隨作者的思維理路,確實做每一個練習,不但可以找出自己與孩子的性格類型,也可善用適合子女的教養策略與溝通技巧,使得潘老師的夢想也能在自己家中實現,而親子關係也ㄧ定能更加親密和諧。


      本書是兩位老師累積多年實務經驗,接觸成千上萬的案例,根據紮實的理論基礎所萃取的精華,它提供一個簡明的架構及具體可行的方法,讓親子及家庭成員之間能深入瞭解彼此,進而培養諒解、接納與包容,相信家庭內與兩代間的悲劇可以因此倖免,且衝突困擾也會改善不少。


    當我們理解人們因性格類型的不同而有個別差異時,也許可以進一步思索造成人際困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雖然人們對改善關係的基本原則(包容、接納、體恤、關懷、同理、尊重、平衡、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都知之甚詳、瞭若指掌,但爭執衝突仍時有所聞,可見關鍵不是知識與資訊的缺乏,而是另有更為根本和普遍的原因,依筆者的體會那個癥結便是普遍存在於多數人心中的自我中心在作祟,如何消融自我,突破自他的分別,進而達到「愛人是己」的境界,應是人際困擾較為究竟的解藥。


      本書對親子關係中如何瞭解自己和子女及溝通技巧與相處之道著墨甚多,難能可貴的是還論及婆媳在教養下一代的相關議題,可惜的是對婚姻關係卻較少討論,不過如果精熟性格類型的原理,也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到夫妻關係的經營上,以提昇婚姻關係的品質,讓它成為面對親子及婆媳衝突的堅固磐石。當然我們也樂於期待兩位老師能大發慈悲再接再厲,針對婚姻或兩性關係(例如:結婚還是單身?如何找到好愛人或伴侶,或如何破解婚姻的枷鎖……)另行出版專書,相信這會更能直接利益到眾多在婚姻感情受苦的大眾。


      潘老師令人佩服的是即使已從輔導職場退休下來,她仍然念茲在茲的勤學不已,不止花了不少時間心力及高額的學費從頭學習性格類型理論,而且在學成之後,即使身體欠安,還滿懷使命感的到各個學校機關團體分享她的專業學識,直接的利益許多家長及民眾。去年她又三番兩次抱病不辭辛勞的與我討論出書的構想,本來我提醒她人生苦短,好好療癒身心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準備,沒想到她契而不捨堅持完成著書助人的理想,筆者除了欽佩她的不恥下問、求知若渴、勇於奉獻犧牲的精神與堅定奮鬥的意志力之外,也暗自慶幸她沒有採納我的建議,這本獨特珍貴的書(目前台灣似乎還沒出現類似主題的專書)才能順利出版,筆者感到汗顏外,也深感榮幸能為此書寫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