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卡達留學是怎樣的?:擁抱美食、美景和我的聯合國同學們

卡達留學是怎樣的?:擁抱美食、美景和我的聯合國同學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03422
吳亭葳
博思智庫
2024年2月01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6269803422
  • 叢書系列:世界在我家系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世界在我家系列


  • 旅遊 > 亞洲其他地區











    ──全台首本以卡達為主題的人文旅記──



      卡達,我來了!

      一場卡達的留學成年禮,帶你一窺留學現場,認識世足盃之外的卡達,跟著作者結識跨國界的朋友、闖入富豪世界的人文記趣,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卡達留學生活!



      ▎開闊眼界,學習擁抱差異

      在卡達認識許多新朋友,分別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同學,以前對中東國家的看法較為膚淺,因為不了解,所以總是對他們的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但是當她真正踏上這塊伊斯蘭文化的土地之後,逐漸對中東國家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理解,也打破了許多迂腐的成見。



      ▎卡達•我來了!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一直以為上大學的路是在西方,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力量,人生軌跡轉了一個彎,卻又是符合心中的期待,沒有想過有這麼一天,我會踏在卡達的土地上。



      一直以來都是以美國作為留學計劃,卻因為朝思暮想的西北大學大眾傳播系拋來橄欖枝,這麼大的拐彎,讓我來到了西北大學的卡達校區──一個在我成長、旅遊過程中,從來就沒有接觸的中東國家。



      ▎被富豪包圍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說到富豪,你會想到什麼?或許是在喝著高級下午茶的貴婦,還是網路上經常炫富的網紅?但我想跟大家說,想要看真正的富豪,還得在卡達!



      每到下課時間,只見整個宿舍玄關大廳的桌面上擺著各式各樣的名牌包,三三兩兩穿著傳統黑色袍子的學生坐著等待司機來接下課,桌上的包幾乎都是H牌、D牌或C牌等各種名牌包。



      這裡的學生手裡拿的不是書本而是包包,旁邊通常都會有人幫她們拿著書或雜物。戶外的停車坪更是壯觀,放眼望去不是賓利、法拉利、藍寶堅尼,就是保時捷等,我還真的沒有看到一輛賓士或寶馬。



      ▎黑袍,讓我們產生了距離

      雖然卡達的本地人只有30多萬人,不過在校園內還是可以經常看到三三兩兩的卡達同學一起聊天,她們大多都穿黑袍、拎著小包,不帶課本或電腦,也不太跟我們這些外國人聊天,但其實她們並沒有外表看起來那麼冷漠,只是黑袍讓我們對她們產生了距離。



      至少小米不是。她其實很愛笑,因為臉圓圓的,眼睛也圓圓的,所以笑起來特別讓人覺得很溫暖。



      ▎每一件事都值得紀念,留學生的美食生活

      我們這群留學生最喜歡假藉利用任何值得慶祝的節日名義吃大餐,對留學生而言,既要入境隨俗的品嘗當地料理,也必須了解每不同消費層次的差異才對。如果跟曾經居住過的上海、台北或是旅遊過的歐洲美國等大城市比較起來,卡達餐廳不論是國際化程度、價格、服務、裝潢和菜色,絲毫不遜色於這些國際城市。



      ▎我的聯合國小夥伴們

      踏入西北大學的卡達分校,彷彿穿越進入了聯合國的大家庭。在這裡,我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深刻體驗了不同國家和種族之間的文化多樣性。主動邀請幾位親近的同學,進行了一場深入的交流,聆聽他們分享在卡達的生活經歷以及對這個國家的感受。



      ▎我在卡達的生活花絮

      在這一章節我將跟大家分享在卡達的日常,包含與家人分享在卡達的各種奇遇、描述了在多哈的學校歲月,以及適應多元文化的點滴。



    本書特色



      ♁全台首本以卡達為主題的人文旅記

      ♁卡達在地真實生活,打破傳統對中東國家的刻板印象

      ♁在卡達上學的同學親身經歷

      ♁揭開卡達神秘面紗,讓想留學的讀者多一個選擇

      ♁在家也能開闊眼界,學習擁抱差異


     





    編審序|卡達,讓我們到此一留!

    自序|跨出同溫層,真實體驗世界這本大書




    Part 1邁開步伐,世界就在我腳下

    -Course 1我的卡達留學生活

    -Course 2認識卡達的教育環境

    -Course 3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台灣孩子



    Part 2|卡達我來了

    -Course 1波折重重的旅途

    -Course 2搬進宿舍

    -Course 3開學了!碰見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

    -Course 4無國界的融合

    -Course 5深夜驚魂

    -Course 6穿金戴銀的卡達小貴族

    -Course 7十八歲的生日驚喜

    -Course 8我的印度壆霸同學



    Part 3|卡達的美食與美景

    -Course 1富豪之國都吃什麼?卡達的美食攻略

    -Course 2來到卡達吃什麼?高級餐廳探險記!

    -Course 3卡達國家博物館

    -Course 4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Course 5走進卡達人的日常

    -Course 6世足盃的回顧



    Part 4|我的聯合國小夥伴們

    -Course 1小米∣十個人口中,只有一個是純正的卡達族人

    -Course 2小文│我的飯搭子夥伴

    -Course 3小雅│我是以色列人,但我的家鄉是卡達

    -Course 4阿默|來自富裕的沙特家族的足球評論員



    Part 5|我在卡達的生活花絮

    -Course 1 度假歸來

    -Course 2 下廚樂

    -Course 3 健身房

    -Course 4 種睫毛

    -Course 5 小嬿的課堂插曲



    結語





    編審序



    卡達,讓我們到此一留!

    Sylvia




      疫情期間送小女兒出國讀書,旅途幾經波折,終於順利抵達西北大學的卡達校區。



      在短短的兩天半行程中,看見孩子勇敢應對諸多的挫折與不便所展現的成熟,讓我稍稍放下心中那塊忐忑不安的石頭,畢竟這是她第一次離家就學,尚未滿18歲的年齡,總是令人不捨與不安。



      ▲18歲成年禮,卡達壯遊趣



      學期中,我們經常用微信彼此聯繫,她很喜歡分享學校裡發生的趣事,或是將認識新同學的情景描繪給我聽。例如剛開學那天碰到的網紅明星,從與同學的交談中,她發現當地人對讀書的觀念,和我們有很大的差距。她們可以因為感到無聊、無趣而暫時休學,然後到處去旅行,等到過幾年後再回來讀書。這在中國或是在華僑的家庭觀念裡,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當中還發生許多超乎她想像的趣事,她也會即時分享給我們。



      令人安慰的是,當她面對這些異於常規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的眼中異於常理,或許對當地人卻習以為常),她並沒有失去原有的界線與原則,而是把她的所見所聞,用輕鬆的口吻分享給我,並且分析這種狀況的利弊得失。



      她認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追求的目標與方向也不一樣,並沒有甚麼好羨慕的,她的回答會讓遠在幾千公里之外的我,備感欣慰,至少不至於提心吊膽哪一天突然說不讀書了,或是帶個「油翁」回家。



      剛開學的時候,她就很積極的在學校裡面找了一份工作,因為才剛上大學,她只能在招生處當講解員,原本她想找教授做助理的工作,但是才一年級,學校不允許新生當助教,所以退而求其次找了這份工作。



      我十分贊同她的做法,她分析說擔任這份工作可以獲得的好處,例如盡快認識校內許多人和組織架構,以後如果有什麼需求,就可以很快找到適當的對接窗口等等。



      這份工作經常要面對許多來訪的家長和學生,還可以加強與人溝通的能力,雖然薪資不高,但這些好處都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一週只要工作十幾小時,絕對不會影響功課的!」彷彿看到她做了「包在我身上」的手勢,信誓旦旦地安慰我。



      ▲開闊眼界,學習擁抱差異



      她喜歡美食,記得在上海封控期間,因為沒有阿姨幫忙,她成了我的最佳幫手,當我犯懶或是累了不想做飯時,她可以開心的燒個西紅柿炒蛋或是義大利麵、煎個牛排,弄個牛油果沙拉等,雖然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大菜,但是在物資缺乏的特殊時期,至少我還有個很棒的替手。(雖然她經常把廚房弄得一蹋糊塗,但我可不敢抱怨)



      因為愛做菜的緣故,所以當她出國讀書的時候,也會遍尋各式的美食餐廳、並參考各種評價,偶爾還會主動跟餐廳主廚溝通,詢問做菜的訣竅及配方等,我也經常享受她不時傳來的美味照片。但是,當她第一個寒假回到台灣的時候,我見面的第一句話 : 「妳胖了!」讓她頗為傷心,並也馬上警覺到該對身材的控制,並開始嚴格的節制飲食與運動操練。



      她在卡達認識許多新朋友,分別來自各個不同國家的同學,她經常與我分享對各個不同國家文化的看法。以前我們對中東國家的看法較為膚淺,因為不了解,所以總是對他們的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但是當她真正踏上這塊伊斯蘭文化的土地之後,逐漸對中東國家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理解,也打破了許多迂腐的成見。



      尊重是打破成見的第一要素。許多事情你不一定要完全認同,但是要尊重並理解,因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適合把每一個人都設定在相同的模式框架裡。



      她愛搞笑的個性也是結交朋友的利器。有一次她參加一項學校的心靈成長課程,到老?待一個多星期。我問她為什麼入選、怎麼寫申請函等等。她直白的說,她就寫自己不知道甚麼是心靈成長,所以想參加。結果就入選了。



      ▲來吧!寮國民宿實境秀



      接著她輕描淡寫地說,這項心靈成長的訓練課程,其實就是到鄉下踏青,過過不是很文明的生活。住在凡事得自己來的民宿(不是飯店那種民宿,是真的住在當地人的家裡,沒有冷氣也沒有熱水,有些同學還要打地鋪,因為提供民宿的人家裡,可能沒有多餘的房間招待學生,學生是三兩分批住在願意提供住宿的家庭裡),但是她覺得真的蠻好玩的,只是很累,因為活動很多,的確是一種特殊的磨練課程。



      這段期間,她們要學著下田,扛東西走著泥巴路等,有一次他真的累了,不小心腳扭了一下(他說其實並不嚴重),老師讓她去旁邊休息,她故意裝著一拐一拐的走到旁邊去坐著,然後,喊了另一位同學來幫她一下(其實這位同學看她坐在那裡,用羨慕的眼神望著她),她就悲傷的對老師說,需要人幫她捏一下腳並摻扶她回去。就這樣兩個人一拐一拐的走回去,等到老師同學看不到他們的時候,就開心地跳著走回活動中心去。當然,就這樣,這位被她叫來捏腳的同學,就成為她的鐵粉了。



      ▲友善活力之城,圓一個豐富璀璨的留學之行



      我相信,大多數人心中總是暗藏著對阿拉伯國家的好奇與嚮往。從小讀《天方夜譚》、《阿里巴巴四十大盜》等故事,總覺得中東充滿著神秘的異國色彩。然而,中國的俗語還喜歡用「富得流油」這些字眼來形容無窮的財富等等。可見大家對這些蘊藏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中東國家,心中是懷有多麼的憧憬與美好的想像,並期待有朝一日能一探究竟。



      但是,只有真正踏上這塊土地親自與當地的人互動接觸,才能實際去體會不同種族文化的差異性。其實個人覺得世界何其寬廣,不同人種、環境、文化的差異自有其道理。小女年紀輕輕到了一個五光十色的求學環境,真正體會貧富的鴻溝,也切身感受到不同經濟、文化衝擊下,人的生活真的是雲泥之別;也因為她個人的這些經歷,讓她不至於在卡達校區迷了眼。



      第一次踏上卡達的土地、從機場落地那一刻起、住進飯店、逛街購物等等,卡達給我一種很友善、很有活力的感覺,處處聳立的摩天大樓、美輪美奐的百貨公司、便利的交通運輸、連學生宿舍都遠遠超乎原先的預期等等,先前的許多憂慮,在這趟短短的旅行中都煙消雲散,再加上事後屢屢聽到孩子談到許多的經歷和感受,我也深深慶幸她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有這樣一個不平凡的求學經歷。



      這是我鼓勵她把這些難得的經驗和所見所聞用文字描寫出來的原因。希望在稍嫌青澀的文字底下,能提供寶貴的經驗談,對將來計畫求學的學子,或者是對中東國家好奇的旅客,都能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



    自序



    跨出同溫層,真實體驗世界這本大書




      2022年冬天的某一天,我剛結束家教課程,心裡想著要怎麼幫助可愛的小貓(我家教的孩子)提升學習的樂趣。



      ▲從別人身上,竟看見過去的我



      她是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我們剛接觸的時候彼此就產生很強烈的共鳴。她媽媽說:「之前請了很多家教老師,沒有一個帶得動她。」但是很奇怪,她居然這麼喜歡我,且願意聽我的話。我也覺得跟她特別投緣,所以即使在上了大學之後,我還繼續輔導她的功課。



      小貓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小女孩,她有著與生俱來的運動天賦,在學校不只和男生踢足球,還是一位擊劍高手,雖然個子不高,但是身手靈敏,身材纖細但渾身都是漂亮的小肌肉,據說就連男生都打不過她。



      然而,課業上卻讓她的母親十分傷腦筋,尤其經常因為在課堂上發呆、走神,讓老師頻頻向家長反映。聽著小貓媽媽困擾的問題,讓我想起小時候獨自掙扎在功課和興趣之間的煎熬,雖然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屬於放手的類型,但還是會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其實,我不是不想考高分,只是當心裡有許多無可名狀的喜好,而功課又是如此無聊的時候,實在很難把腦子完全放在上面。



      反觀自己,我也曾經在求學階段遭遇過挫折,每次努力到最後的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直到高二,我才認清自己的喜好,並且確立未來的目標,然後義無反顧的前行。



      ▲不讀死書,走進世界這本大書



      也因為如此,我才發現許多艱辛的歷程只要咬著牙,沒有過不去的難關。當你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候,這些苦都不算什麼了。所以,我很想把這些經驗分享給跟我有同樣遭遇的朋友或學弟妹。



      在我進大學的第一年剛好碰上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我、母親和姐姐三個人剛好都在上海,封控期間是人生難得的一次經驗,實在很難想像,在繁華的都市裡還真的有物資缺乏的慘況,家裡甚至發生連米都沒有的窘境。這也是非常值得記錄下來的一段回憶。



      最後,就是進入西北大學卡達校區的求學生涯,讓我見識到不同文化種族的差異,也讓我對中東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至少,不會再愚昧地用有色的眼鏡來看待阿拉伯的世界。



      在這頭一年的留學生涯,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也學習如何面對各種挑戰,以及更獨立的生活。不得不說卡達的教育環境對我這種第一次離開家的孩子,是非常友好的。不僅生活條件和環境好,治安和各項措施也都非常的便利,這點也讓我的父母十分放心。



      除此之外,讓卡達被全世界看見的2022年世足盃,當然也要帶上一筆,雖然我不是狂熱的足球迷,但是我也是梅西的粉絲,看他最後抱著金盃披著黑色戰袍,一臉滿足又歡樂的走在領獎台上和隊友們合影,實在令人歡喜又感動。



      在卡達讀書確實是超乎許多人的想像,很多人聽到我在卡達念書,紛紛表示疑惑:「為什麼要放棄美國的大學,而是選擇西北大學卡達分校?」或許你們翻開這本書,就能明白其中原由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