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7826
梁庚堯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3年12月08日
253.00 元
HK$ 227.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07826
叢書系列:
教科書
規格:平裝 / 596頁 / 14.8 x 21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教科書
分
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同
類
書
推
薦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1):南宋金元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十三世紀元宇宙:一口氣讀完像風一樣的元朝興衰史
中國古典風華套書:跟著宋朝人過一天與中國妝容之美(一套2冊)
【精裝書盒】來一套哈燒的宋朝百匯(全套四冊+全新創作別冊)
明代的變遷
內
容
簡
介
本書探析南宋朝野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從政局變化、學術思想、以及鄉里社會的基礎,分析王學與程學在南宋的消長起伏,進而對南宋末年與王安石相關的讖言與話本進行考證。全書內容豐富,考證詳實,對南宋的政局變化,教育與科舉的內容,尤其分析詳盡。因此,本書既是對先行相關研究的統整梳理,也包含作者深入相關史料後所得出的創見,對於有志研究南宋史的學者而言,本書是必須參考的論著。
?
目
錄
序
第一編 南宋初期朝野對王安石及其推行新法的評論
第一講 國禍根源追究聲中對王安石與新法的檢討
第二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上):從崇元祐到斥伊洛
第三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中):陰佑王安石而取其說
第四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下):王安石聲望的復降
第一編參考書目
第二編 南宋中晚期王安石政治聲望的消落
第五講 權臣相繼柄政的影響
第六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一):程學的社會基礎較王學為寬廣
第七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二):程學後繼者對王安石改革理想的吸收
第八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三):程學後繼者對王安石經說的吸收與拒斥
第九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四):政治事件、從祀制度與科舉考試
第十講 朝野評論中對王安石不同面向的分辨
第二編參考書目
第三編 南宋晚期王安石讖言的盛傳
第十一講 興起與盛傳(上):國運讖言中的「丙午、丁未」之說
第十二講 興起與盛傳(下):端平以後詩中的天津橋與杜鵑啼
第十三講 傳向社會基層:話本〈拗相公〉與《宣和遺事》的共同主題與意義─兼論王六大夫所講的《復華篇》
第十四講 〈拗相公〉創作年代的再思考
第十五講 《宣和遺事》創作年代的再思考
第三編參考書目
?
序
序
本書可以視為《北宋的改革與變法──熙寧變法的源起、流變及其對南宋歷史的影響》一書,有關「王安石與新法對南宋歷史的影響」討論的一部分,由於內容較多,因而另成一書。我已自臺大歷史系退休十年,由於身體健康關係,以及想要專心整理自己過去的研究與教學成果,未再擔任系裡的兼任教師也已有五年,全書內容未曾於課堂上講授。儘管如此,由於本書與「北宋的改革與變法」課程關係密切,且寫作的動機,又出自補充《北宋的改革與變法─熙寧變法的源起、流變及其對南宋歷史的影響》一書內容的不足,所以仍以教材的形式寫成。全書共有三編十五講,各編並附參考書目。講授與「北宋的改革與變法」此一課題相關課程的教師,不妨以本書的內容為講授時的補充教材;若有教師有興趣,或覺得有需要,也可以開一門與本書主題相關的講授課或討論課,以本書為參考教材之一來使用。
自民國一○六年六月收到《北宋的改革與變法》書稿的審查意見之後,至今已整整六年。這段期間,先後對《北宋的改革與變法》書稿,參考審查意見做了較多的修改,並寫成本書,而用在寫作本書的時間,占了其間大部分。所以會有編寫本書的想法,是由於一位審查人,在《北宋的改革與變法》原送審書稿之末,寫下了「南宋對新法的不同評價」這幾個字,我想他或許是提醒我,應該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有所論述。這位審查人的提示,促使我開始嘗試去增進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將自己的求知所獲表達出來,提供給別人參考,於是有這本《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書稿的編撰。原本在前年六月,全稿已經大致完成,但既決定另成一書,則須經過審查才能出版,於是又再細讀,覺得書中有待修改之處仍多,於是再次從事修改。一邊修改,一邊繼續發現問題,又得再去搜尋相關論著、史料,思考是否應該調整內容或組織結構,這樣又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寫成此一書稿。
本書的內容,從各講題目即可得知,不僅涉及當初我開設「北宋的改革與變法」這門課程時的政治法制史和社會經濟史兩大範疇,也涉及學術思想史和文學史。而我自己的研究領域向來在社會經濟史;此外,自從擔任教職之後,出於講授全校共同課程與歷史系基礎課程的需要,對政治史也還不算陌生,而且當研究社會經濟史時,也不能不考慮到社會經濟與政治、制度之間的相互影響;至於思想史與文學史,雖然並非全無接觸,但終究認識只是在表淺的層面。
然而自中國傳統學術而言,文、史、哲三門學問本屬一體,分途發展而且走向專業化,是近代以來的事。史學的研究走向專業化,對史學本身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可是採取合文、史、哲而為一的研究方式,終究也可以是研究途徑之一。當前已有許多中文系出身的學者,使用這一種方式來研究文學史與學術思想史,他們的研究成果,就出身歷史學的研究者看來,儘管不能說完全沒有可以斟酌之處,卻也未嘗沒有提供參考的價值。歷史學者其實也不必畫地自限,不妨踏出自己專業化的研究方式,嘗試走向一個更為寬廣的路途。本書雖然廣泛地牽涉到政治史、學術思想史與文學史,但主體畢竟還是在處理一個政治史的問題,即使對於文學史與學術思想史,在討論時所採用的方法,主要也仍是歷史考證,以考證所得的結果為敘事的基礎。
本書第四講討論到秦檜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為宋高宗御書〈宣聖及七十二弟子像贊〉撰寫的記文,並以之說明秦檜當時的心態。撰寫此一部分時,曾參考首先注意到這篇記文的蔡涵墨(Charles Hartman)教授和李卓穎教授,據之以合撰的〈新近面世之秦檜碑記及其在宋代道學史中的意義〉一文。由於與李教授相識,並承他贈送此文,得以拜讀,因此在第四講寫就之後,曾寄給他,並請他轉寄給當時在美國的蔡教授,希望他們兩人能夠提供修改意見。由於說法與他們兩人在上述論文中不盡相同,他們也都坦誠地提出,並詳加說明。我在收到之後,經過比對並思考,接受其中部分意見,據之以修改相關內容,但有想法不同之處,於是寫信向他們說明,仍然保存。無論如何,對於兩位教授的不吝賜教,我深為感謝。正如我在《北宋的改革與變法─熙寧變法的源起、流變及其對南宋歷史的影響》的序文中所講:「我深信在學術上不同觀察角度的並存,可以促進學界進一步的思考,且因之而推動學術的進展」;不同的研究者、撰述者,彼此之間的不同意見,有時只是出自觀察角度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幾種不同的說法,不宜認為此是即彼非,而應該是可以並存以供學界參考的。
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撰寫此書,很多應該要做的事情因之而拖延,身心有時難免感覺到疲憊。支持我繼續工作的力量,其中之一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並得知許多過去所不知道的相關論著。這些著作,不僅有助於先前《北宋的改革與變法》一書的修改,也充實了本書的內容。
另一股支持我繼續工作的力量,是內子梅玲的寬容。她雖然一直擔心我這樣工作,會影響到我的身體健康,認為退休之後就應該把工作放下,過閒暇悠遊的生活,沒有必要如此地辛勞;也常抱怨我為了撰述的參考,把書籍堆得到處都是,妨礙了家人的行動,但是她從未真正阻擋我的寫作。或許她也知道,把心裡想的事寫出來,是我的精神寄託之所在,如果不做這件事,生活便會變得毫無聊賴;可是她的擔心和抱怨,也一樣要說出來讓我知道,這樣我才會在工作上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生活,而知所節制。她的默許,其實就是另一種支持的表示;而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更一直有賴她的照料。由於她的照料,這些年來,我不僅得以結束了攝護腺癌切除手術後的追蹤,巴金森症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惡化徵象,而能在講求飲食營養與充分休息之餘,全心全力地投入這兩本教材的修改與編寫。
我必須感謝兩位審查人,以及幫我查核書稿中各種問題的吳雅婷女士和鄒武霖先生,還有自願幫我看稿的張維玲女士。他們都認真而且細心地看完這份書稿,其中有很多由於寫作匆忙而出現的疏忽與錯誤,得以獲得發現。他們仔細地一一提示應該加以更正之處,並且提出了改進的意見。他們的更正和意見,我大部分都已接受,據以修改書稿;有一些意見即使沒有接受,也啟發我再加思考,考量如何改寫,才能更清楚地表達我的原意,讓讀者能夠比較具體地掌握。本書的完成,充分受益於他們幾位所付出的心力,自不待言。
我也必須感謝臺大出版中心的總編輯湯世鑄先生,和本書的責任編輯游紫玲小姐,他們允許我花這麼長的時間來完成本書,即使我一再地表示在短時間內即可完成,卻又一再地拖延。湯先生是我教過的學生,游小姐雖未曾教過,卻也是我的學生輩,他們了解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深信以我一向的工作態度,必定會將書稿完成,才會如此耐心地等待。儘管如此,對他們兩人,我的心中始終深感歉意。
最後我要說的,仍然和以前一樣。學海無涯,個人所知、才識均有限,更何況我缺乏宋代學術思想史和宋元明文學史的根底,編撰本書其實是邊學邊寫,書中疏漏錯誤之處必多,有待讀者指正。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北宋的改革與變法:熙寧變法的源起、流變及其對南宋歷史的影響
2.
南宋的農村經濟(二版)
3.
宋代科舉社會
4.
南宋鹽榷:食鹽產銷與政府控制(重訂版)
5.
中國社會史
6.
中國社會史
7.
南宋鹽榷 食鹽產銷與政府控制
8.
南宋的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