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牛津通識課19】拜占庭:複雜迷人的基督教千年帝國

【牛津通識課19】拜占庭:複雜迷人的基督教千年帝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82738
彼得.薩里斯
陳錦慧
日出出版
2024年1月29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382738
  • 叢書系列:牛津通識課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0.9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牛津通識課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世界歷史 >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西元二八四年,軍人出身的戴克里先擊敗對手即位羅馬皇帝,為了有效管理幅員廣闊的帝國及對抗外敵,他推動各種行政改革,並將統治權分配出去,讓帝國在東西方各有皇帝及副帝共同治理。伴隨一系列權力重組的的結果是,帝國的權力及影響力逐漸由原本以拉丁語為主的西方行省,轉移到以希臘文為主的東方行省。



      西元三二五年,君士坦丁擊敗眾多對手稱霸羅馬世界,他將古希臘城市拜占庭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並在這個新城市統治這個國家。有別於過往羅馬君主的多神信仰,君士坦丁公開支持基督教,並延續東方的神格君主文化:他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隨著繼承者繼續遵循基督教政策,以及越來越多羅馬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而改基督教,到了四世紀末,基督教已變身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政權垮台,東羅馬帝國成為唯一繼承者,並開啟了延續千年的正統帝國統治,直到十五世紀被鄂圖曼帝國滅亡。歷經古典時代到中世紀,拜占庭帝國繁榮且強盛,無論在經濟、文化或軍事力量的表現,都居歐洲之冠。



      本書作者闡述了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後繼者在位期間,羅馬的政治文化、希臘的知性傳統,以及基督教的信仰,是如何在拜占庭首都獨特地融合。而拜占庭面對東方兩大強敵波斯與伊斯蘭的虎視耽耽,又是如何堅守了十一個世紀,最後又為何滅亡。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


     





    前言

    ?

    第一章 何謂拜占庭?

    第二章 統治之城君士坦丁堡

    第三章 從古典時代到中世紀

    第四章 拜占庭與伊斯蘭

    第五章 生存策略

    第六章 文本、圖像、空間與精神

    第七章 帝國的滅亡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本書是我在擔任華盛頓特區敦巴頓橡樹園研究圖書館(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夏季研究員期間完成,那段時間我也在研究查士丁尼的「新律」。我要感謝該館瑪格麗特.穆勒特(Margaret Mullett)一如既往地殷勤接待,以及黛博.史都華(Deb Stewart)與其他館員的熱心協助。我也要謝謝哈佛大學董事會給我這次研究機會,並感謝牛津大學出版社珍妮.努基(Jenny Nugee)對我的包容。



      本書初稿得到特洛.史東(Turlough Stone)的提點,我衷心感激。我對拜占庭的認識,當然要感謝哈佛大學教導我拜占庭研究的師長,特別是詹姆斯.霍華強森(James Howard-Johnston)、西里爾.曼戈(Cyril Mango)和瑪麗亞.孟德爾.曼戈(Marlia Mundell Mango)。令我受益的還有朋友與同事的著作,比如馬克.惠托(Mark Whittow)、凱薩琳.霍姆斯(Catherine Holmes)、彼得.梵科潘(Peter Frankopan)與泰瑞莎.蕭克羅斯(Teresa Shawcross)。



      本書用了不少篇幅敘述戰爭,討論戰爭對拜占庭政治與文化的影響。拜占庭畢竟是個帝國,以刀劍生,終究亡於刀劍。相較於經濟結構,本書對菁英階層的文化似乎著墨更多,對帝王政策的關注度,也似乎高於農民的生活。但這不是因為我認為那些議題不重要,而是因為我在其他著作已經詳盡討論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