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748149
鄭采和
時報出版
2024年2月06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3748149
  • 叢書系列:異言堂ISSUE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異言堂ISSUE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文化評論/社會觀察











    一位臺灣青年建築師在荷蘭的十年觀察筆記——

    透過阿姆斯特丹深層認識荷蘭,

    跟著采和建築師直擊荷蘭人的居住正義與街區實驗,

    「住房不是一種財產權的絕對保障,而是對人應有居住權的絕對保障。」

    原來「都更」也不只是蓋新房子,

    唯有自己認知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才知道住宅可以怎樣設計或是改造,

    而不是只是被動地接受市場上提供的「房地產」。

    本書以迷人的故事力、專業的視角讓我們大開眼界。

    ?

      城市的偉大,來自於居住其間人民的偉大。阿姆斯特丹從十三世紀的小漁村,歷經八百年的歷史發展,成就現今的國際空港城市,其間,充滿了各種故事。而共同完成這部偉大故事,靠的是眾志成城,透過政府、建築師、社區規劃師,尤其是各類各階層人民的凝聚力,讓文化性跟衝突性對話,讓城市的宏偉與家的溫度並存,讓理性主義與人文感性交融,讓社會秩序與個體自由同在,讓異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包容,更讓多元族群共生及共榮。

    ?

      采和建築師寫下她在阿姆斯特丹十多年的生活、工作經歷和人物觀察,透過自身租屋、社宅接觸……以及參與紅燈區、鬼城等都更案的過程,將當地的城市規劃、住宅機制、多元政策介紹給臺灣讀者,希望可以跟讀者一起思考「居住」、「自由」、「多元社會」的種種可能性及當代定義。

    ?

      閱讀這本書不僅走一趟異文化之旅,亦能進一步了解生活價值與生命質感。這更是一本集結了人類學觀察、都市更新、居住正義、街區再生的跨文化直擊著作。

    ?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不僅補充了深度人文以認識荷蘭,采和建築師直擊細節的觀照,也充滿生動場景及故事力,更重要的是:對照與反思我們在臺灣這塊土地的生存空間、人本價值,同時思考了群眾運動、社會改革、資源分配、高房價、團體協商、公民參與治理等議題。在我們多元、自由和民主的島嶼上,儘管任何改造和創造都會面臨混亂,但一切都為了將來更好。在困境之中如何尋找務實的解決之道,阿姆斯特丹值得我們借鑑。——李進文,詩人

    ?

    感動推薦

    ?

      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李進文|詩人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謎卡|旅居荷蘭,《以自由之名》作者

      梁啟智|《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作者

      彭揚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召集人

      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龔書章|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呈現在荷蘭,人、建築與政策,不同有機體與無機物如何協作共同譜出多元的居住形式。透過在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行走,我們看見居住政策在生活裡的實際樣貌,隱藏在文字間的,則是采和建築師身為外來者的日常流動與心情。——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

      采和建築師慷慨地將當年旅居荷蘭的自身居住經驗,化為文字與臺灣關心居住議題的讀者們分享,透過這樣的他山之石,讓我們知道,其實政府能投入的、民間可協力共創的,都不僅是當下這樣的機制而已,當我們能真正立基在人本中心的思考之上,安居樂業的未來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進行式。——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

      我去過阿姆斯特丹十三次,對我來說,這個城市相當地新奇有趣,人們個性直率不諱,住在寸土不讓卻規劃有序的街區裡,在徹夜狂歡後的清晨騎單車回家。誠如采和建築師所指出,荷蘭人向來徘徊在自由與秩序之間,這種複雜的關聯性和細微的差異,本地人往往很難解釋清楚。作者運用自身的專業,結合長居當地的深刻觀察,帶讀者以人文的角度出發,探究阿姆斯特丹的百姓們是如何在自由與秩序當中,務實地形塑他們的居住文化;帶我們看到不同以往的阿姆斯特丹。——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

      臺灣許多城市(尤其是雙北)正面臨都更及街區再生議題討論,荷蘭除了治水的經驗外,城市規劃、住宅政策也是臺灣相關專業者一直想深入了解其中細節的。采和建築師用淺顯文字透過生活及就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體驗,轉譯了城市規劃、建築及景觀專業,讓閱讀者理解阿姆斯特丹城市的轉變與不變。荷蘭跟臺灣距離雖遠,但透過這本書讓人嚮往到阿姆斯特丹走走、讀書或生活。——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

      五成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六分之一的國土來自填海造陸,人口密度與臺灣相仿,以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立國,荷蘭卻在農產外銷、GDP、人類發展和快樂指數各方面,都傲視國際。這個從明末起便與臺灣歷史發展交織的國家,究竟如何永保國際競爭力?采和建築師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訴諸建築人特有的理性、知性與感性,為讀者鉅細靡遺娓娓道來。——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自序

    第一部 住的實驗?

    1-1租客的人權

    翻轉床�天上掉下來的錢�二房東不好當�房東也無奈�資本主義的狗�舊水管區�白色自行車�

    「人不能活在鬼扯之中」�租金協調部隊

    1-2海恩

    環狀運河�反對現代主義�占據空屋者�新市場之亂�TEAM X�一條街是一個社區

    1-3阿姆斯特丹學派?

    運河小公寓�老南區�黎明公寓�國家住宅法�左右兼顧�住宅法人



    第二部 自由社會?

    2-1住在陸上、住在水上?

    與水共生�運河�船屋�自由主義

    2-2粗俗聖地與理性主義?

    櫥窗街道�一切都發生在教堂旁邊�性別思索�協和式民主

    2-3誰的事實??

    瑪麗斯卡.馬玉爾�櫥窗仲介�聯合專案一○一二計畫�妓權的抗爭

    2-4規劃?

    性產業的社區衝突�小城鎮的紅燈區�荷蘭川普�規劃思維�都市更新的難題



    第三部 社會性重建

    3-1 已開發國家的鬼城

    荷蘭的鬼城�拜默爾�阿姆斯特爾三的現實跟規劃思維的衝突?

    3-2 多元(再)開發手段

    現代主義城市規劃思維:住商分離�回到城市�街道感�現代主義的反思:住商混合?�阿姆斯特丹式的都市混合策略�阿姆斯特爾三的多元開發

    3-3 族群融合

    都市的社會性重建�一個堅定現代主義者的改變�從機能的混合到族群的混合�一位真正的安那其分子�鬼城再生�二十一世紀的阿姆斯特丹






    自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