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雷隆醫師的瑜伽解剖Ⅰ:關鍵肌肉

雷隆醫師的瑜伽解剖Ⅰ:關鍵肌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75563
雷.隆
黃宛瑜
堡壘文化
2024年2月06日
193.00  元
HK$ 154.4  






ISBN:9786267375563
  • 叢書系列:Strength&Conditioning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9 x 26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trength&Conditioning


  • 醫療保健 > 運動健康 > 瑜伽/皮拉提斯/伸展












    現代瑜伽入門經典 新譯本

    ▏台灣版獨家 作者序言▕

    結合科學 × 3D藝術 × 瑜伽修習之精要

    從關鍵的肌肉出發,教你──

    建立觀念、改善練習、突破障礙、預防受傷



    ──暢銷全球近20年──

    瑜伽初學者必備.全球師資培育經典教學用書



    推薦:台灣艾揚格瑜伽協會理事長──傅雅祺

    審定:台灣艾揚格瑜伽協會秘書長──張怡沁



      人體有640條肌肉、206塊骨頭和上百個關節,開始進入瑜伽練習,能從浩瀚的解剖知識中掌握關鍵要領和知識,對於打好基礎、預防損傷,都有著長遠的效益和影響。本書提供所有瑜伽練習最精髓的學習起點,無論入門或教學,都能以簡馭繁,幫助你將最必要的人體和瑜伽知識準備齊全。



      本書教你──

      ▌從最基礎的「結構」,學習人體知識,例如:

      →認識人體結構的相對位置,例如內外側、起止端、上下方、屈曲伸張……

      →認識關鍵的骨骼和關節部位,以及其功能和作用。

      →認識關鍵的肌肉、韌帶、肌筋膜組織,以及相互作用、拮抗和協同的關係。



      ▌從最精要的「概念」,學習瑜伽要領,例如:

      →認識何為「鎖印」,收束身心能量。

      →掌握「氣囊」技巧,鞏固脊椎穩定。

      →了解呼吸如何連結肌肉和鍛鍊。



      一套明確易行、易領會的教材,對於專注練習和精準學習,至關重要。雷隆醫師師承印度瑜伽宗師艾揚格(B.K.S. Iyengar),修練瑜伽已超過40年。在本書中,他從骨外科醫學的專業為本,結合多年瑜伽練習的領悟,從現代醫學、運動科學領域通用的語言出發,剖析人體知識和瑜伽修練的最基礎要領,讓你的瑜伽練習更安全、更專注、更穩定。



    本書特色



      ★暢銷全球近20年之瑜伽解剖入門教科用書

      ★骨外科專科醫師集醫學、生物力學、生理學、解剖學之科學解析

      ★超過600張藝術級3D解剖彩圖

      ★一目了然,以簡馭繁,加倍學習領悟



    好評推薦



      台灣艾揚格瑜伽協會理事長──傅雅祺

    ?


     





    ▌台灣版獨家作者序:願本書能為台灣讀者開啟更穩健的瑜伽之道

    ▌審定序:清楚簡潔兼具細緻美感的入門寶典──台灣艾揚格瑜伽秘書長 張怡沁

    科學之鑰:如何使用本書

    導言

    基礎概念

    .人體構造的相對位置

    .骨骼

    .關節

    .韌帶

    .肌肉和肌腱

    .動作



    第一部——骨盆帶和大腿

    第1章:髂腰肌

    第2章:臀大肌

    第3章:臀中肌

    第4章:闊筋膜張肌

    第5a章:恥骨肌

    第5b章:內收大肌

    第6章:外旋肌群

    第7章:股四頭肌

    第8章:大腿後側肌群



    第二部——軀幹

    第9章:腹部肌群

    第10章:背部肌群

    第11章:背闊肌

    第12章:斜方肌

    第13章:胸大肌和胸小肌



    第三部——肩胛帶和上臂

    第14章:菱形肌

    第15章:前鋸肌

    第16章:三角肌

    第17章:肩旋轉肌群

    第18章:肱二頭肌

    第19章:肱三頭肌

    第20章:胸鎖乳突肌



    第21章:小腿和足部

    第22章:前臂和手部



    第23章:肌肉和器官的筋膜層

    第24章:呼吸連結

    第25章:鎖印

    第26章:脈輪

    統合運用



    附錄

    .46種體式中梵英文對照

    .英中譯名對照

    .中英譯名對照



    ?





    台灣新譯版獨家 作者序



    ●願本書能為台灣讀者開啟更穩健的瑜伽之道

    ──醫學博士 雷.隆(Raymond A. Long)




      在此向我的台灣讀者致上最誠摯的問候!



      我第一次接觸瑜伽是在40多年前,當時我還是密西根大學的醫科生。瑜伽課在基督教青年會(YMCA)地下室的水泥地上進行,這是當時安娜堡(Ann Arbor)唯一學習瑜伽的地方。沒有瑜伽墊,學生們自備毯子來做攤屍式。我特別提出這件事,是為了強調瑜伽練習至今已經有多麼長遠的發展了。



      完成醫學院學業之後,我前往印度,第一次造訪位於普那的拉瑪瑪妮艾揚格瑜伽紀念學院。在那裡我有幸跟隨艾揚格大師進行深入學習。當我準備離開印度時,我去圖書館向艾揚格大師道別。他每天下午都在圖書館回覆來自世界各地的郵件,並撰寫有關瑜伽的文章。他叫助手給我們每人一杯奶茶。我們聊了聊我在印度的經歷,然後他停了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說:「我相信你會利用你的醫學訓練,從西方科學的角度理解瑜伽。」



      回到西方之後,我接受了骨外科的醫師培訓,並完成了許多專業進修,包括關節重建、運動醫學和肩肘外科手術等等。在我的骨外科訓練期間,我開始將我學到的知識融入我的瑜伽練習。我清楚意識到,西方科學知識尤其是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知識,可以直接應用於瑜伽練習。我先分析體式(姿勢)中關節的位置,然後查看涉及的結構。哪些肌肉得到了伸展?哪些肌肉在收縮?哪些結構有風險並需要保護(如半月板、韌帶)?我也開始應用西方的伸展技術,如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來輔助伸展。我分析了呼吸所涉及的肌肉,並利用這些知識來加強我的瑜伽呼吸練習。這樣的啟蒙加速了我的進步,幫助我避免受傷,使我能夠更進一步開展並增強瑜伽帶來的益處。



      我開始向我的瑜伽同伴教授解剖學和生物力學,他們也體驗到了將西方科學知識與瑜伽練習結合的好處。於是他們鼓勵我寫一本關於解剖學和瑜伽的書。但如此龐大的主題,該從哪裡開始?任何知識之旅,都必須從打好基礎開始。西方科學有一些基礎知識正好可以用於瑜伽入門練習,於是我在近20年前寫了《雷隆醫師的瑜伽解剖Ⅰ:關鍵肌肉》這本書,以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的概念,引導身體在瑜伽練習中準確動作。後續再出版《雷隆醫師的瑜伽解剖Ⅱ:關鍵體式》,將前書的知識進一步融合進瑜伽體式和呼吸法中。這兩本書囊括了現代瑜伽練習中最根本的必要知識和概念,是我多年來從瑜伽中體悟的練習精髓,願這套入門知識能為台灣讀者開啟更穩健的瑜伽之道,並祝福每一位練習者在瑜伽修練中駕輕就熟、暢行無阻!



    審定推薦序



    ●清楚簡潔兼具細緻美感的入門寶典

    ──台灣艾揚格瑜伽秘書長 張怡沁




      瑜伽是一門整合身體心智的哲學,然而目前瑜伽教學和練習都以體式為主,而美國瑜伽聯盟(台灣廣泛接受的瑜伽師資認證機構)規定,師資訓練中必須涵蓋一定時數的解剖學。對於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的練習者來說,選擇一本從瑜伽角度解析身體的解剖書分外重要。



      書中瑜伽體式名稱,是按照梵文原意直譯,也是艾揚格瑜伽中文教學參考書裡的統一用詞,例如uttanasana,是由uttana(加強伸展)與asana(體式)二字結合,原意為加強前屈伸展式,與一般教學現場慣用的站姿前彎有點不同,但更能點出特定體式要達成(和鍛鍊)的目標。另外在體式中啟動的肌肉,也盡量參照醫學用語和艾揚格瑜伽口令,希望能還原作者結合西方科學與東方瑜伽的本意。



      瑜伽(yoga)的梵文原意是「合一」,在練習中感受身體,感受心智,感受智性,每個環節彼此扶持,並從呼吸帶來活力和滋養,達到《瑜伽經》所說:「體式是穩定舒適的狀態。」儘管書中內容焦點多放在身體架構,但每個瑜伽體式都不是靠著單一肌肉訓練就能達成。作者把呼吸和脈輪的介紹放在書裡的後半,點出整體練習要搭配呼吸,才能將肌肉行動轉化成點亮內在脈輪的效果,顯現瑜伽如何整合身體心智和靈魂,我們才得以窺見合一的狀態。



      本書作者雷.隆(Ray Long, M.D.)是骨外科醫師,浸淫哈達瑜伽超過三十年,跟隨過艾揚格大師BKS Iyengar,近身觀察並記錄大師的練習。視覺上,結合數位藝術家克里斯.麥西佛(Chris Macivor)細緻的描繪,清楚簡潔地解釋主要瑜伽體式的各個肌肉行動,以及拮抗和協同的關係,不論是對瑜伽新手、練習者,還是瑜伽老師,都是很有幫助的入門參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