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另一個故事II:池上.蘭嶼美術

另一個故事II:池上.蘭嶼美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18195
蕭瓊瑞,蔣伯欣,陳寬育,吳尚育
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2023年11月01日
217.00  元
HK$ 195.3  






ISBN:9786267318195
  • 叢書系列:縣市采風
  • 規格:平裝 / 245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縣市采風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本書系「另一個故事」,以「空間轉向」的眼光, 觀察臺東各地區美術——南迴、市區、縱谷、東海岸、離島,如群島般各自發展的特質。池上,由外部團隊帶入的藝術節、駐村、藝術館和在地社群的聯合經營,逐漸形塑出獨特的當代農村文人美學;蘭嶼,在近代歷史、社會抗爭、海洋文化的特殊性下,成為歷來前輩畫家、攝影師、當代藝文創作者關注及回應的對象。本書《另一個故事II:池上.蘭嶼美術》以兩地美術的藝評專文、藝文工作者訪談、論壇側記及關聯年表,呈現臺東美術異質共存的面向。


     





    縣長序



    導論

    〈他者的力量:池上、蘭嶼的美術連帶與復歸〉文�蔣伯欣



    池上

    【專文】〈池上:美學實驗場〉文�蔣伯欣

    【藝文工作者訪談】:池上鳳珠、王信一、王金生、張蒼松、李雅伶



    蘭嶼

    【專文】〈福爾摩沙東岸海上的藝術奇葩:蘭嶼〉文�蕭瓊瑞

    【專文】〈籐帽、魚皮籐甲與便利超商——關於蘭嶼攝影的案例思索〉文�陳寬育

    【藝文工作者訪談】:飛魚.米斯卡、瑪拉歐斯、羅平和、關曉榮、王文彥



    附錄

    〈地方編輯術:「關係的詩學:池上.蘭嶼美術論壇」側記〉文�吳尚育

    池上.蘭嶼關聯年表

    作者簡介

    感謝名單





    總論



    他者的力量:池上、蘭嶼的美術連帶與復歸

    蔣伯欣




      臺東全縣地形狹長、地勢阻隔,臺東美術宛如海洋中的群島,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性,也和其他島嶼之間帶有某種連結性,故而去年研究出版的《另一個故事:臺東美術再探》曾指出,探究臺東豐富的美術脈絡,與其集中在單一線性時間軸下的演進與影響,不如說是串連編撰「群島的系譜」,方法論也須更朝向區域研究的「空間轉向」。基於多核心發展的特性,如何建立各核心之間的對話,也仰賴更細緻考察各區域藝術的「空間轉向」;此處所稱的空間,不僅意味著實體空間,也指涉概念上的論述空間,也就是整合藝術史、藝術評論等相關學科的方法論,重新整編臺東美術知識體系的潛能。

    ?

      今年(2023)的研究中,我們將開始進一步深入到臺東美術的不同區域加以研究,期盼發展出邁向未來的知識體系。我們選擇了池上與蘭嶼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無論地理和作品都相去甚遠的地方。池上和蘭嶼有什麼關係?兩地的美術,分別帶出何種地方感?是否有連結或比較的可能性?



      就池上來說,無論是伯朗咖啡以池上稻田景觀取景的廣告,讓「伯朗大道」名聲鵲起,或是長榮航空邀請影星金城武在田間樹旁喝茶的廣告,塑造出熱門打卡景點的「金城武樹」,甚至鋼琴家陳冠宇在稻浪間的鋼琴演奏登上《時代雜誌》(Time),都將池上推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高度。這個過去以池上米和便當聞名的東部鄉鎮,稻田景觀已成為觀光客到臺東必訪的「景框」或「舞台」,現在更透過駐村計畫、池上穀倉藝術館的設置,讓池上美術延伸出殊異的文化想像。



      對於蘭嶼而言,達悟族人早有豐富的物質文化與藝術活動,無論拼板舟、銀盔、籐帽、方衣、陶偶等,在極少數人居住的島嶼上,生活著密度最高的創作者。近代以來,人類學家、探險家、觀光客、藝術家造訪這座島嶼,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與作品。作為他者的蘭嶼,無論相對於臺灣本島或漢人而言,都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也返照著資本主義、殖民、國家等力量進入島嶼時所呈現的現代化過程的視線。



      本書中的三篇專文,分別針對池上美術與蘭嶼美術提出回顧與觀察。蔣伯欣〈池上:美學實驗場〉一文,從池上的稻米文化、生態環境、社區營造等面向,考察社區力量如何運用稻田的文化景觀,形塑地方的共同體,同時也指出,雖然稻景成功塑造池上的景框與舞臺,卻也潛藏著被誤認為鄉土表象的浪漫化危機。該文回溯池上米與有機農法的概念源頭,以宗教倫理為基底的日本MOA協會(Mokichi Okada Association,岡田茂吉協會);該協會推廣以藝術、療養、有機農法等面向的有機連結,而MOA美術館的典藏深度,則提供簡易教育推廣所欠缺的審美認同。由此可知,近年池上藝術村的駐村成果,可進一步將池上穀倉藝術館的典藏,推升至專業美術館的層次,並結合歷年展覽的特色,深化學術性,賦予池上或臺東美術另一種特殊內涵。



      蕭瓊瑞〈福爾摩沙東岸海上的藝術奇葩:蘭嶼〉一文,則將世人眼中的海上樂園豐富的物質文化,從歷史脈絡、文物形制與造型特色,做了詳實細膩的解析。針對臺東縣文化局現有典藏品,以及知名收藏家陳正雄精美的原住民藝術藏品,進行了綜合分析與比較,最後從現當代藝術家如何再現蘭嶼、如何反思海洋文化之於臺灣的意義,提出了讚頌與深刻的檢視。對於此一「最具藝術特質與成就的一個文明奇蹟」,過去極少看到以美術史方法論述蘭嶼的研究成果,此文可為蘭嶼美術書寫奠定扎實的一步。



      陳寬育〈籐帽、魚皮籐甲與便利超商——關於蘭嶼攝影的案例思索〉從各式大量的蘭嶼攝影,提出觀看蘭嶼的方法,以及各種視線如何形成蘭嶼敘事。從王信、關曉榮的報導攝影出發,檢視觀看者的位置,如何形成視覺內涵的差異,其人道主義關懷,折射出不同階段拍攝者的傾向。開放觀光、核廢料貯存、建設補償等國家暴力,逐漸將蘭嶼從原本的人類學烏托邦,轉變為殖民現代性的惡性場所。其後的攝影者,無論是阮義忠、林柏樑、陳傳興、謝震隆等,都以其視線介入此一犧牲體系,陳寬育指出,「蘭嶼的形象,正是來自攝影者對自我位置持續自我反身,以及雙向觀看之持續建構歷程」。



      藉由上述三篇論述專文的前導來看,本書的訪談藝術家,也多有相近的共同關懷。對於經常被提問的「在地」身份,多位藝術家如池上鳳珠、王信一、羅平和等人皆表示,在求學、旅行、移居、駐村等經驗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移動與回返,驗證了在全球化的情境下,創作的地方性或地方感,早已不受限於本地的地理範圍。而「在地人」的地方內涵,特別是池上、蘭嶼這兩個被視為後山、外島的他者,也隨著移地與在地的辯證,產生重新理解「觀看」與「被看」的契機。



      藝術家飛魚.米斯卡受訪時提及,早期達悟族的正名運動,先從新約聖經的羅馬拼音來重新命名;族語T-A-O原意是「人」,譯名(達悟,達到覺悟)則帶有「人」的覺知與重建意味。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也認為,不宜只用「素人」的概念看待島上藝術創作者的非學院背景,他期許從蘭恩文教基金會經營的蘭嶼文物館出發,善用蘭嶼「人」的藝術元素,建立起小而美的專業美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總監李雅伶的訪談也顯示;池上穀倉藝術館正積極推動在地、駐地、移地創作者,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以駐村連結、聯合共創為底蘊的展演模式。一方面以共創手法,消解了高藝術與低藝術的權力階序,另一方面也以主題收藏展的策劃,跳脫以往素人、同志、原民等固著的邊緣位置,將駐村成果納入典藏,宿造「池上人」的新認同感。



      對此,我們也策劃了「關係的詩學:池上.蘭嶼美術論壇」,邀請多位學者與策展人,共同探討池上與蘭嶼美術的對話關係。從本書我們似乎看到一條從藝術通往地方的新路徑,具有豐富藝術底蘊的兩地,皆因歷經了現代化的壓迫(WTO、核廢),而有結成共同體的抵抗趨向,美術館作為認同裝置,可以從非國家主義、甚至反思國家體制,回歸人的倫理意義來重整。當美術館與美術史書寫的主體,不再是國家的大師巨匠,而是聚焦在相對的他者、社會的外部時,更能以聯合理念、合作共享為目的,發掘深具特異性的後山與外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池上和蘭嶼共享的美術能量,即是他者的力量。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