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

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3616
高橋和巳
徐天樂
心靈工坊
2024年2月19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3573616
  • 叢書系列:SelfHelp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elfHelp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助人者能否協助好傾訴方釋懷暢談,

    取決於身為傾聽方的「傾聽力」。——高橋和巳

    ?

      人們傾訴,是想要獲得認同。但助人者要如何傾聽,才是真正認同,並能幫助對方?

    ?

      當個案訴說完後,

      助人者:確實挺令人難過的,但別太在乎周圍的看法!→→╳

      助人者:是啊。(心想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

    ?

      看起來像是鼓勵的回應,其實是否認。而後者「我也有過類似經驗」的念頭雖未說出口,卻會在無意中傳達給對方,讓人感到認同。

    ?

      心理諮商是一場個案訴說困擾、助人者傾聽並回應的過程。但在個案訴說來訪原由時,若諮商師總想著要提供建議,可能反而會幫倒忙。為什麼呢?

    ?

      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培養諮商師多年,他認為,要能深入個案內心,必須先「傾聽」,根基打好後,才能讓個案暢所欲言,甚至說出連自己都未能覺察的問題。高橋醫師也點出,心理諮商就是一段自我組織的過程,若未能先「靜靜傾聽」,只是一股腦想幫忙,而在不知不覺中打斷、引導對方,反而會影響個案發現更深層的問題。

    ?

      書裡精確提出傾聽的三大原則:? 絕不插話、? 絕不提問、? 絕不給建議,也將傾聽技術細分為四大步驟:? 靜靜傾聽、? 認同並傾聽、? 傾聽情感、? 傾聽內心的糾葛,同時輔以案例說明。在傾聽過程中,諮商師可開始思考個案可能的問題類型、並隨著療程感受個案的情緒變化,更深入個案的內心,而療癒也逐漸發生。

    ?

      高橋醫師並認為,學會傾聽他人,也是傾聽自己的過程。當人們不急著批判自己並轉為認同自己時,許多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

      本書可說是「練功」之書,提點諮商師如何理解個案內心深處渴望被聽到、被理解的需求,而這就要透過磨練「傾聽」這項技術。

    ?

    本書特色

    ?

      ★ 不僅是要「對話」,本書更突顯「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

      培養諮商師多年的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 高橋和巳,於本書強調「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其中的內容宛如祕笈,揭露心理治療助人者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卻不知道「如何聽」的技巧。

    ?

      ★ 最詳細拆解的「傾聽」技巧!

      「傾聽」的技術絕非想像中容易,全書以詳細分解步驟的方式,精密拆解「如何」聆聽求助者,才能真正同理、幫助對方。

    ?

      ★ 打破慣性的回應思維,從「不回應」的「傾聽」思考做起。

      人們經常本能性地想要「回應」對方,因此「傾聽」才變得更為珍貴與不容易。本書破除了根深柢固、理所當然的想法,其中的「傾聽」技巧亦能應用在一般人際交流中。

    ?

    專業推薦

    ?

      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院長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

      莊凱迪|雙和醫院精神科醫師

      許豪沖|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精神科前主任、美國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

      黃天豪|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暨副所長、企業講師

      (按姓氏筆劃排列)

    ?

    來自心理圈與讀者的推薦

    ?

      高橋醫師深刻闡釋傾聽之技術,揭示傾訴中的自我組織與語言表達的新契機。儘管真正的傾聽絕非易事,但在高橋的步驟解析中,其複雜性似乎演變成一種簡潔的精湛技藝。作者將傾聽視為一門有理論可循的「科學」,但更貼切的形容或為「傾聽是一門匠藝」。這種微妙差異,就留待讀者自行感悟其中的奧妙了。——黃天豪(臨床心理師)

    ?

      在本書細膩拆解諮商歷程元素之後,我們才發現第一步原來這麼關鍵:光是「靜靜傾聽」這門功夫,就值得修煉許久。……而看似將讀者定義為醫療人員或廣義的助人者的本書書名(《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在針對傾聽的討論上,其實同樣適合應用在親子溝通、伴侶對話,乃至於落實在主管—員工對話的情境裡。——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安心並傾聽:本書讓我理解到心理諮商深化過程的種種狀況,讓我可以安心下來傾聽個案的話,是本重要寶貴的指南。——讀者F

    ?

      人類身上特有的思考迴路。本書舉出了實際案例加以說明,讓讀者感同身受。這或許也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考迴路。——讀者N

    ?

      醍醐灌頂!本書讓我明白了傾聽的深奧學問。我想,大多的傾聽者都會衡量對方的想法是否正確,提出建議好將對方往更好的方向上引導,但是這麼做並不會順心如意,本書讓我理解並接受了這一點。——讀者K



     





    推薦序|無為的力量——細膩拆解傾聽,反思助人歷程 / 蘇益賢

    台灣繁體中文版序|關於傾聽的技術——致台灣讀者 / 高橋和巳

    譯者序|理解對方內心深處渴望被聽到、被理解的需求——傾聽治療的真義 / 徐天樂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被人傾聽能讓心情舒暢?──因為人之所以傾訴心聲,是為了得到支持

    1.「傾聽的技巧」是指什麼?

    得到了認同,才會感到如釋重負�能夠做到不回話、靜靜傾聽才夠專業

    2. 傾訴方之所以感到如釋重負,是因為傾聽方代表了全世界的認同

    唯一的認同者

    3. 認同並傾聽的難題所在

    讓「傾訴方」如釋重負的三大要件�有否認才有認同



    第二章 靜靜傾聽──堅持聽到最後,才會讓個案安心

    1. 靜靜傾聽的技術──不插話、不提問、不給建議

    總而言之,靜靜傾聽�乍看簡單、難度卻極高的「靜靜傾聽」�幾乎所有人都會插話�忍不住提問�忍不住提出建議

    2. 在插話與靜靜傾聽的狀況下,敘述內容上的差異

    以焦慮症發作的四十歲女性案例來作比較�被靜靜傾聽後,會發現過去未知的自己



    第三章 認同並傾聽──只有理解煩惱的本質,才能發自內心認同並傾聽

    1. 傾聽的技術分四步驟進行

    傾聽的技術──四大步驟�中途插話,是因為不能發自內心認同

    2. 你能做到認同並傾聽嗎?

    否定個案的生存之道�認同的態度會傳達給對方�如果無意中插了話,該怎麼辦?�對策? 放棄傾聽�說盡怨言後,就會如釋重負

    3. 不能認同對方時的對策是將煩惱分類

    對策? 將煩惱的本質分類�說盡怨言的KB有什麼變化?

    4. 人生的煩惱可分為四大類

    預測煩惱的解決方式�人生四大煩惱�1. 對人感到恐懼(對所有人與社會感到不安和緊張)的煩惱�2. 譴責自我(自責與憂鬱)的煩惱�3. 不擅與人來往(人際關係困難)的煩惱�4. 對死亡的恐懼

    5. 只要懂得把煩惱分成四類,就能預測「事件」的發生

    煩惱必然是這四類之一�成為解決問題的「事件」必然發生

    6.「認同並傾聽」與「鼓勵並傾聽」的區別

    將煩惱分為四類之一�不能鼓勵並傾聽�不得不認同深刻的煩惱



    第四章 傾聽情感──傾聽內心深處的情感流動後,心靈就能相通

    1. 傾聽的技術——步驟三、傾聽情感的流動

    讓人暢所欲言,能使情感深化�不插話指傾聽,佔了心理諮商工作的七0%�「順暢」的情感流動會表現出更深層的內心動向�因中學生兒子的問題所困擾的母親,及其內心變化�情感流動中的「順暢」是指什麼?�能夠傾聽情感,傾聽才會讓人感到安定

    2. 傾訴方與傾聽方的情感同調

    營造兩人之間情感共通的場域�「移情」與「反移情」是同時發生的�能傾聽自己的情感,就能理解「移情」�察覺到自己的情感

    3. 情感階段依序由「不安──憂鬱──憤怒──恐懼──悲傷──喜悅」構成

    最終以「喜悅」畫下句點的六種情感流動�「理性與語言」和「情感與語言」的關係�為兒子問題煩惱的母親,其情感是「不安與堅持」�從「壓抑的情感」到「憤怒的情感」�「悲傷與放棄的情感」�「喜悅的情感」報告�讓生活安定的語言



    第五章 傾聽糾葛──所有煩惱都源於「內心的糾葛」

    1. 說盡內心糾葛後,「搗蛋鬼」就會登場

    意想不到的「事件」會改變現狀�搗蛋鬼的作用是將內心的解決方法化為現實

    2. 徹底傾聽因女兒不願上學而煩惱的母親NF陳述

    長女小R不願上學�給媽媽關於心的「解釋」與建議�找為自我主張,女兒開始吃學校午餐�想傾訴自己的「1, 不安與堅持」�靜靜傾聽,不影響情感流動�從「不安與堅持」到「憂鬱」、「憤怒」的情感深化�開始訴說煩惱的根源——「內心的糾葛」

    3. 所謂的糾葛是「該那麼做」與「想這麼做」之間的衝撞

    吃草莓麻糬還是草莓蛋糕?這是猶豫還是內心的糾葛?�定義煩惱的根源——「內心糾葛」�更換交織人生的縱向線�改變生存之道的深層糾葛

    4. 煩惱的構造與朝向解決問題的糾葛三階段

    糾葛的第一階段、發生煩惱與自責——受困於「煩惱的構造」�糾葛的第二階段、對自己發怒——覺察「煩惱的構造」�糾葛的第三階段、糾葛後的崩潰——擺脫「煩惱的構造」�首先內心會解決煩惱�最後,在現實中也會出現解決方式�傾訴、感受、理解、等待和解決�為了封印不安而制定的規則�為了封印對死亡的恐懼而制定的無理規則�拼了命活著

    5. 死而復生的糾葛

    有恐慌症的四十五歲退休男性�一年後,發生意識中斷的JJ先生



    第六章 傾聽自己的心──傾聽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煩惱消失

    傾聽的技術是了解自己的技術�? 不下結論,靜靜地傾聽自己�? 你一定有理由認同並傾聽自己�? 傾聽語言表達前的情感�? 不期待能解決,但仍傾聽自己的糾葛�從理解自己到接納自己



    結語



    附錄| 延伸閱讀






    推薦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