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人們如何政治性地參與他們的社群?為什麼年輕人會參與角色扮演,並沉浸在漫畫文化中?年長者如何將藥物處方視同於家庭醫生給予的關懷?懲教人員用以判斷是否讓囚犯接受紀律處分的原則是什麼?神經科學如何動員為有爭議的精神疾病診斷提供新的合法性?高中輟學者的生命軌跡有什麼共同點?公民如何生產和宣傳自己的科學知識,以抵制他們所在地區的水力壓裂企業?身為我們生活的社會世界中的學生,提出和回答尖銳的問題是你的任務,當你在學習或工作中進行正式的質性研究計畫時尤其如此。
研究是一項令人感到興奮的嘗試,有時間(但永遠不夠)致力於完成對你來說很重要的研究計畫是一種享受。透澈閱讀與你的主題有關的研究和理論、蒐集或產出研究資料、分析這一切並提出解釋 總而言之,產出知識是一種特權。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開展一項研究計畫是一段艱辛的旅程,有計畫外的彎路、對繼續努力所做的重新評估,以及相當多的自我反省。在我們的經驗中,研究歷程中有一些令人不適的事物是無法避免的。然而,有指導團隊會較容易克服它。在15年陪伴學生完成第一個大學部質性研究計畫、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過程中,我們有幸成為許多成功指導團隊中的一員,正是本著這種指導精神,我們撰寫了本書。
有些關於進行質性研究的說明性書籍,也有些關於某一個質性方法具豐厚知識的專論,這兩種類型的書籍,我們都喜愛。在你的研究旅程中,我們將毫不遲疑地將它們推薦給你。然而,本書並不是要提供一個進行質性研究的嚴格食譜,也不是一個關於質性研究的明確總結。我們寫這本書是為了幫助你成為自主、勇於冒險但嚴謹的質性研究者。
在本書第一部分,我們將以實際研究的詳細例子為你提供與知識論、方法論、質性研究方法、質性技術和倫理相關的紮實觀點。對你的選擇有所了解,是成為自由和創造性知識生產者的必要條件。我們的目標是讓你對設計自己的路線充滿信心,而不僅僅是遵循精心設計的地圖。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將聚焦於分析質性資料,這是在其他研究方法書籍中經常被忽略的過程。藉由我們已進行的研究計畫和使用不同分析策略對資料進行詳細分析產出的研究結果,我們將其作為具體範例,從而揭開多層方法的神祕面紗。我們會給你忠告、建議完成你自己研究計畫的任務、推薦決策指引、討論具體的詮釋挑戰,並提供一些方法來產出強而有力和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
我們希望這本書從計畫的開始到結束都伴隨著你,就像一位導師,會提問、啟發、建議選擇,並在需要時放慢你的速度,但同時也會激勵你。我們希望,透過質性研究帶來的變革性體驗與你同在。
譯者序
我從2016年開始指導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研究至今,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曾有下列這些疑惑:「質性研究需要設計嗎?要如何設計?」「我要如何選擇研究方法?哪一種最適合我的研究問題?」「我只能用訪談來蒐集資料嗎?質性研究沒有其他的蒐集資料方法嗎?」「要如何分析資料?每個不同分析方法看起來都好像!」「如何將分析結果拿來跟文獻對話?跟文獻對話指的究竟是什麼?」對想要進行質性研究的人們來說,這些疑惑無從閃躲,需要直接面對並將其一一疏理與釐清。
《質性研究的旅程:從設計到發表》正是一本可以幫助我們疏理上述疑問的書籍,Gaudet與Robert兩位作者以相當堅實的邏輯架構,帶領讀者認識質性研究的反覆性本質,並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引領讀者航行在研究哲學典範與方法論的大海中,每一種方法論就像是一條航道,各有其獨特的海象與豐厚的海洋資源。作者們還使用了具體的研究案例說明資料蒐集、分析以及將研究結果理論化的具體策略、原則與步驟,這一個環節是很多質性研究的書籍所忽略、卻最令進行質性研究的人們深感困惑與束手無策的。閱讀本書的經驗,就像隨著兩位作者一同航行於變化多端中有浮標和燈塔引導的航道,在每一條航道上遇見令人驚喜與讚賞的風景,進而領會質性研究世界的智慧。 感謝我的學生林昱岑、楊薇庭、張芷宣、蔡珊妮、湯薇與謝宛蓁擔任稱職的讀者與校稿者,因著他們的具體回饋,讓我能將文字語句修改得更簡明易懂,讓這本譯作可以協助更多有興趣航行於質性研究旅程的研究者真正踏上旅程。
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與團隊夥伴的信任,願意出版本書,並於過程中提供寶貴的資源與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問世。
最後,我誠摯地邀請你展開屬於你的質性旅程,沉浸於其中,享受它!
張曉佩
2023年晚春於求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