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農業今與昔(2冊套書)島耕作農業論+懷舊黑心食品

農業今與昔(2冊套書)島耕作農業論+懷舊黑心食品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5727864
弘兼憲史,劉志偉
黑體文化
2024年2月29日
253.00  元
HK$ 215.05  






ISBN:9789865727864
  • 叢書系列:黑盒子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6 x 22 x 3.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黑盒子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島耕作農業論》



      《島耕作》系列作家弘兼憲史探討農業的深刻作品



      2013年,島耕作終於從社長升為會長了,《Morning》週刊熱門連載漫畫《會長島耕作》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農業」。



      漫畫家弘兼憲史曾經在市民農園種菜,長期對國內外農業採訪、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日本的農業盡是稀奇古怪的事,農業從業人口已萎縮到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前途堪慮。然而,他卻樂觀地提出「農業才是日本的發展活路」的看法,他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可發展獲利的模式。



      對弘兼憲史來說,農業充滿了創造力,是一件很棒的工作,但他在農業採訪時一直有個疑問。他曾經待過松下電器等電機製造廠,它們都是投入大筆資本興建工廠,嚴格品管並大量製造成品,然後外銷全世界,所有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製造業都是採用這種模式。為什麼農業做不到?於是,他寫了《島耕作農業論》。



      他首先敘述戰後在美軍司令部下令日本進行農地改革,對日後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繼而觀察大分縣的植物工廠、高效率的荷蘭農業。



      荷蘭最耀眼的產學合一「食谷」,就如同美國的「矽谷」,以瓦罕寧恩大學為中心,匯集了1500間食品、農業等企業和研究所,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起在這裡共事,這是世界的發展趨勢。



      日本失敗的農業政策該如何轉變?他對稻米、補助金、農協等議題提出討論和建議,還有關於日本酒「獺祭」與「近大黑鮪魚」最新的農漁業介紹。最後他分析了「攻擊型農業」的現在與未來,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朝向「大規模的農業」與「小而強的農業」共存的方向邁進。



      台灣的農業與日本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半個世紀來日本的農業持續在錯誤的道路上邁進,台灣也亦步亦趨,本書非常值得台灣借鏡。讓我們與島耕作一同翻開這本令人期待的農業入門書,以輕鬆的心情與島耕作一起了解日本農業的現況和未來。



      《懷舊黑心食品》



      黑心食品的鳥事並不如煙



      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

      農糧專家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

      繼金鼎獎得獎作品《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後又一力作。



      大家都愛提過去阿公阿媽的年代,吃的東西都很自然,沒有加工食品、更沒有人工添加物。那個年代都是農村小作坊、小商家,老闆與客人都熟識,所以不敢亂來;那個年代民心古樸,人人都很誠實。但是,其實阿公阿媽那個時代的黑心食品才叫第一名!



      黑心食品並非橫空出世,早期的台灣食品工業不發達,各地充斥小作坊、小商家。買賣食品不談安全,講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只是從古至今良心無法秤斤論兩賣,食品做得再美味也得設法保存。於是從1950年代起,便有各種食品違法添加的新聞與官方調查報告。這些「黑心之舉」,有些是惡意,有些是無知。如今回想,小時候在油鍋邊等待炸得酥脆的油條起鍋,誰管那鍋油多久沒換過,包裹滾燙油條的報紙或電話黃頁簿用的是什麼油墨,即使油條上沾了印刷的黑字也趁熱照吃不誤。我們吃著吃著,還不是「辣撒呷、辣撒肥」!



      若要細究大家記憶中的美好滋味,還真的要從加工食品中尋找。本書作者爬梳大量資料,以嘲諷揶揄的文字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許多台灣美好的滋味橫掃半世紀──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其實都是對台灣經濟產業有貢獻的農產品和食品。



    本書特色



      筆鋒犀利,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農業和食品知識的累積。



    好評推薦



      《島耕作農業論》


      林篤毅︱2017年神農獎得主

      楊世煒︱新加坡食益補公司資深研發經理

      楊斯棓︱方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張永成︱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

      張有擇︱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總幹事

      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劉志偉︱鬼王�文青別鬼扯

      (依姓氏筆畫排列)



      「產業人的產業論述,最貼近現場的農業書。」──林篤毅(2017年神農獎得主)



      「日本將農業當成產業來重視,所以才會有本書的視角,與台灣大相徑庭,值得台灣反思。」──楊世煒(新加坡食益補公司資深研發經理)



      「農業是產業,產業需要佈局與策略,《島耕作農業論》深入淺出說明農業做為產業,需要怎麼樣的論述。」──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書清楚揭示,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農業政策一直遵循著日本錯誤的道路盲目前進。」──劉志偉(鬼王�文青別鬼扯)



      《懷舊黑心食品》

      徐 仲︱飲食文化專家

      韋 恩︱「韋恩的食農生活」食品專家

      曹啟鴻︱前農委會主委

      許 輔︱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臺大園藝系教授

      陳保基︱前農委會主委

      陳建源︱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黃嘉琳︱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

      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依姓氏筆畫排列)



      「從可果美番茄醬、養樂多、泡麵、蘆筍汁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鬼王花了大氣力閱讀資料、蒐集古老照片,實屬不易。如果沒有這本《懷舊黑心食品》,九○之後的朋友們應該不會知道,除了喝台灣水、吃台灣米之外,伴隨叔叔阿姨們成長的,就是這些回憶起來滿是甜蜜,甚至默默貢獻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農產品及食品。」──許輔(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臺大園藝系教授)



      「作家寫書多少得販賣些時代共感的懷舊氣息、添點不著邊際的垃圾話讓讀者莞爾。而身兼學者與作家,寫書更負有考證研究、傳遞知識的責任──哪怕只是些懂也無用的豆知識。一本書要達到這樣的三合一功能,也只有鬼兄劉志偉才寫得出來。」──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


     





    《島耕作農業論》



    推薦序 走下神壇的農業 劉志偉�文青別鬼扯

    譯者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入門書?

    作者序



    第一章 讓農業Made In Japan!──打破「神聖領域」的大分縣

    老家「岩國」的回顧

    漫畫家與農業的距離

    三個經濟團體

    漫畫必備的現實感

    在外人無法進入的「工廠」裡受到的震撼



    第二章 日本的農地盡是稀奇古怪的故事──新的農地改革以及農民「職業化」的必要性

    看看那些細小零散的農地

    農地改革的思維

    《農地法》

    沒有生產稻米卻能夠獲利的制度

    農地銀行的可行性

    農業與資訊科技的相容性

    把「職場」的概念帶入農業



    第三章 向講求合理與效率的農業強國「荷蘭」學習──如此小的國家為何能成為世界頂尖?

    飛往我觀察已久的荷蘭

    講求合理性的民族性格

    每個農民的平均耕地面積

    孕育「農業顧問」的大學

    專攻供應外銷的農作物

    為了在歐洲立足

    用二氧化碳對植物施肥?!



    第四章 誰扼殺了稻米?──弱化日本農業的「農協」與「補助款」

    決定米價的那隻手

    僅止於保護稻米的農業政策

    為了保護國產米而開放進口米

    「All 農林族化」的議員

    農協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以副業支撐本業的農協

    勇於冒險的梨北農協

    在先進國家中,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明顯低落

    糧食過剩的先進國家



    第五章 攻擊型的農業才能讓日本復甦──「獺祭」「近大鮪魚」的經典案例

    在巴西闖出名號的Yakisoba

    世界知名的日本酒「獺祭」

    工廠?大樓?都不是,是酒窖!

    以東京市場為行銷目標

    全面導入資訊科技的技術

    酒米不夠了!

    如果是漁業

    以海為田

    完全人工養殖

    別被字面上的意思侷限了



    第六章 久松達央X弘兼憲史的農業未來論──向「大規模的農業」與「小而強的農業」共存的國家邁進

    讓我開竅的一本書

    把農民當成弱勢並從中得利的人

    領取補助金是合理的

    「農地改革」要有宏觀的視野

    產業空洞化的日本,如何吸引人才到農業界?

    從番茄的品種看農業

    只有農村會排外嗎?

    農業的社經地位

    「小而強的農業」的未來

    為什麼要發展「小而強的農業」?

    不管是魚還是肉,保鮮都很重要

    農業的改革需要有「綜合能力」



    結語



    《懷舊黑心食品》



    推薦序 食品、民生與社會的演進史�許輔

    推薦序 飲食有歷史,那麼黑心食品呢?�潘靜怡

    作者序 老派超派



    一、吃醬油治香港腳

    二、黑心回收罐頭:環保人士的三觀不碎也難

    三、地溝油遇見都得喊聲爹的餿水油

    四、媽媽,我要喝S-95

    五、番茄醬啥時佔據了萬物皆可沾的C位

    六、半世紀的傳奇:養樂多

    七、一輩子都與防腐劑糾纏不清的速食麵

    八、真正的台灣驕傲:手搖杯

    九、蘆筍汁與金絲貓

    十、台式早餐店

    十一、台灣咖啡產業之巴西很重要

    十二、咖啡的鶯鶯燕燕與高雅逼格

    十三、華西街殺蛇與美帝阿兜仔的陰謀





    《島耕作農業論》序



    走下神壇的農業

    劉志偉�文青別鬼扯




      《島耕作農業論》是對現今日本農業困境的反思。體察島耕作對日本農業的反思時,我們才驚覺,台灣農業與日本農業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半個世紀以來,日本持續在錯誤的道路上邁進時,台灣則亦步亦趨,從未反思,更從未反悔。



      日本農業最大的問題在於,耕地的零碎化與從一九六○年代起實施的社福式稻米收購政策。耕地的零碎化導致農家經營面積過小,難以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不過,對執政當局而言,「日本的農業被當作一群選票」。當他們試圖保護、掌控所謂的「小農」時,其實也阻礙了土地整併、擴大經營面積的可能性。此外,隨著經濟成長與都會區域範圍的擴大,諸多農地隨時都可能因都市計劃更新而出現價格一飛沖天的狀況。因此,農民更不願意釋出農地祖產,農地也越來越像是投機性的耐久財。



      另一方面,日本稻米收購價格的制定是以都市勞工階級的薪資水準為計算基準。假如勞工平均薪資是S元,而每戶農家稻米的生產量是N公斤,政府的稻米收購價格就是每公斤S/N元。這樣的計算概念雖然有提高農家收益的效果,但卻與稻米的實際價值脫鉤,日本也因此成為全球米價最高的國家。



      當農地難以整併,零碎化導致經營成本過高,加上國家干預導致最重要的稻米價格被扭曲,日本農業就逐漸走向衰退的道路。儘管農業人口減少是全球共同的趨勢,但在歐美,特別是荷蘭等農業強國,農業產值並未因此衰退。在日本,農村人口嚴重外移,農地廢耕,許多農村已出現滅村的狀況,顯然是普遍的困境。



      有趣的是,隨著農業愈加頹圮,社會輿論高喊農業具有「特殊性」的呼聲則越來越強烈。如同島耕作所言,農林水產省、農協與農林派議員,共同形成了共謀農業財政預算的鐵三角。彼此互相吹噓農業的特殊性與重要性,要求政府給予更多的補貼。而補貼就如同嗎啡,上了癮之後,用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原本就已衰弱的農業體質,只會持續墮落至病入膏肓。



      日本如此,台灣也毫無二致。同樣在農地零碎化的狀況下,農委會每年度的預算中,有高達將近八成用於農業補貼。與此同時,許多人則高喊農業的特殊性,強調農業有「生活」與「生態」的功能,農業剎那間變成道德議題,變成生活風格問題,變成教導小學生感恩惜福的課題。而農業最基本的「生產」面向,卻被輿論徹底遺忘。



      對於日本農業的困境,島耕作提出的解方在於:不要再將農業「特殊化」。當我們將農業當成特殊的產業與領域時,國家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補貼。但是,「若是用政策去保護那些經營不善的非專業農家,這種行為根本是在浪費納稅人的辛苦稅金。」只有當我們將農業當成與其他行業毫無二致的產業時,農業領域內的經營行為才會追求經濟理性的原則。當我們卸下農民所背負的神聖道德使命時,農民身分本身才不具備任何特殊性,農民才更能夠發揮自身的潛能,找尋出路。



      台灣農業何嘗不是如此?農民被賦予了太多的道德意涵,而農業身分又與許多補貼綁在一起,再加上台灣高昂的農地價格,如今務農似乎越來越像是「農二代」才有辦法玩的遊戲。而道德身分則又成為許多不具專業之農民要求政府補貼的護身符。



      解救農業困境,其實只要將其請下神壇即可,而不是將農業推向更高的神壇!



    《懷舊黑心食品》推薦序



    食品、民生與社會的演進史

    許輔(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臺大園藝系教授)




      在赴行政院現職服務之前,還在學校擔任蛋頭學者的時候,在下就認識了網路上稱號「鬼王」的志偉兄。當時的背景印象是國內頻繁發生三聚氰胺、塑化劑等所謂「系統性」食安事件的高峰期,鬼王善於利用臉書網路媒體,角度總是嘲諷揶揄,以這樣的反文青式、異類式、顛覆式的筆鋒來描寫敘述故事,往往能夠吸引年輕人閱讀他的文章,增加各界對食農議題的關注度,因此在網路上有廣大的讀友與暴露量。



      這冊《懷舊黑心食品》是志偉兄新的力作,當然不改其嘲諷揶揄的文字本色。鬼王特別問我願不願意為他推薦,還特別顧及到我政府人員的立場,表達不必勉強的意思。經過幾天的翻閱,其實這是本介紹及反映戰後到民國七十年代左右,大約四十年間食品、民生與社會的演進歷程。前面幾個章節從傳統醬油為了防止腐敗。添加水楊酸化學品,以及罐頭鏽蝕造成食品汙染、回收食用廢棄油脂再用等事件,鬼王同樣用當年政府人員面對這些問題,保守顢頇的官僚心態作為主軸來敘述,以吸引讀者眼球以及保持閱讀興趣。



      在此特別要予以平衡報導,現今食安法的前身《食品衛生管理法》是民國六十四年訂定,在其之前的食安管理確實無法無據。民國七十一年衛生署成立食品衛生處,才逐漸落實食安監管,與負責產業發展的經濟部與農委會,彼此區隔。回顧鬼王對黑心歷史的針貶與指教,我們不宜逃避,反而更應該正面面對、記取教訓,持續投注更大的資源、更大的預算、更重視食品安全。也正是因為心中這樣的想法,我願意推薦這本書,歷史學就是未來學,讓更多人一起反思。



      其實書到後半段,從可果美番茄醬、養樂多、泡麵、蘆筍汁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鬼王花了大氣力閱讀資料、蒐集古老照片,實屬不易。如果沒有這本《懷舊黑心食品》,九○之後的朋友們應該不會知道,除了喝台灣水、吃台灣米之外,伴隨叔叔阿姨們成長的,就是這些回憶起來滿是甜蜜,甚至默默貢獻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農產品及食品。



      我也特別懷念書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李秀先生,這點我和鬼王先生一致。李先生在早年就組織台灣的農業和食品國家隊,進軍國際戰果輝煌,也奠定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在擔任食科學會秘書長任內,也曾經手舉辦《李秀先生回憶錄》專書發表會。希望藉此機會,表達對眾多農業前輩先進的敬意。



      總結來說,從社會層面檢視台灣成長的歷程,從歷史層面回顧台灣食農產業發展的脈絡,從文學層面觀察鬼王揶揄筆觸的角度,這本書都獨一無二,值得一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