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民主資本主義的歧路:《金融時報》經濟學家思索資本市場與民主體制的過去、現在、未來

民主資本主義的歧路:《金融時報》經濟學家思索資本市場與民主體制的過去、現在、未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66189
馬丁.沃夫
李芳齡
商業周刊
2024年3月07日
183.00  元
HK$ 155.55  






ISBN:9786267366189
  • 叢書系列:藍學堂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2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學堂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民主/人權議題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strong>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strong>

    ?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

      長久以來,馬丁.沃夫一直是言詞犀利的經濟與政治評論家,本書綜合他對民主資本主義和如何解決其問題的看法,精闢且發人省思。──班.柏南奇(Ben Bernanke),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

    ?

      2008年金融危機引爆全民不再信任菁英政治,

      隨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不理性脫歐,再到中國資本市場開倒車……

      民主制度正走下神壇,老牌民主國家陷入混亂;

      上世紀全球化蓬勃發展,如今關稅壁壘成為新常態。

      種種跡象顯示,威脅民主資本市場的地緣政治挑戰盡在眼前!

      

      民粹主義、金權政治、專制復辟、立場極化……

      民主倒退的現象頻仍,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

      爬梳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反挫,指出──

      經濟政策改革與漸進式社會工程,已經刻不容緩。

    ?

      》》》複雜的經濟與政治演變,讓問題遠不如表面那麼簡單……

    ?

      【移花接木的民粹主義!?】以「對抗敵人的人民保護者」面貌出現的領導人存在已久,凱撒、拿破崙、法蘭西斯.佛朗哥都是代表人物,當代川普就是為了達到「金權」目的,利用民粹主義題材,以人民之名濫用個人權利。

    ?

      【移民大問題!?】近代人類遷徙遠不如二戰之前的所有朝代那麼龐大,但只要發生巨大的政治與金融危機,移民議題就成了政治焦點:英國1950年代開始接納新移民,卻直到1964年大選時種族移民議題才鬧得沸沸揚揚;沉寂多年,直到英國脫歐公投再度沸騰。

    ?

      【永遠的右派、左派!?】20世紀左派想要經濟均等,右派想要更大的自由。21世紀的政治卻被身分認同的定義所取代。左派轉向聚焦被邊緣化的群體利益,右派重新尋求保護傳統的國家認同。左派支持者從教育程度和所得較低的選民,變成教育程度較高的名門菁英。傳統中產或沒趕上經濟新浪潮的人則成為右翼主要支持者。?

    ?

      【全球經濟倒退嚕!?】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全球化,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許多富裕國家認為開發中國家搶了自己的飯碗,紛紛設立貿易壁壘,但解決方式遠沒那麼簡單,而且事實正好相反:生產力成長率減緩、人力資本成長衰減、勞動市場轉型,以及伴隨而來的種種社會變遷,從許多方面來說,經濟放緩恰恰是創造國家富裕的最終成功結果。

    ?

      本書睿智且嚴謹地根據事實探討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牽動與演進,得出結論:為了所有人,我們的理想與利益必須重新校準,因為這涉及了民主制度本身的存亡。

    ?

      》》》民主與資本主義應該如何革新……

    ?

      【建立體制的有韌性�復原力】韌性是市場制度的一大優點,尤其是全球市場,稱職的政府應思考,遭遇意外與壓力下,體系的韌性有多高,及若體系的韌性不足時該如何應對與補強。

    ?

      【恢復總體經濟穩定性】不過度倚重貨幣政策,轉向實施結構性政策,例如:所得重分配,把更多的所得分配給會支出而非儲蓄的人,及對私人部門的投資提供更強的誘因。

    ?

      【修改老人年金】集合式確定提撥制退休金計畫是解決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好解方,計畫中的成員愈多,計畫運行得愈好,行政管理成本愈低,能享有愈大的規模經濟效益。

    ?

      【改革政府體制】有效運作的政府體制仰賴精英制的科層體制。政府必須尊重專業,開放心態、廣納建言。政府與學者未能阻擋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前車之鑑。

    ?

      公民精神不只是口號或浪漫思想,而是能夠拯救人類的唯一思想,只要凝聚的共同信念,便能敦促民主政治與資本經濟帶來人類社會永續的蓬勃發展。

    ?

    本書特色

    ?

      ●從經濟觀點闡述民主+資本是迄今最好的政治結合:有強烈的聲音認為,政治不走民主選舉制、經濟不採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更公平正義,本書強力反駁這種觀點,也清楚地闡釋為何拆分二者世界將大難臨頭。

    ?

      ●別被政客的愚蠢的經濟學洗腦,用研究數據聰明看待政治與經濟:有種種跡象顯示,人類正倒退回獨裁威權、金權、民粹主義,本書一次解開全球貿易、人口移民、科技效應、就業結構轉型等面向的影響,闡明富裕和貧窮國家的唯一解方,無疑還是採行民主資本主義。

    ?

      ●當今政客對號入座,透過歷史教訓理性規畫人民大未來:綜觀歷史,現今政治走向、各國政客、公民政治情結排排站,各自都有代表的人物與事件,回顧這些教訓能讓我們更理性看待民主政治,凝聚改革共識。

    ?

    名人推薦

    ?

      王乾任�Zen大的時事點評版主

      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推薦序

    揭開民主資本制度及其敵人的神秘面紗�王乾任

    欲復興民主,先究其問題根源�陳方隅

    作者序:撰寫本書的動機



    第一章:這次是大火



    第一篇:論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

    第二章:共生雙胞胎:人類史中的政治與經濟


    經濟與政治緊密相連

    市場資本主義的成功發展

    市場資本主義與自由民主制度密切結合

    市場經濟與民主制度的婚姻:禍福與共

    讓困難的婚姻行得通

    民主的脆弱性:來自古希臘的教訓

    民主資本主義與國家認同



    第三章:民主資本主義的演進

    自由民主制度簡史

    市場資本主義簡史

    民主制度與全球化的關連

    小結:自由資本主義伴隨自由民主制度



    第二部:哪裡出了錯

    第四章 笨蛋,問題在經濟

    地位焦慮下的經濟與政治變化

    教育程度低的人為何不再共享國家富裕

    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不穩定

    經濟、文化及移民如何相互作用

    小結:人民的生計愈缺乏安全感,愈不信任政治



    第五章:食利資本主義興起

    回不去的黃金年代:往昔如異邦一去不復返

    透過創新帶動生產力成長率的效果下降

    人口結構變化牽動世界經濟

    全球走向市場經濟

    全球市場改變了世界經濟

    全球化導致技術轉移和人口遷徙

    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

    朝向不當操縱的資本主義邁進

    新挑戰

    小結:高度所得不均導致人民不再信賴資本主義和菁英治理



    第六章:民粹主義的危險性

    高所得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導致的政治風向

    民粹主義下的移民議題

    富豪民粹主義與南方策略

    有害的個人主義和威權民粹主義

    政黨與媒體角色的改變

    小結:經濟與政治改革是拯救民主制度的唯一途徑



    第三部:革新民主資本主義

    第七章:革新資本主義


    改革,不是革命

    讚揚「漸進式社會工程」

    邁向新政的參考典範

    經濟重新啟動的障礙

    小結:審慎且明智地執行漸進式社會工程



    第八章:邁向一個新的新政

    提升、廣為分享且可永續的生活水準

    凡能工作且準備工作者皆能獲得好工作

    人人機會平等

    需要安定者能獲得安定

    終結少數人的特權

    小結:打造符合這時代的新政



    第九章:革新民主制度

    捍衛民主制度

    批評民主制度

    修復民主制度

    小結:執政者發揮當責精神



    第四部:歷史的一個關鍵點

    第十章:全球的民主資本主義


    捍衛民主資本主義

    世上的自由民主國家

    與中國「冷戰」的錯覺

    跟中國的合作、對抗和競爭

    小結:攜手共創民主資本主義的未來



    總結:重振公民精神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推薦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