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4021
張祐嘉(楊陽老師)
寶瓶文化
2024年3月11日
123.00  元
HK$ 104.55  






ISBN:9789864064021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ision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教師隨筆











    分數綁架?學習地獄?來自教育現場的苦口諍言──

    別把孩子的成績單,

    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聯合推薦:國中教師、高中教師、大學教授、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親職教育講師。



      �



      教育部統計,學生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

      補習班前線,一班有近三成孩子看身心科。

      手機成癮、學生過勞、動力喪失、神童焦慮、比較成癮、成績競逐、優秀標籤、

      否定標籤、自我貶低、挑剔教養、偏心悲劇、溝通斷裂、選組迷思、羞辱創傷……



      比起擔憂成績問題,更重要的是探究在成績背後,

      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出了問題。



      �



      ●母親持刀威脅兒子「不考醫科,我就跟你同歸於盡」;少年意圖舉刀自刎,最後一名的他,父親在成績單大大寫下「丟臉」兩個字。

      ●學霸考全校第二,母親埋怨補習班沒教好,害孩子沒拿第一;女孩考三十八分,進步了十分,爸媽罵她是賠錢貨、只配睡垃圾桶。

      ●父親極力栽培、跳級補習的小神童,有天失控地對爸爸大吼:「我要殺了你!」

      ●在校受挫、補習壓迫,回家繼續承受「你很爛」的責罵,自信全失的孩子只能遁入手機,逃離分數、比較、榜單的層層夾殺……



      一週跑三家補習的小學生問:「我得這樣考試考多久?」

      沒考到爸媽要的成績,學生崩潰:「我活著有什麼意義?!」

      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標準是什麼?終線在哪裡?

      想要贏的人,到底是誰?



      身處補教最前線,近二十年來,種種教育怪象在張祐嘉眼前輪番搬演,不計其數的孩子從教育高塔墜落,來不及被接住……



      教育本應是昇華可塑性、構築夢想的殿堂,卻在社會及家庭的扭曲壓力下,變形成殘酷的修羅場,一個孩子的成長竟成了以成績決定人格,無休止的痛苦學習。大人膜拜高分,卻漠視問題的「根源」,還會有多少孩子成為榜單祭品?



      沒有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換,一生的學習更不該被考試綁架。請多給孩子等待的時間,凝神注視孩子真實的模樣,陪伴著他們,穩妥地走往自己的方向──



      在一切來得及以前。



    本書特色



      ●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深入論述二十年近身觀察、親身接觸的教育怪象與實際案例。



      ●.永無止境的神童焦慮:「我們幾個資優生家長的小孩都是這樣栽培的,不提早布局的話,長大會輸給別人。」

      .被分數吞噬的孩子:學生懵懂地被推去攀爬教育的高塔,想要當爸媽心中優秀的孩子。爬著爬著,還沒搞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便硬生生地摔下,而身邊他信賴的大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接住他。

      .手機成癮:折磨人的考試、墜入低分地獄,加上失去了家裡的情感支持,孩子只能躲進手機世界,麻痺自己。手機給了他久違的歸屬感。



      ●孩子的成績出問題,若沒找出背後的「病因」,光是死命地輔導、責罵、刷題,根本沒效。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不是真的學習。沒有以興趣支撐的學習,不可能持久。



      ●張祐嘉(楊陽老師)(摘自本書後記):

      很無奈的是,我寫進書裡的警世故事,有許多仍是現在進行式。每天在教室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常想:在這座競逐成績的修羅場上,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究竟有誰是贏家?

      期許這本書能幫助家長們避開親子教養的地雷,在教養的路上順利、平安。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在暗夜書桌前逐漸枯萎的同學,得到些許的療癒。

      同學們若有緣讀到此,如果需要幫忙,請一定記得要找可以信賴的友善大人求救,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把問題越想越糟。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這本書的好多地方,都處處重擊我的心!這些案例故事如同當頭棒喝,因為,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父母。其實,父母也很可能帶著自己的「學習創傷」一路走到現在,一不小心,也造成孩子的「學習創傷」。唯有父母能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焦慮,試著安頓自己的心,才能真正靠近孩子,陪孩子好好走這段路。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懇請關心臺灣教育與未來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一起好好思考,臺灣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觀是否已扭曲變形?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嗎?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盡頭到底在哪裡?或許當我們開始閱讀這本書,因此願意改變沉痾的教育現狀,我們才能慢慢看見孩子幸福的未來。



    專家推薦



      ●專序推薦: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聯合推薦:

      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絲頁)

      尚瑞君(暢銷作家�講師)

      洛洛老師(國中教師�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推薦序】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文◎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009

    【推薦序】仔細傾聽,靈魂深處的良師吶喊? 文◎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014



    一、一切只剩下分數競逐?



    ●【手機成癮】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 026

    ──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手機脫癮】手機問題,是親子間的信任問題? 039

    ──孩子願意和你聊他的手機使用情況嗎?



    ●【神童焦慮】看不見「贏」的盡頭? 048

    ──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否定標籤】我們的教育,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次級品? 059

    ──孩子短短十幾年人生,有多少時間是在「被否定」或「自我否定」中度過?



    ●【學生過勞】想要分數,就得燒肝? 068

    ──到底是誰把孩子困在「填鴨教育巨塔」中?



    ●【選組迷思】不敢選文科? 077

    ──只是喜歡文科,為什麼要一直被詛咒沒前途?



    ●【動力喪失】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 087

    ──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看過成績差背後的「成因」?



    二、究竟要讓孩子贏過誰?



    ●【優秀標籤】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098

    ──有誰看見榜單牆上的這些學生,背後的痛苦掙扎?



    ●【成績競逐】沒有任何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 110

    ──被禁錮在「分數獄」裡的年輕生命,何時有自由?



    ●【分數成癮】不要等到一切來不及? 120

    ──你到底是要孩子?還是要分數?



    ●【溝通斷裂】家庭裡,惡性蔓延的「黃連症」? 130

    ──你和孩子,多久沒有真正地「談心」了?



    ●【思辨挑戰】「頂嘴」是成長的開始? 141

    ──孩子是叛逆?還是獨立思考?



    ●【家暴傷害】兩代之間,創傷共業? 151

    ──沒有父母關愛和支持的孩子就像斷根的樹,如何長大?



    ●【偏心悲劇】當親情令人窒息? 160

    ──只是愛孩子,為何將孩子逼到爆炸?



    ●【挑剔教養】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孩子? 169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把孩子越推越遠?



    三、可以多給孩子等待嗎?



    ●【自我貶低】底層學生在呼救? 178

    ──「你的心情還好嗎?」你曾這樣問過孩子嗎?



    ●【比較成癮】「我都是為你好」的壓迫? 188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如何能持久?



    ●【言語暴力】榜單不是人生的唯一? 197

    ──面對屢經挫折的孩子,大人怎麼能組織出這麼銳利的文字,殘暴地輸出?



    ●【羞辱創傷】擊碎分數的高牆? 207

    ──長期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汩汩流血的那道傷疤,你看見了嗎?



    ●【情緒疏導】成為孩子的友善大人? 217

    ──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你是否習慣挑毛病,誤以為這就是教養?



    ●【多元接納】True Colors,看見孩子的本色? 227

    ──你能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貌嗎?



    ●【即刻救援】形神枯萎的孩子? 236

    ──究竟是什麼魔法,讓大人相信「考出好成績,孩子的痛苦便會自動消散」?



    【後記】我也曾被身邊的人這樣幫助過? 246





    推薦序



    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我是心理師,也是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很遺憾的是,《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書中的案例,大部分並沒有來到我身邊。因為這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只要看不出有異狀,多半不會被認為有什麼問題。直到孩子某一天瀕臨崩潰,試圖割腕、揚言跳樓或對他人動怒、動粗,這時候,父母才驚覺孩子出問題了,困惑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但這一切,都不會是突然發生,都是長期的壓力所造成的。你的孩子,就算在你面前每天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也不代表他真的快樂。

      

      大人對孩子的用心付出,拚了命地賺錢,砸大錢讓孩子補習,希望孩子未來有好前途;而孩子何嘗不知道家長的用心呢?大部分的孩子也努力念書,想用好成績回報父母的辛苦。



      於是,好多孩子國中開始靠著死背、狂刷題換取成績,但上了高中,課業更加困難,原本錯誤的念書方式使孩子讀得吃力不討好、課業一落千丈,孩子被家長責備「偷懶」、「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做不到」。



      心情煩躁、念不下書的孩子,最終躲進了手機的世界,試圖從手機中得到救贖與一絲喘息,家長卻對孩子產生更多誤會。孩子最終產生了「我就爛」、「我不是讀書的料」、「我很沒用」的心態,關閉了自己的心。



      下一次考試,孩子非常努力,但只進步十分、二十分,當孩子的分數從三十分變成四十分,父母還是認為孩子成績很爛。那麼有一天,孩子可能從此選擇放棄學習。



      那為什麼這些大人變成今天的樣子呢?其實,一個人會長成今天的模樣,是有原因的!有些家長因為學歷不夠好,在職場處處碰壁;或在職場中看遍人間險惡,吃了許多虧;或是自己小時候書也念不好,在自卑中長大,因此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因此,當家長在補習班看板中不斷看到榜單、在群組中看到其他父母曬資優,而引發「神童焦慮」,覺得孩子現在不努力,以後就完蛋了。父母被焦慮牽著鼻子走,這個焦慮直接被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莫名地承受父母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很隱微的情緒,就算我們長大了,可能仍常被焦慮所驅使而不自知。焦慮驅使我們談論他人是非、怨天尤人、大吃大喝、瘋狂購物……等,我們以為這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紓解壓力,卻往往在大吃大喝或衝動購物後感到懊悔不已。



      不管大人或孩子,我們都常在用以為有用的方式紓壓,像是大吃大喝、吃宵夜、追劇、滑手機……等方式,但其實,這些方式並不會讓我們真正地放鬆,反而在短暫的快樂之後,迎來的是滿滿的罪惡感。



      焦慮讓我們想控制生活中的大小事,像是父母期待孩子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過於堅持己見,如果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就會對孩子莫名的暴躁、憤怒或過度擔憂。



      唯有好好聽一聽你內在的焦慮是什麼,改變才能真的開始。焦慮可能在告訴我們,「現實我」和「理想我」之間的差異,像是孩子的表現和我們理想中的表現還有一段落差;焦慮也在提醒我們,孩子準備還不夠充分,遇到的挑戰太大,也太難。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這本書讓我看得欲罷不能,也讓人十分心疼與不捨。我的第一本書《接住墜落的青少年》寫了二十五個不同孩子的故事,過動、單親、分手、偷竊、拒學、割腕……這本書,就像是資優版的《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你以為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從此人生就高枕無憂嗎?唯有熱情,才能延續學習動機。那些用死背來換取分數、讓父母安心的孩子,一旦跌落神壇,父母可能誤解孩子就是因為愛玩手機、偷懶,讓孩子有苦說不出、更封閉自己,甚至從此覺得「我就爛」、放棄學習。



      孩子的千瘡百孔、細膩的心思,可能會因為父母一句嚴厲的批評就全面瓦解。



      楊陽老師讓人敬佩的地方是:他不只關注那些會在榜單上面、對補習班招生有幫助的孩子,還願意試著去理解那些成績不理想、不想念書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但這些孩子的心早已千瘡百孔,很多時候對於大人的關心也開始抗拒。



      但楊陽老師沒有放棄,最終,在孩子選擇自我放逐或瀕臨崩潰的前一刻,有些孩子被拉回來;但也有些孩子因為成績拉不上來,又被父母換到另一家補習班,甚至選擇從高處跳了下去,帶給身邊的人無盡的悲傷和遺憾。



      就算被補習班主任認為是浪費時間,就算和英文沒有直接關係,或被一些過度焦慮、分數至上的家長所質疑;就算這樣的吃力不討好,楊陽老師還是沒有放棄,努力靠近每個孩子的心。



      謝謝楊陽老師寫下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的好多地方,都處處重擊我的心!這些案例故事如同當頭棒喝,因為,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父母。



      其實,父母也很可能帶著自己的「學習創傷」一路走到現在,一不小心,也造成孩子的「學習創傷」。唯有父母能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焦慮,試著安頓自己的心,才能真正靠近孩子,陪孩子好好走這段路。



    推薦序



    仔細傾聽,靈魂深處的良師吶喊????????????? ?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二○二三年臺灣生育率一.○九,排名全球倒數第一。新生代「量」的不足已經是國安問題,然而還有比這個問題更嚴重的,那就是「質」的問題。



      二○二三年教育部統計,學生的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同年的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而高中生的壓力程度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在兒福聯盟所調查學生壓力的來源,前三名分別為學校課業(76.9%)、未來前途(67.3%)及交友人際(43.0%)。



      原來擔心課業、前途茫茫,是臺灣中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



      在高中補教界耕耘二十年的張祐嘉老師,發現以上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犧牲的自尊、被踐踏的自信以及殘破的心。然而,許多父母或學校老師,在追求分數與好看的榜單之餘,並未看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也不了解到底孩子會發生哪些問題。



      因為在教育的第一線看過太多高塔墜下的孩子,他發現一班有近三成的學生看身心科,他看過一位母親拿刀威脅兒子「不考醫科,我就跟你同歸於盡」;一個孩子抓狂拿刀抵住自己的脖子,考了最後一名的他,爸爸在成績單上大大寫下「丟臉」兩個字;學霸考了全校第二,媽媽卻埋怨補習班沒教好,害孩子沒能拿第一;女孩考三十八分,進步了十分,爸媽罵她是賠錢貨,只配住在垃圾桶;父親極力栽培、小六便跳級上國中課程的人造神童,一週跑三家補習班,有天差點跳樓,並失控地吼說要「殺了爸爸」。



      祐嘉老師決定將這些悲傷的個案記錄下來,寫成《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一書。在書中,他發現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也剖析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他還提醒我們,會有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是因為師長沒有認真去看過成績差背後的「成因」。



      祐嘉老師希望用這本書,帶這個時代的每個人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次級品」,自認「沒有活下去的價值」?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如何能持久?榜單是不是人生的唯一?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孩子短短十幾年的人生,有多少時間是在「被否定」或「自我否定」中度過?只是喜歡文科,為什麼要一直被詛咒沒前途?你到底是要孩子?還是要分數?你是否會說出「我都是為你好」,給孩子無形的壓迫?你和孩子,有多久沒有真正地「談心」了?你會問孩子「你的心情還好嗎」?



      這本書不僅充塞真實的案例,也書寫滿滿祐嘉老師愛的呼籲:「頂嘴」是成長的開始!底層學生在呼救,可以多給孩子等待的時間!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若習慣挑毛病,這不是教養!要多元接納,要看見孩子的本色,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貌!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沒有任何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沒有父母關愛和支持的孩子,就像斷根的樹!拯救被禁錮在「分數獄」裡的年輕生命要及時,不要等到一切都來不及!



      誠摯推薦教育修羅場的第一手現場觀察,二十一世紀臺灣最需要的教育鉅著《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一字字都是發自靈魂深處的良師之音,一句句都是暮鼓晨鐘。懇請關心臺灣教育與未來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一起好好思考,臺灣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觀是否已扭曲變形?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嗎?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盡頭到底在哪裡?



      或許當我們開始閱讀這本書,因此願意改變沉痾的教育現狀,我們才能慢慢看見孩子幸福的未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