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

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4014
林維信
寶瓶文化
2024年3月04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864064014
  • 叢書系列:catcher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x 1.4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tcher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為了教青少年,

    大人要有「暫時」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 專欄作家 林維信諮商心理師



    從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精準切入的教養教育書。



    22篇文章,皆有一步步靠近、貼近青少年的具體引導與做法。



    青少年暴走�在網路上留言嗆人�

    愛酸言酸語�只有3分鐘熱度�

    追逐大人世界的物質欲望�談戀愛�

    課業不佳……



      •大人:「你為什麼考這麼差?」「你是不是沒在念書?」

      →青少年的心開始武裝與防衛,大人也聽不到青少年的真心話。

      •大人:「一直打電動,以後大學考不上怎麼辦?」

      →大人愛製造「危機感」,但青少年反而電動打更兇,甚至不出房間吃飯。

      •大人:「我們來溝通溝通……」

      →青少年覺得「講再多也沒用」,大人以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



      所有青少年令人氣惱的行為,背後都是渴望被肯定、想理解自己是誰,以及證明自己被愛與有價值,如同知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認為,青少年最大的任務,就是發展「自我認同」。



      但因青少年的心敏感不安、迷惘焦慮,也極度在乎他人的眼光,所以表現在外的行為,容易讓大人解讀為難搞、挑釁、找碴。



      青少年甩門、回話大聲就是在「挑釁」嗎?

      一旦大人覺得是「挑釁」,或太快判定青少年是對我們不滿,內心可能就充滿憤怒與挫折感;而這些負面情緒,無法讓大人保持客觀,更無法察覺青少年潛藏在內心的真正需求。



      看見青少年令人惱怒行為背後的「善意」

      別被青少年的嘴硬刺激到,反而要嘗試看到背後可能的善意。當善意被大人看見,青少年會感受到大人是懂自己的、能看重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被要求、被評斷,青少年會更願意與大人合作。



      大人要有暫時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

      為了守住界線,為了教青少年對的事情,我們要有暫時被青少年討厭的勇氣。但同時,我們要有修復關係的意願和行動。



      修復關係不是去討好,而是在青少年還沒辦法一步到位改變時,能做出相對應的、有原則的讓步,讓他知道我們一直是在乎與接納他的。



      任職於兒童及青少年輔導工作現場,從事中小學生心理諮商超過11年的林維信心理師,以「我想跟你一起面對你的難題」的方式與青少年相處。他的耐心、傾聽技巧與對話方式,讓青少年卸下防衛,並能將大人的愛收進自己心裡;這是一本非常適合所有父母及老師的教養教育書。



      ◎本書金句摘錄

      •青少年瞧不起大人,最大殺傷力的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知道大人無法說出口的祕密。

      •不要被青少年的嘴硬刺激到,反而要嘗試去看到背後可能的善意。

      •親子間的信任多寡就是教養裡的資本。

      •要贏得青少年的尊敬,得要讓他明白你的界線在哪裡。

      •網路成癮或中輟問題,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青少年無法從校園、家庭中獲得足夠的自信與關注,他們就會嘗試從別的地方找「出口」。

      •當你沒有花時間好好陪過他們,你就不該以為孩子會自動養成讀書習慣。

      •重點不在於一定要考好,而是大人如何在那個時期幫孩子面對挫折;協助孩子一同面對學習挫折,而不是幫孩子避免挫折。

      •越缺乏安全感、越渴望關注的孩子,越會嚮往親密關係中獲得補償。

      •青春期是孩子急於想證明自身獨特價值的年紀。

      •人人都喜歡被稱讚,特別是公開受到肯定,對某些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記很久。

      •青少年會很敏感地收到你嘲諷的心態,而他們最討厭被嘲諷。

      •夫妻關係是大人自己的事情,孩子沒有義務要承擔大人之間的責任。

      •當我們開始尊重青少年是個獨立、可以懂事的個體後,他才能開始理解大人有哪些難處。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對孩子說:「我對你不抱期待」,可以減少孩子的壓力。但其實這種寬容,卻讓孩子感受不到你站在他這邊。只有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努力,才是最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不要變壞」並沒有給出你的想像、沒有給出你希望孩子可以活出什麼美好的樣子,卻有可能隱隱傳遞出「你不要給我添麻煩」的失望。



    本書特色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教養作家)撰推薦序。



      ◎李正源(資深督導)、沈雅琪�神老師、許明?(苗栗縣苗栗市福星國民小學校長;苗栗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策略長)、陳意文(諮商心理師)、彭菊仙(親子作家)、蔡宜芳(諮商心理師)、蘇明進(老蘇老師.資深國小教師)共鳴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維信對青少年內心世界的觀察,著實令我佩服。

      他在書中提到,青少年常會用傲慢或輕蔑的口氣,對大人說:「你憑什麼管我?」同時流露出一副瞧不起大人的樣子。維信說,青少年確實會看不起大人。那是因為青少年早就知道大人的各種「祕密」──通常大人說不出口的事實,像是,外遇、失業又假裝去工作、假裝有錢、假裝夫妻關係和諧、掩飾壞習慣……等。



      青少年早已成熟到能看穿大人極力隱瞞的真相,卻又無法理解大人也有其說不出的苦衷。於是,在大人開口管教孩子時,青少年便擺出一副輕蔑的模樣,他們真正想對大人說的是:「別再裝模作樣了!」



      也許,青少年也得面對大人(特別是父母)不再是無所不能的失落。原來,大人也有脆弱、缺陷,甚至醜陋的一面,要承認這個事實,其實還滿痛苦的。



      維信告訴我們,我們的一言一行,青少年都看在眼裡,也漸漸學了起來。與其隱瞞,不如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討論,同時透過身教,贏回青少年對你的尊重。而這到頭來,大人也得逼著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書中有句話說得好:「贏回青少年尊敬與負責的過程,其實就是大人找回對自己尊敬與負責的旅程」。──摘自陳志恆推薦序〈青少年的挑釁、試探與對抗,背後都是為了獲得愛〉



      ◎當青少年考試考差,父母或老師若直接拋出:「你為什麼考這麼差?」「你是不是沒在念書?」

      孩子的心武裝起來,你也不會聽到他認真的回答。

      維信心理師建議父母或老師不妨對青少年說:

      「考差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花了精力準備,卻不知道為什麼沒考好;另一種是,你有重要的理由,讓你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讀書以外的地方上。不管是哪一種,你的想法都很重要,我想了解。」──摘自本書內文〈當青少年課業學習不佳,大人應該如何協助?〉

    ?


     





    008【推薦序】青少年的挑釁、試探與對抗,背後都是為了獲得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教養作家)

    013【自序】我想為青少年發聲,也想為大人說點話



    輯一? 教養青少年的盲點

    024「大人這麼蠢,憑什麼管我?」當青少年瞧不起大人,怎麼辦?

    ──從「讓青少年看見大人努力的身影」開始,重新獲得青少年的尊重

    033所有的事,都要跟青少年商量嗎?

    ──與青少年商量的2大目的及7個原則,以及商量並不是「說服」孩子聽從大人

    046「寧願孩子恨自己,也要他成器。」親子之間,如何不賠上難以挽回的關係?

    ──為了教孩子對的事情,我們要有「暫時」被孩子討厭的勇氣,但也要有修復關係的意願和行動

    054三種常見的錯誤,傷害親子信任

    ──教養裡最重要的關鍵是親子間的信任關係,信任越多,你能對孩子產生的正向影響就越大

    065父母如何陪伴青少年面對情緒起伏的另一半?

    ──切莫在青少年面前批評另一半,這會加深青少年對他的仇恨



    輯二? 青少年令人困擾的行為,背後是渴望被肯定與在乎

    074青少年愛在網路上嗆人,該如何引導?

    ──理解青少年嗆人背後的6個心理因素,以「對話」引導青少年思考對方處境

    088明明很關心青少年,青少年卻說大人不懂他、不愛他?

    ──善用2個原則,讓青少年完成「我是誰?」、「我是不是被父母、同儕重視?」的自我認同任務

    097青少年在課堂上暴走?

    ──設置「冷靜區」,接住青少年的壞情緒,也教青少年處理負面情緒

    109青少年酸言酸語,干擾上課?

    ──酸言酸語的背後是想獲得關注,擅用3種情境「對談」來解決

    119為什麼對青少年說「你如果不努力,你會……」無效?

    ──操作「危機感」時的3項原則,以及留意帶來的效應

    131青少年追逐大人世界的物質欲望、亮麗外貌?

    ──不可不知的5個隱憂以及4項建議,讓青少年重回正軌



    輯三? 與青少年建立關係的盲區

    148青少年心情不好,就得立刻跟他談嗎?如何避免輔導時間變成「逃課」?

    ──從「怎麼做,對這個學生是最有幫助」的角度切入,輔以4個大原則

    158青少年一下說:「我只喜歡跟你談……」,一下又說不想再跟你談

    ──青少年忽冷忽熱的5個原因,以及3項逆轉關係的關鍵

    174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喜歡盧你?他的不安懂得抓住你的不安

    ──青少年特別喜歡盧「狀態不穩定的大人」,大人可以從5個方向努力

    184看起來「沒問題」的青少年,卻在廁所割腕?

    ──大人從3個觀察面向,覺察青少年需要輔導,以及3項對大人的提醒

    196為何猜中青少年的動機,青少年的行為卻仍然沒改善?

    ──比起猜中動機,「青少年的安全感」及「大人的安全感」更是教養裡的關鍵



    輯四 青少年想證明自己是被愛,且是有價值的

    206當青少年課業學習不佳,大人應該如何協助?

    ──與青少年達成學習共識,並花時間陪伴青少年尋找學習動機與建立學習習慣

    219青少年談戀愛?

    ──讓「大人做他們的後盾」,好過於一味阻止青少年交男女朋友

    235目標一變再變,青少年只有3分鐘熱度?

    ──青少年心理層面的2個困境,以及青少年想獲得關注、肯定的背後心理因素

    246青少年拚命在課堂上發言?

    ──3種樣貌,以及7個可以視實際狀況搭配調整的解決方式

    257青少年回答簡短、發呆、與他人互動少、舉止奇怪?

    ──當青少年的語文思考和表達能力不佳,「多跟青少年聊天」是最簡單又有用的方法

    265如何培養青少年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大人應避免的7大地雷,以及老師可以再施力的2個重點



    281【後記】「不要變壞就好」是種不抱期待;帶有欣賞的期待,才能讓人改變





    推薦序



    青少年的挑釁、試探與對抗,背後都是為了獲得愛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教養作家)




      前些日子觀賞一部電影《速成家庭》(Instant Family),講的是一對以裝修房子為業,長期無子女的夫妻彼特與艾莉,打算領養孩子的故事。在經過一番教育訓練與媒合後,他們越級打怪,選擇一次領養三個手足,其中最大的已經是個青少女,名叫莉茲。



      原以為有了孩子後,會是幸福美滿的開始;沒想到,當三個孩子住進家裡,天天上演各種悲劇。



      特別是十五歲的青少女莉茲,渾身散發著早熟與世故的氣息。她的防衛心重、處處與大人作對,情緒起伏不定、難以捉摸。這對夫妻簡直被她搞瘋,但仍耐住性子,對她釋出善意。



      有一天早上,莉茲的頭髮凌亂打結,艾莉借了把梳子給她,並溫柔地幫她把頭髮梳開,讓莉茲流下感動的眼淚。艾莉覺得自己與莉茲的關係有了進展,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莉茲卻把那把梳子丟進馬桶裡,令艾莉氣得跳腳。



      莉茲看似叛逆與挑釁的舉動,原來是害怕大人對她太好。因為她的成長經驗讓她覺得自己是一文不值的,而梳頭髮又讓她想到自己的生母,也曾經如此溫柔對待過她。她擔心自己再度被拋下,於是把別人對她的好給推開,也重重傷害了身旁想關愛她的大人。



      電影《速成家庭》中的青少女艾莉也許是個特例。但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會出現種種令大人頭疼與惱怒的行徑,最常見的包括測試大人的底線、挑釁的言語與動作,以及種種不配合與對立反抗。



      你可以把青少年的這些行徑解釋成叛逆;然而,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角色混亂的心理發展危機中。他們不斷追尋自我統整,但卻不斷感到迷網、錯亂、衝突與自我懷疑。表現在外的就是令人搖頭的問題行為,但背後其實是渴望著愛與連結。



      大人如果只看見孩子的表面行為,不能也不願理解與連結孩子的內在,勢必會與青少年長期處在緊張和對立的關係中,而不因此心力交瘁,也難。



      如何聽懂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心聲?長期與青少年密切互動的林維信諮商心理師,在新書《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中一次告訴你。



      維信對青少年內心世界的觀察,著實令我佩服。



      他在書中提到,青少年常會用傲慢或輕蔑的口氣,對大人說:「你憑什麼管我?」同時流露出一副瞧不起大人的樣子。維信說,青少年確實會看不起大人。那是因為青少年早就知道大人的各種「祕密」──通常大人說不出口的事實,像是,外遇、失業又假裝去工作、假裝有錢、假裝夫妻關係和諧、掩飾壞習慣……等。



      青少年早已成熟到能看穿大人極力隱瞞的真相,卻又無法理解大人也有其說不出的苦衷。於是,在大人開口管教孩子時,青少年便擺出一副輕蔑的模樣,他們真正想對大人說的是:「別再裝模作樣了!」



      也許,青少年也得面對大人(特別是父母)不再是無所不能的失落。原來,大人也有脆弱、缺陷,甚至醜陋的一面,要承認這個事實,其實還滿痛苦的。



      維信告訴我們,我們的一言一行,青少年都看在眼裡,也漸漸學了起來。與其隱瞞,不如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討論,同時透過身教,贏回青少年對你的尊重。而這到頭來,大人也得逼著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書中有句話說得好:「贏回青少年尊敬與負責的過程,其實就是大人找回對自己尊敬與負責的旅程」。



      維信是個學校心理師,常要接受各校轉介來的行為偏差的青少年,也因此能近距離觀察到青少年給學校老師帶來的各種煩惱與無力。在這本書中,維信也對學校老師或輔導者提供具體的建議。



      像是,青少年在課堂上情緒失控、四處嗆人、酸言酸語、自我傷害、回答精簡等狀況,維信一方面帶著讀者去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及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出具體可行的處理策略。你便能掌握,當下可以做些什麼,事後如何與孩子討論,平日又該如何關懷與對話。



      最後,維信提醒我們,青少年還在成長與學習中,需要尊重,也需要規範。因此,適當地拒絕或設限,是必要的,大人需要有「暫時被孩子討厭的勇氣」。



      曾聽一位高中老師說,過一陣子學校要集體施打疫苗,但班上不少學生卻已經遞上假單,表示打完疫苗,隔天要請病假。老師感到相當不解,孩子們怎麼預知自己打完疫苗就一定會身體不舒服、得請假?



      更令他無法理解的是,家長還都在假單上簽名了,表示家長也同意。這位高中老師於是詢問家長,不少家長說,這是「民主」,要「尊重」孩子。



      老實說,這是假「民主」或「尊重」 之美名,不願意去管教孩子的投機行為,甚至不斷打破該有的底線與原則,讓青少年予取予求。或許不少家長誤解了「正向教養」的意涵,但更多的是害怕被孩子討厭,從此破壞親子關係。



      事實上,如果你能從小與孩子有足夠且良善的互動,開放地對話與討論,不斷儲存關係存款,建立起親子之間的信任關係,就不需要擔心該有的管教與設限會撕裂親子關係。



      也許,孩子一時不能諒解,但透過事後的關係修復,仍然能繼續維持健康的親子情感。



      《現在的青少年很難教吧?──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是一本與眾不同的青少年教養書或教育書,適合正為青少年煩惱的家長或老師閱讀,你不但會更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會知道該怎麼與他們互動,才是上策。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教養作家,曾為中學輔導教師,現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自序



    我想為青少年發聲,也想為大人說點話




      一切從一個無心插柳開始。朋友想去帶領一個兒童課程,人數不多,問我帶小朋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就把團體輔導的做法和注意事項,劈里啪啦地寫出來,越寫越長,索性就貼在網路上,沒想到會有人想看。

      這讓我有點訝異:原來我寫的東西,有可能可以幫助到別人。

      (所以人人都需要透過嘗試與激勵,走出不一樣的蛻變。)

      後來,我將一些實務上的所見所聞,經過改寫之後,從一些議題上發展成文章。

      因為我想要試著為類似困擾的孩子發點聲音。



      孩子總是比大人所想的還要聰明、還要敏感。

      同樣身為大人的我,明白許多是大人的無心之舉,明白大人控制行為背後的善意和初衷。

      但孩子的確是受傷了。

      更遺憾的是,教養他們的大人,並不知道孩子受傷,更不知道孩子受了傷,還是在意他們。



      寫到這邊,我也想為大人說點話。

      青少年好教嗎?真的不好教啊。

      沒有人說它是容易的,所以我們都不必氣餒、自責。

      我們只是希望,自己能夠快樂地陪著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好。

      而這股力量或許能帶來一點不一樣,讓小改變推動大改變。



      我們都很渴望有一個快速、簡單的方法,可惜這世界沒有魔法。

      如果真標榜有這樣的方法,自己做起來,效果卻遠不如想像,那不就要懷疑自己很差了?



      然而,我們並不差,我們都是會犯錯的平凡人。

      我們在錯誤中找尋讀懂青少年的方法,在錯誤中,開拓接近青少年的道路。



      那些酷酷的青少年,也許長期沒給你好臉色看,

      但某一天,他卻忽然有了個成熟的行動、出現了某個睿智又貼心的念頭。

      而你明白,那是你好久以前教過他的道理。



      那一刻,你的眼眶微熱,會相信魔法,真的存在於人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