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2014年本書初版時台灣尚處「高齡化社會」,如今再版台灣即將走進「超高齡社會」,短短數年,老人人口成長速度相當驚人。面對這超高齡社會的來襲,行政院亦修正「高齡社會白皮書」加以因應,連結公私各部門,齊心協力,期望高齡者延緩失智失能,增加對社會的貢獻,成為老而有用,?脫依賴者的刻版印象。因此,教育部持續推動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鼓勵長者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並期望大學生至社區進行社會服務與活動帶領,促使青銀共學、共融。再者,社政部門亦積極廣設社照據點、巷弄站及日照中心,鼓勵長者走出家門,進行各項社會參與,縮短或延緩進入長期照顧機構,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在政府多方政策鼓勵下,社工、照服員或志工進行各項團體活動帶領已成為顯學,而老人相關機構亦成為活動帶領的重要場域。「團體活動」漸漸成為長者健康生活形態的一部分。
個人多年在教學或實務督導過程中,發現學生或社工員常遇到團體工作帶領諸多疑問,包含「帶老人團體,常常覺得很冷,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好有挫折感喔」、「要帶領老人活動,團體工作計畫書如何撰寫比較好?」、「老人團體活動與其他團體活動的差別在哪?」、「帶完老人的團體活動,看不出老人有何變化?」、「遇到失智長者團體怎麼辦?」……等。因此,本書期望能有系統地解決學生或活動領導者的困擾,提供活動領導者一本簡單、實用的工具書,領導者只要按圖索驥便可輕鬆完成團體活動設計、執行及評估等工作。超高齡社會伴隨著失智人口的增加,因此,本書二版除了延續一版的目標,亦增加了針對失智團體的帶領相關理念及活動帶領,以因應整個社會的發展。從古至今,老年期是人生必經的路程。古代詩人白居易在他晚年曾寫下自己悲涼的心境: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詠老贈夢得》
此詩道出一般老人常因生理的老化,視茫茫、髮蒼蒼而不願出門參與各項活動,從人際互動中撤退,結果當然更加劇身體機能的退化。有鑑於此,本書期望透過團體活動的帶動,改變長者的想法,走出家門,養成活動的好習慣,進而對社會付出心力,活出如唐朝詩人劉禹錫所描繪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活躍老化的新思維。
本書得以再版,首先,謝謝明鳳老師,在忙碌之餘,願意一起合作完成二版,其次,感謝洪葉文化團隊不斷的聯繫與辛勞,尤其在二位編輯細心校稿與叮嚀下,本書才得以再版。最後,再次感謝前衛生福利部南區老人之家蕭明輝主任、高雄醫學大學陳政智副教授的情義相挺,為此書初版時撰寫推薦序文,讓這本書增添畫龍點睛的光彩,特此表達萬分的謝意。
黃誌坤
寫於閩南建築、自然生態環繞的金門大學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