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提供資源讓記者專業得以發揮的較大空間,應該就是「公視」。或者,既然技術的變化天翻地覆,在手機、互聯網、串流與AI的年代,公視更準確的名稱,會是「公共服務媒介」(public service media, PSM)。這個專業表現於我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有一共同指標,亦即PSM提供的新聞,由於儘量恪守平衡而不偏倚的報導原則、理解新聞自由的真諦就在接納異端而不能只是鞏固同溫層,PSM在各國都得到較高的信任。當然,「此地不是佛國,不是滿街聖人」,這是很不完美的世界與傳播環境,PSM的報導與評論仍有性別、國家或民族、階級等等面向的偏差,遇有戰爭爆發,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失誤。惟若能給予總體評價,瑕不掩瑜的形容,也許不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