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中華佛學研究所是經教育部立案之研究機構,依本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所頒之所訓「立足中華、放眼世界」為指導方針,以促進中外學術研究之交流與合作為目標,戮力漢傳佛教學術發展,特成立此論叢。
聖嚴法師除重視印度佛教的溯源研究,更重視漢傳佛教在現代的適應性、消融性、開創性及自主性的探索。中國佛教的源頭來自印度大小乘的經、律、論三藏,這些原典的數量相當龐大;弘傳到中國後,漢文系統的佛教,在隋、唐時代有了小乘二宗、大乘八宗的開展與成熟,其著作之多,多過由梵文譯成漢文的三藏教典,而且各自有其脈絡系統。到了宋、明時代,漢傳佛教發展已到強弩之末,經過宋明理學的撻伐以及元朝蒙古人的異族統治,漢傳佛教諸宗到了明初,已是奄奄一息,命如懸絲。直至明末清初,中國佛教界出現了許多位大師級的僧俗學者,才乍見曙光,對現代中國佛教的成長與延續產生深遠影響,不論是義理之學或應用之學,包括禪、律、淨土、天台、華嚴等思潮,從傳統的立場來看現代的中國佛教,皆可在明末的佛教思想中,覓得蹤跡。因此,漢傳佛教雖然有重視實修的淨土宗、禪宗,也有重視思考的唯識學派,以及華嚴學派等各種不同的學派,但是全部都屬於漢傳佛教。
聖嚴法師常常提及近百年來有些佛教學者,抨擊漢傳佛教非印度佛教的本來面目,含融了許多中國習俗、民間信仰的成分,所以被指為是不純的傳說和迷信;由此認為,漢傳佛教之中的各大學派,皆是中國人自創的,是漢化了的佛教。因而讓部分信眾,不再重視漢傳佛教,幾乎一窩蜂地轉向崇拜藏傳佛教或南傳佛教。佛教雖然有南傳、漢傳、藏傳不同的系統,但全部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彼此之間可以互通合作,也可以獨立存在,因此應更互相包容尊重。而中華佛學研究所的立足點是漢傳佛教,以漢傳佛教為基礎,來研究、接受、消化其他系統的佛教,這是本所自創辦以來始終不變的方針與原則。更希望漢傳佛教能夠立足於世界,也就是讓國際的佛教界了解,在漢傳的寶庫中,有採擷不盡的寶礦,尤其部分漢文原典,更是藏文、巴利文所無,這些漢文經典及各宗祖師的研究,尚待佛教界的專家學者給予逐一地闡明與發掘!
衷心地祈願今後的漢傳佛教,能夠在教界各方的努力下,開創出一條千秋萬世、常住不滅之路。
?
中華佛學研究所
二○一一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