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及其對地球生物生命的延續性所造成的空前威脅,我們需要新的關鍵工具和術語來理解當前的嚴峻情勢。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引發科學家的憂心,進入千禧年後,他們倡議將當前時代重新命名為人類世(Anthropocene),以凸顯人類對地球系統之前所未有的影響。從那時起,人們理解到,人類對自然進程的干擾已經到達地質性層次,這樣的理解具有批判性的想像力和識時務的藝術思維。藝術家們藉由揭露採掘主義、化石燃料、單作耕培(Monoculture)、合成材料和核能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打破工業現代性和技術可無限進步的承諾,揭發它們的破壞力如何造成氣候混亂。氣候和生態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機制,這樣的機制不僅被視為全球經濟體系,而且也是「組織自然的方式」,這是傑森.W.摩爾(Jason W. Moore)就資本世(Capitalocene)的觀點所提出的精闢定義。西方中心認為,地球出現的各種緊急狀況,應由全人類共同承擔責任,但這樣的假設受到黑人和原住民觀點進一步的挑戰。哲學家阿席勒.穆班布(Achille Mbembe)指出,在奴隸制和種族主義的非人性歷史中,黑人歷經「戰勝人類物種的概念」(defeats the very notion of the human species),結果是「不再有任何『人』能與『非人類』(non-human)、『不只是人類』(more than human)、『超越人類』(beyond human)或『人類以外』(otherwise-than-human)劃清界線。」在強調殖民人類世的概念時,理論家馬卡雷納.高梅茲–巴里斯(Macarena Gomez-Barris)指出,殖民主義的基本邏輯就是「不斷對當地社會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本書討論的藝術實踐,揭示出種族資本主義與氣候變遷之間的惡性動態,同時探索非殖民化修復與生態復原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