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馬龍
海馬龍是什麼?簡要描述的話,它是一個源於15世紀的傳說,亦是我心中的一個夢。
這個夢,始終縈繞我心;如何讓這個夢“落地生根”,更讓我久久思索。
當看到昂首含珠、大肚圓融的海馬龍走進人們的視野,相伴而生的海馬鳳、和平女神艾琳、“三大人文藝術瑰寶和平印鑒”在聯合國總部向世界展示,並得到了多國元首、世界名人的高度評價,我愈加期盼?《海馬龍》這部小說能儘快與讀者見面。它不止是我的一個夢,也是一部獻給歷史、時代、真愛人文的誠意之作。
如果要問我,構思這部作品時在想些什麼。我想說,這其實是源於我少年時期,每一次在大海邊抬頭仰望星空時的想像。每次靈感的碰撞,都被溫暖的海水、浩瀚的星空溫柔地承接,每次小小的探索,都充滿了感知、感觸、感悟與感恩……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故鄉,海洋也永遠連接?無盡的天空。我生長在海邊,我眼見周圍從泥濘的小路到高樓林立,再到現如今,依託日新月異的科技,人們開始探索地球外的星辰大海。小時候在家鄉,抬頭仰望星空,依稀可見的銀河,伴隨?海浪聲,閃耀?神祕的光亮。自此,因宇宙的宏大和神祕而產生的敬畏感一直清晰地烙印在我腦海中。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在浩瀚宇宙裏將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我可以進入那神祕的星空嗎?我用半生去探索,去實踐,終於在如今,可以略談一二。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不僅製造出實用性的工具,還賦予其文化特質。就建築領域來說,世上許多經典建築,如中國的故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法國的盧浮宮、德國的新天鵝堡等,不僅承載?建築的基本功能,更具有設計美感和人文藝術氣息。
每個人對於美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標準的黃金比例如今是否仍能造就驚世鉅作?我有過迷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經歷過數次坎坷與歷練。有鑒於此,我們團隊在設計定位上始終希望將氣勢恢宏的建築、自然天成的景觀與三大人文藝術瑰寶海馬龍、海馬鳳、和平女神艾琳有機地結合,為人們帶來超越物質世界的美妙精神享受。之後,我們匯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位著名藝術大師參與規劃設計,他們將靈感不斷打磨、精雕細琢,最終將獨具藝術特色的國際化生態人文社區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是人們對現代美好生活與人文藝術情懷的共享與追求!
這亦是我創作這部小說的初心。
《海馬龍》作為一部考古博物題材的歷史小說,敘述了六百多年前的一段旅程:馬可·波羅遊歷東方,鄭和下西洋,東西方文化得以交融,得以傳承,成為值得人類共享的財富。在此歷史背景下,這部小說裏的人物開啟了自己的神奇旅途。
在《海馬龍》中,我將結合我的所見、所學、所思,將我心中的三大瑰寶—— 海馬龍、海馬鳳和和平女神艾琳進行更豐富和多元的展現。
這是我近幾年工作的感悟: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捲全球,以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驅動力,重塑未來世界的經濟格局。在人工智能領域,元宇宙的到來基本成為業內的共識,而在元宇宙的世界,艾琳將會演變為“智能艾琳”,成為元宇宙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引導人們在元宇宙這個科技力和想像力無限寬廣的新的社會,正確地使用前沿的科技載體,將無限的想像變成前所未有的未來世界。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也許將是未來人類區別於AI的重要指標;這也是這本小說的核心——H.I.( humanistic intelligence),意為人文智能,這是智能艾琳在元宇宙的意義。
如果要問這本書中最令人動容之處是什麼,那一定是注入其中的一股溫暖人心的神祕力量,它就是穿行在歲月中依然恆久不變的美。無論是歷史過往,還是當下現實,或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暢想,所有人都在苦苦探尋、默默守護自己心中的美。美會帶領我們找到問題的答案、前進的方向、人生的價值。在遼闊宏大的歷史背景中,“美”更是歷久彌新。
遨游海洋,沿?海岸線,朝?海納百川的大都市邁進,相信當下的讀者可以一同走進書裏的世界,在偉大歷史與個人命運之間,感悟出:愛與恨、生與死、相聚與離別。在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裏,我們看到,千帆過盡後,唯有,至真至善的人性之光,不為時間所改變。
序言
鄭欣淼
我不是一個小說評論家,但是對於這本體現出特有考古博物題材的歷史小說,我萌生了濃厚的興趣,感覺有話可說。
故事敘述了一段源於600多年前的旅程。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鄭和第四次下西洋,一個化名為顧清河的特殊船員,帶?對馬可?波羅周遊列國的嚮往,帶?已故師父的遺願,與鄭和的船隊一同踏上了這場征程。期間發生的故事承載?千年的文明,記錄?人類性靈中的至真至善,在時間的雕琢下,愈釀愈醇,歷久彌新。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有趣的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作為一個博物館人,我的日常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往博物館的路上。為什麼大家對博物館推崇備至,充滿欣欣然呢?從我在故宮博物院多年的親身體會來看,是因為博物館有藝術、有人文、有文化遺產,也有對未來的預知和啟迪,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博物館本身不在於“館”,在於“物”,在於博大的“物”。但這個“物”,不僅是物化的“物”。
它是有品質,有靈性,有精神的。
它是遠古的成就,在當代沉澱。
它,是一種文明的結晶
這種文明的結晶,是屬於人類共同享有的無價之寶。文物是歲月的沉澱,讓我們看到歷史,藉此看到以往、告訴未來。對未來的啟迪是一種人文啟迪,是一種哲學思考,也就是一種文化的思維。
陳雲軒先生說過:對文化,對以往的歷史,對文物,都應該抱有溫情和敬意。這種溫情與敬意,源自於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對歷史的感知,對未來的認知,以及對當下的把握。這種感知、認知、和把握,對考古和博物館領域來說,意味?對於已經發現的,已經擁有的,人類共同享有的文物,我們要好好地呵護它、珍愛它。
想對我們現在能在博物館看到的,更多的是散落在世界各地,沉澱在時間隧道裏,尚未被發掘到的遺珠。我們渴望去追尋、去探索、去打撈、去認知,讓它綻放出應有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歷史的,是未來的,更是現在的。
馬可?波羅在幾個世紀之前的遠行,鄭和下西洋的航行,他當然有當時的時代意義、航海意義,外交意義等。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它是一種文明價值,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必須擁有的一種文明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小說所描述的,這段考古性的博物歷史,在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傳奇背後,它的價值在於對人文遺產的傳承,記錄了歷史中遺落的一段美好,使其綻放人文光芒。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迪,是人文、是真愛、是遺產、是考古、是歷史、是博物。歸根到底就是對文明的認知、對文明的推崇、對文明的欣賞,對文明價值的堅守。
(鄭欣淼? 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現任故宮研究院長、魯迅學會會長)
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