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神明社會論:集體福祉與靈性的象徵(第1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30353
林美容
五南
2024年4月25日
217.00 元
HK$ 206.1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3930353
規格:平裝 / 500頁 / 17 x 23 x 2.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宗教命理
>
民間信仰
同
類
書
推
薦
人間冥煙 (中英雙語):香港紙紮文化
神佛保佑吉祥組(神靈臺灣+娑婆+度化)
明代三一教主林龍江的修煉思想與實踐之發展
神與鬼之間:中國閩粵地區無祀屍骨的埋葬與祭祀
圖解台灣歲時祭祀小百科:神明祭拜、年俗節氣、擇日宜忌最佳入門指南100問
內
容
簡
介
本書《神明社會論》,主要在說明如何從社會的角度來觀看神明,過去筆者在祭祀圈與信仰圈的研究中,比較強調臺灣民間信仰的組織與活動和庄社、聚落、宗族、姓氏、祖籍、族群和區域人群的關係,有把兩者並置並加以連結的目的,來說明神佛作為集體之福祉與集體靈性的象徵,對於社群與個體福祉與靈性的追求,所起到的作用。本書大致以聚落與姓氏、族群、性別分篇。除了一些學術論點的提出之外,確實也是有著筆者對神明靈性的理解,神明既有著其代表集體的象徵作用,也有著其超越的卓然於世的屬性,方能成為人們所崇敬信仰的對象。-----林美容〈自序〉
?
目
錄
自序
第一部分 總論
壹、臺灣的神明信仰
貳、從神明經書看神聖性
第二部分 聚落與姓氏
參、從草屯鎮看土地公廟對聚落的重要性
肆、關於新社鄉九庄媽祖�林美容 方美玲
伍、從王爺姓氏看高雄王爺信仰
第三部分 族群
陸、保生大帝信仰與分布�林美容 王俊凱
柒、從嘉義新港大興宮看保生大帝信仰�林伯奇 林美容
捌、關於高雄開漳聖王廟�林美容 周益民
玖、關於高雄清水祖師廟�林美容 楊一樂
第四部分 性別
拾、艋舺龍山寺觀音會和念佛會的歷史演變與女信眾在其中的角色�林美容 楊璟惠
拾壹、從宗教行者看觀音授法與救世�林美容 林育嫺
拾貳、母娘授法與母娘乩子
拾參、為母娘辦事—法華山慈惠堂溫滿妹五十年的宗教療癒與實踐�林美容 鄭鳳嘉 釋念慧
第五部分 神明靈性
拾肆、關於媽祖靈力諸說
拾伍、 臺灣囝仔神—太子爺與囝仔公�林美容 劉家宏
拾陸、田中將軍成神過程�林美容 三尾裕子 劉智豪
拾柒、漂流物成神與神明的外來性
參考書目
?
序
自序
起意要出版這一本「神明社會論」,把過去筆者的研究文章中有關神明信仰的部分,做一個總結,主要的原因是近年來在研究「神佛授法」這個課題時,筆者所感受到的神明的意涵,已經大大的不同於過去筆者在研究祭祀圈和信仰圈的課題時神明的意涵。有關民間信仰的研究,筆者從祭祀圈的研究起家,最初研究土地公,作為里社之神,土地公無疑是最小單位的祭祀圈的崇祀對象。先以草屯鎮的祭祀圈為始,擴及到臺灣各地其他的祭祀圈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收錄於《祭祀圈與地方社會》這本書。之後擴及信仰圈的研究時,媽祖信仰是研究較多的,因為臺灣區域性的祭典中心很多都是以媽祖為信仰對象而展開的,筆者有重點研究的彰化媽和干豆媽都是如此,所以主要的研究成果從《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這本書呈現出來。而無論是祭祀圈或是信仰圈的研究,神明好像就只是人們為了進行各式各樣的地方公眾祭祀或是各種大型的區域性的信仰活動而組織起來的一個名義,也就是說,以神為名,人們得以自我組織起來。除了以神為名這一點之外,這段研究時期,筆者對於神明本身的思考和認知,主要在於筆者認為社會大眾之所以會對神明產生集體性或是群體性的信仰行為,乃是因為人們無意識地把自身本具的靈性,投射在他們所信仰的神祇上,因為神明本就明白一切,祂知道人們的需求,所以以祂的神性、神德、神威、神能、神職,來幫助人們。這也是常常筆者用來回答一般人對筆者提問:到底人們拜神是在拜個什麼勁?真的有神嗎?神到底是什麼?這類問題時的一個想法和說法。
但是到了晚近研究神佛授法這個課題時,筆者接觸訪談了很多跟神佛有打交道,與神佛遭逢,接受神佛的「牽教」的通靈人或靈乩或乩童,他們基本上是與神佛有溝通經驗的宗教虔信者。他們對神佛的體驗和筆者在祭祀圈與信仰圈研究階段所訪問的地方頭人或廟宇主事者或公眾祭祀執行者或大型廟會組織的主事者或重要參與人的宗教經驗有大同小異的地方,明顯的特色是他們所經驗中的神佛具有主動性,他們所經驗到的神佛具有不可抗拒的主體意志。這和筆者在祭祀圈研究所論述的神明作為地方的象徵,產生的地方凝聚力,神明只是代表地方,以及筆者在信仰圈研究所論述的神明在整合區域與整合區域不同祖籍人群所發揮的作用,差距還蠻大的,祭祀圈和信仰圈研究中的神明在理論上具有更多的結構功能論的色彩,但在神佛授法階段的研究,筆者的論述比較偏向個人與神佛的關係,譬如個人對神佛的認知或是因信仰神佛所產生的生命的轉化等等,而不是把個人置於群體中來理解漢民族之人與神的關聯性。所以這本書其實有把兩者並置並加以連結的目的,來說明神佛作為集體福祉與集體靈性的象徵,對於社群與個體福祉與靈性的追求,所起到的作用,因為本來集體就包含個體。
書名《神明社會論》,主要在說明如何從社會的角度來觀看神明,過去筆者在祭祀圈與信仰圈的研究中,比較強調臺灣民間信仰的組織與活動與庄社、聚落、宗族、姓氏、祖籍、族群和區域人群的關係,本書大致以聚落與姓氏、族群、性別分篇,只是把各篇文章論述的重點大致分類,上述這些個民間信仰的社會面向,也大多涉及了。最後一篇神明的靈性,從媽祖的靈力說起,也談到囝仔神的研究,也收錄了兩篇神明的研究論文,一篇是有關田中綱常由人而抓乩成神,一篇是概說日本神中因水漂物而成神明的案例,其中除了一些學術論點的提出之外,確實也是有著筆者對神明靈性的理解,神明既有著其代表集體的象徵作用,也有著其超越的卓然於世的屬性,方能成為人們所崇敬信仰的對象。
筆者為這本書主要的作者,但是各篇原來以研究論文或是會議論文的形式發表的時候,有幾篇是筆者和當時的學生或助理聯名發表的。文史學界中筆者算是比較會拉拔學生或是助理一起寫論文或書的學者,筆者認為這是對他們很好的訓練方式。不過唯獨其中一篇〈從嘉義新港大興宮看保生大帝信仰〉論文的主要內容是筆者的學生林伯奇寫的,但題目是筆者取的,「複製」的概念也是筆者的想法,文中有關草屯鎮的資料,以及分析討論的部分是筆者寫的,因此就把這篇筆者不是第一作者的文章也收進來了。而有關探討萬華龍山寺來解析觀音信仰的女性面向這篇文章,在學術會議實是以筆者的名字發表的,但因感念邀請筆者撰寫論文,當時任職該宮的楊璟惠積極提供資料,因此修改論文投稿《台灣文獻》時,便邀請楊璟惠聯名,可以減輕筆者修改論文、查閱文獻以及校稿上的負擔。這些聯名的後輩當中有博士生資歷的有周益民(廣州中山大學)、林育嫻(輔仁大學)、楊一樂(成功大學),有碩士資歷的有方美玲(臺北藝術大學)、王俊凱(臺北大學)、林伯奇(臺北大學)、鄭鳳嘉(慈濟大學)、釋念慧(慈濟大學),有碩士生資歷的是劉家宏(陽明交通大學)。在此感謝他們的協助與合作,烙下美好的師生緣回憶,才有這些有關神明研究的成果可以公諸於世。期待讀者諸君盍興乎來,同沐神趣,同感神恩,一起體會神明的同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4版)
2.
水邊行事:從水出發,認識台灣的民俗
3.
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神
4.
進香.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灣史論叢 民間信仰篇】
5.
台灣鬼仔古
6.
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3版)
7.
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日風俗一百年(2版)
8.
臺灣民俗的人類學視野
9.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
10.
彰化縣曲館與武館Ⅳ:南彰化濱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