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83244
黃湘玲
大塊文化
2024年6月28日
227.00  元
HK$ 181.6  






ISBN:9786267483244
  • 叢書系列:image3
  • 規格:平裝 / 112頁 / 19 x 26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mage3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冊/繪畫集











      ? 所有戀花、愛蛾、慕蝶的人必備

      ? 古典水彩達人黃湘玲的最新力作|臺灣第一本古典水彩蛾、蝶與其食草的畫冊

      ? 三十六種蛾類的行為模式與生命週期大全



      古典水彩畫家,黃湘玲,在推出臺灣第一本古典水彩植物畫《植物情人》、臺灣第一本古典水彩蘭花畫《蘭花絮語》之後,再次掌握了植物美麗、蜿蜒的細節,並進一步將她的眼光放在飛舞於花葉之間,造型奇特、多變的蛾與蝶身上。她集結自己多年來畫下的蛾蝶身影還有牠們熱愛的食草,以一貫細膩、優雅的古典水彩畫風搭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字,完成了另一本臺灣絕無僅有的古典水彩畫冊,《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作為一個迷戀植物的畫家,黃湘玲觀察植物的深度與情感奠定了她獨特的風格,而這本新作除了有她對植物的細心描繪之外,還有她的戀蝶歲月,以及她尋找、等待、守護、養育三十六種蛾類的旅程。她以平鋪直述、直接了當的口吻訴說各種植物的樣貌與特性,還有蛾與蝶奇妙的特徵,並且詳細記錄了蛾類的行為模式與生命週期。她為這些耗時一季、半年,甚至是一年才得以羽化的飛行者準備了牠們鍾愛的食草與得以安居的天地,好在牠們生命的最後,一瞬的飛翔之際畫下牠們永恆的倩影。相較於蝴蝶,夜行性的蛾一直以來在臺灣都是一種不廣為人喜愛的昆蟲,更是老一輩人口中的「臭ㄧㄚˊ」。然而蛾類在臺灣高達四千多種,牠們多變的外型與豐富的生態,是這座島嶼獨特的寶藏——臺灣不只是蝴蝶王國,也是飛蛾王國。



      藉由《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讀者可以透過畫者的雙眼,看見她對植物不變的情感,也能得益於她堅定的觀察力,靜靜地以古典水彩的溫度感受蛾、蝶在花葉之間一瞬即逝的美妙姿態。



    情翼推薦



      王妤璇 繪畫創作者

      北鳥(巫佩璇) 植物繪師

      吳士緯 國立臺灣博物館 研究助理

      林旭宏 蛾類科普推廣者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科普作家

      許富盛 洞生藝術NATURE INSIGHT ART創辦人

      黃一? 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家

      謝佩霓 藝評家�策展人�作家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推薦序 無師自通的「昆蟲之變態」——顏聖紘???? ?

    前言 但願這本書是一個美麗的開始——黃湘玲???? ?



    蛾在花葉之間

    為了皇蛾,種下一棵美麗的江某樹——皇蛾與江某? ?

    食欲極佳的夢幻一族——長尾水青蛾與楓香??????? ?

    夢幻一族的蛻變——臺灣長尾水青蛾與楓香??????? ?

    不可測的生命力——紅目天蠶蛾與樟樹??????????? ?

    翅膀上有大眼睛——姬透目天蠶蛾與青剛櫟??????? ?

    美麗又悲愴的生命——大透目天蠶蛾與青剛櫟????? ?

    來自好友的驚喜——白薯天蛾與甘藷????????????? ?

    被寄生的奮鬥者——青黃枯葉蛾與土芭樂????????? ?

    驚悚電影的明星——鬼臉天蛾與龍船花??????????? ?

    醉魚木上的神祕訪客——鬼臉天蛾與白埔姜??????? ?

    第一次親密接觸——粉綠白腰天蛾與沙漠玫瑰????? ?

    天生時髦的穿梭者——粉綠白腰天蛾與日日春????? ?

    意外的點綴與療癒——黃窗鹿子蛾與九層塔??????? ?

    美麗的金色使者——臺灣黃豹天蠶蛾與水冬瓜????? ?

    永恆的瞬間——臺灣黃豹天蠶蛾與華八仙????????? ?

    來自印度的寶寶——蓖麻蠶與樟樹??????????????? ?

    另一段與大蛾的回憶——王氏眉紋天蠶蛾與燈稱花、烏?

    顏值爆表的楓葉食客——四黑目天蠶蛾與楓香????? ?

    被誤認是蜂鳥的蛾——大透翅天蛾與山黃梔??????? ?

    秋日的美麗邂逅——芋雙線天蛾與海芋??????????? ?

    夏天的七顆假眼——芋單線天蛾與水丁香????????? ?

    沒能展翅的一隻蛾——蓬萊茶斑蛾幼蟲與大頭茶??? ?

    牠的眼睛是天空藍——橙擬燈蛾與巴西鳶尾??????? ?

    神隱在有毒的花上——柑桔尺蛾與大花曼陀蘿????? ?

    當神隱蟲遇見會飛的種子——柑桔尺蛾與串鼻龍??? ?

    躲避天敵的偽裝術——弓紋蟻舟蛾與野桐????????? ?

    牠也懂吃蝦味先——銀條斜線天蛾與紫茉莉??????? ?

    當我們蠶在一起——野家蠶與臺灣桑????????????? ?

    從橘紅到黑藍的蛻變——重陽木螢斑蛾與茄苳????? ?

    樹林絕跡後的第一位訪客——飛揚阿裳蛾與蓖麻??? ?

    不請自來的奇特花紋——半緣缺角天蛾與漢氏山葡萄

    蛾界的害蟲擔當——斜紋夜蛾與白鶴芋??????????? ?

    另一顆沒有破開的繭——褐斑毒蛾與烏葉鳶尾????? ?

    色彩魔術師——彩繭蠶與小葉桑????????????????? ?

    冬季限定的綠眼睛——大綠目天蠶蛾與樟樹??????? ?

    如果在冬天,一個育蛾人——綠目天蠶蛾與富士櫻? ?



    蝶在花葉之間

    活體大戰標本——蕉弄蝶與香蕉????????????????? ?

    在柳樹上發現寶石——黃襟蛺蝶、琺蛺蝶與柳樹??? ?

    「美」造成的選擇障礙——大鳳蝶與鳳蘭????????? ?

    生命中的水彩之年——異粉蝶、細帶環蛺蝶與大花咸豐草

    落在老朋友身上的小靈魂——淡青雅波灰蝶與黃蔥蘭、射干菖蒲、風雨蘭

    蝴蝶來了,蟲就來了——白粉蝶與金蓮花???????????????????????????? ?

    兒時回憶中的玩伴——白粉蝶與野花???????????????????????????????? ?

    在溪邊的相遇——黃蝶與翅果鐵刀木???????????????????????????????? ?

    放飛,不放飛?——花鳳蝶與臺灣香檬?????????????????????????????? ?

    畫者一生的等待——翠斑青鳳蝶與大目釋迦????????????????????????? ?

    在神明的花上長成——翠斑青鳳蝶與玉蘭花????????????????????????? ?

    蟲的群像——柑橘鳳蝶、夥伴們與柚子????????????????????????????? ?

    蟲的狂歡——小灰蝶、夥伴們與火龍果????????????????????????????? ?

    從蝴蝶開始,再到蛾——小灰蝶與大理花





    推薦序



    無師自通的「昆蟲之變態」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在人類還沒有發明相機之前,我們對許多現象的記載方式都是繪圖。而在博物學與自然科學的發展歷史上,各式各樣的精細繪圖更是顯示與傳承了人類文明對自然萬物的觀察與解讀。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總圖書館(General library)的前任館長朱蒂絲.瑪吉(Judith Magee)曾在2009年的時候完成一本巨著,《大自然的藝術:圖說世界博物學三百年》(Art of Nature: Three Centuries of Natural History Art from Around the World)。在那本書中,朱蒂絲便描述了自18世紀早期至今的博物學繪畫之內容與風格的演變。



      在那本書中她介紹了多位博物學者及其繪畫作品,其中瑪麗亞.西碧拉.梅里安(Maria Sibyla Merian)對南美洲北部蘇利南昆蟲與植物關係的描繪,也就是被集結成冊的《蘇利南昆蟲之變態》(Metamorp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為什麼重要呢?因為梅里安的作品不只是畫下某種生物的形體,而是忠實地記載了她在蘇利南期間所飼養與觀察的昆蟲與植物之間的關係。精確地記載這些關係,而非以獵奇的角度隨意描繪或腦補自然萬物的習性,是正確認識這個大千世界的起點。



      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期,類似梅里安畫風的博物學繪圖並不算少見,但是多數的作品都像是在精美花卉樹木畫作上隨意加上昆蟲,或是在精細的昆蟲畫作背後隨意加上植物以作為點綴。這意味著看起來再怎麼美麗的畫作就是少了那麼一點科學意義。特別彰顯植物與昆蟲關係的作品不是沒有,例如19世紀末所出版的《錫蘭的鱗翅目昆蟲》(The Lepidoptera of Ceylon),但若是要論畫風的精確或唯美,包含排版的巧思,那這些作品離梅里安的畫作還有一段距離。



      梅里安的畫風與觀察能力即使在整個博物學繪畫歷史上也相當罕見,但是我們卻在台灣見到了無師自通媲美蘇利南昆蟲之變態的作品。



      黃湘玲是一位古典水彩畫家,我第一次見到她的畫作是她在2021年所完成的《植物情人》與《蘭花絮語》。當時我認為這兩本植物繪畫非常精美,其風格與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的園藝植物繪畫非常類似。但是當我見到《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的初稿時,我便非常讚嘆她的觀察與構圖能力。



      繪製鱗翅目昆蟲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這是因為鱗翅目昆蟲的身體與翅膀都覆蓋著大量的鱗粉,所以在繪製的時後除了紙張、工具的選擇外,如何呈現複雜的翅紋與身體結構,又要同時展現鱗粉覆蓋的模樣對於許多畫師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但除了成蟲之外,她還觀察了幼蟲與蛹,外加寄主植物本身,這讓這本畫作除了充滿藝術鑑賞的價值,也提供了真誠的科學觀察。



      有人曾質疑黃湘玲是否臨摹了歐洲畫作,但根據我與她本人的交談顯示,她之所以這樣畫完全就是出自於自己的想法,只是無獨有偶地讓類似梅里安風格的畫作現身於台灣。



      我們經常羨慕歐美與日本有著長期的博物學與自然科學歷史,我們也經常感嘆在東亞(除了日本以外)的古典文化中,對自然萬物的觀察最後只成為文人富豪或皇族所把玩字畫器皿的題材。台灣有著為數不少的博物學或科學精細畫家,每一位畫家的作品都有其個人風格與精妙之處,而黃湘玲的畫作除了彰顯其卓越的觀察能力,也啟發了我們重溫18世紀起各種花鳥蟲草繪畫的輝煌與科學貢獻。



    前言



    但願這本書是一個美麗的開始



      我心心所愛的植物美化了這個娑婆世界,也養育著萬物。不管是畫蛾、畫蝶,自然而然也畫下牠們的食草。



      臺灣是一個美麗的蛾類王國。在臺灣已知的蛾約有四千多種,而臺灣已知的蝴蝶約有四百多種。根據蛾類專家們的推估,臺灣的蛾,種類可能遠超過四千種。



      蛾與蝶是屬於鱗翅目的一類昆蟲。鱗翅目的昆蟲,簡單來說就是翅膀上具有鱗粉、鱗片的昆蟲。他們的生命週期歷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發育的過程,這種過程又稱為「完全變態」。而像蜻蜓的生命週期只有卵—幼蟲—成蟲三種歷程,沒有蛹,這便稱之「不完全變態」。



      蛻皮換齡是蛾、蝶最脆弱的時刻,每一次換齡都是與生命在搏鬥,養育、觀察牠們,可以感受到牠們的生存艱辛及各種環繞在牠們身邊的天敵,能夠變成一隻蛾或蝶,都是在斑斑血淚交織下,度過層層危險才能幸運地破蛹出繭,展翅翱翔天際!



      蛾與蝶同屬鱗翅目,命運?大大不同,長久以來大家喜愛蝴蝶?厭惡蛾類,並嫌棄地稱之為「臭ㄧㄚˊ」、「垃圾ㄧㄚˊ」,從前鄉下的長輩們看到蛾類飛來家中,都非常不待見牠們,無情地將牠們狠狠踩死或是用掃把打死,印象中沒有人會喜歡蛾。



      蛾與蝴蝶就像一個是黑夜一個是白天,夜裡出現的是蛾,白天看見的是蝶,但其實不然,許多漂亮鮮豔的蛾也會出現在白天裡,如我家常見的粉綠白天蛾及雌黃粉尺蛾,就非常喜歡白天裡徘徊在花叢間吸蜜。蛾類裡有非常多難以想像美麗的蛾,如霸氣十足的皇蛾,拖著長尾飛舞的水青蛾及像一枚精緻胸針的尺蛾等,蛾的樣貌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繽紛耀眼,是飛行在暗夜裡最出色的舞孃。



      喜歡蛾、養蟲、畫蛾都是一個偶然。一開始是想畫蝴蝶,因為加入了「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看見各式各樣美麗的蛾,就這樣踏上了養蛾、繪蛾之路。畫蛾容易,得蛾不易!因為我是一個重度戀家的繪者,沒有重要的事絕對不會出門。幸運地認識了林冠廷及李柏興兩位先生,他們總是大方的分享蛾寶寶給我,我們非親非故,他們?送了我許多的幼蟲,令我深深感動!最後衷心地感謝本書裡所有幫助我的人,非常地感謝您們。讓我順利地完成這本《花與翼》昆蟲植物書。



      但願這本書是一個美麗的開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