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門得列夫的夢:從四元素、煉金術到週期表,跨越2500年的化學與人類思想演進的故事

門得列夫的夢:從四元素、煉金術到週期表,跨越2500年的化學與人類思想演進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60696
保羅•史查森
顏涵銳
日出出版
2024年7月31日
227.00  元
HK$ 181.6  






ISBN:9786267460696
  • 叢書系列:Better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 x 20.9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etter


  • 自然科普 > 物理/化學 > 物理/化學史











    比爾•蓋茲2022年度最推薦的五本書之一

    兼具博學與娛樂性的人類思想演進史



    地水風火、賢者之石、門得列夫的夢中表格……

    關於化學誕生與古怪科學家的各種有趣故事,

    瞭解人類科學發展與思想演進的最佳之作。



      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得列夫因為一場夢,

      繪製出週期表的雛形,

      科學家得以逐步掌握元素的變化與特性,

      從而改變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各種奇思幻想也得以實現。



      這張幫助我們理解萬事萬物的圖表,

      其實是兩千五百年來科學探索的結晶,

      它藏著人們對世界的好奇,

      追求點石成金和長生不老的野心,

      與古今中外思想家的各種嘗試、錯誤、轉折與突破,

      見證各種奇特、瘋狂的想法,如何成為扭轉人類生活的重要學門。



      毛姆文學獎得主保羅•史查森從塵封已久的過去召喚出化學史上各個重要人物,

      以優美生動的筆觸,展現他們的生活軼事、影響與貢獻,

      追溯人類兩千多年對元素的探索過程。



      從史上首位採用科學思考方式、透過觀察和推論探究「世界從何而來?」的希臘哲學家泰利斯開始說起,

      到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

      中世紀煉金術士因尋找「賢者之石」意外為化學打下紮實理論基礎;

      十六世紀瑞士醫生帕拉塞爾瑟斯結合煉金術與醫學,開創醫療化學體系;

      拉瓦節推翻百年「燃素」說,確立以「氧」為中心的燃燒理論,並提出元素的定義;

      再到門得列夫自夢中獲得靈感而建立週期表等等。



      全書充滿了精采故事與古怪獨特的思想家,

      讓你在輕鬆有趣的閱讀過程中,

      瞭解現代化學的發展歷程,以及人類好奇心在千年間的演變。



    好評推薦



      這是我讀過關於週期表這個主題最棒的書籍。它幫助我們理解週期表的組成過程以及為何如此有用。同時,這本書還提供新科學發展過程的有趣觀察。化學的歷史不僅展示科學的進展,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思想演進史。──比爾•蓋茲(Bill Gates)



    ?


     





    前言

    第一章 話說從頭

    第二章 煉金之術

    第三章 天才與胡言亂語

    第四章 帕拉塞爾瑟斯

    第五章 嘗試與錯誤

    第六章 科學的元素

    第七章 浴火重生的科學

    第八章 前所未見

    第九章 燃素之謎

    第十章 破解燃素之謎

    第十一章 化學方程式

    第十二章 尋找看不到的結構

    第十三章 門得列夫

    第十四章 週期表

    延伸閱讀



    ?





    前言

    ?? ?

      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yev)有一張攝於十九世紀末的照片,褪色的照片拍於聖彼得堡,呈現他工作時的樣貌。照片中門得列夫有點像是花園裝飾小矮人,有副討喜的模樣,眼前的大桌子相當凌亂。乍看之下,他還真有點像西伯利亞的傳統巫醫,只差身處的環境不是西伯利亞野外,而是這位天才教授的研究室,這裡是這位現代版巫醫的書房。照片中看得出門得列夫一嘴桀驁不馴的大鬍子,鬍尖分成三縷,顯然是他聚精會神思考時習慣用手掐捻鬍子造成的。瞧他一頭乖張的頭髮長及兩肩,他習慣一年只剪一次頭髮。每年春日回暖時,他會找來當地牧羊人用羊毛剪來為他剪頭髮。這頭招牌髮型,被蘇格蘭化學家威廉.拉姆齊爵士(Sir William Ramsay)形容為「作風奇特的外國人,頭上每根毛髮都自成一家。」拉姆齊因此猜測門得列夫是來自西伯利亞,可能是「卡爾梅克(Kalmuch)族,或是類似的化外民族。」



      照片中門得列夫正聚精會神端詳著一張紙,用他長長的手指拎著蘸水筆書寫。偌大的桌面一片凌亂,堆放著成疊的紙張、杯子與盤子、一些不知用途的儀器,桌子下方的櫃子裡則堆了成疊的科學文件。



      門得列夫背後書架上三排精裝本書籍, 倒是出人意外擺放得整整齊齊。在兩個書櫃中間則有一把上有標籤的大鑰匙,宛如他頭上的一道科學聖人光環,或者一個驚嘆號(我想到了!)。書架上方暗處,舊式花紋壁紙上參差不齊地掛著裱框的肖像,都是過往的偉大科學家。伽利略、笛卡兒、牛頓和法拉第,從上方暗處看著下方在凌亂桌面上奮筆疾書、一頭亂髮的科學界後輩。



      一八六九年,門得列夫苦思化學元素的問題但不得其解。化學元素就像是拼寫出我們世界的字母一樣,靠著它們才能寫作出世界上那些優美的化學詩篇。在那時,人類已經發現了六十三個化學元素。其中銅和金在史前時代已經為人類所知,銣(rubidium)則是當時才剛從太陽的大氣層中驗出來的。當時的人已經知道,這六十三個元素各由不同的原子所組成,而每個元素的原子都有其不同的化學性質。但是, 這當中的有些元素之間,卻有稍微相似的性質,可以形成一個類別。



      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也有著不同重量。最輕的元素是氫,其原子量是一。當時所知最重的元素是鉛,其原子量是二○七。也就是說,可以照各元素的原子量依大小排列。另一個排列法則是將元素依其性質分類。當時有些科學家已經進一步推測,會不會這兩種分類方式之間有某關連性存在—所有的元素,都由一種看不到的結構所連貫而成。



      就在這之前不到十年的時間,達爾文才剛發現所有的生命體,都是依演化的方式形成的。再早兩百年前,牛頓則發現了我們的宇宙依萬有引力運作。化學元素正是串連起兩者最重要的那個關鍵。若能發現元素排列的結構,那對於化學的意義,就如同牛頓萬有引力之於物理、達爾文演化論之於生物學一樣。建構宇宙的藍圖將得以揭露。



      門得列夫深明這份研究的重要性。



      這將會成為未來數百年許多新發現的第一步,包括物質的終極秘密、生命建構的模式、甚至是宇宙的源起。



      坐在辦公桌前,背後滿是歷代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照片,門得列夫不斷思索著這個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各元素有著不同的重量。也有著不同的性質。既可以依重量排列、也可以依性質分類。這兩種不同的模式之間肯定有什麼關連存在。



      身為聖彼得堡大學的化學教授,門得列夫素以其對元素的淵博知識聞名。他對每個元素的瞭解,就像小學校校長瞭解他的學生一樣—哪幾個一湊在一起就吵架、哪些會欺負人、哪些很聽話、哪些有潛能有待發掘、哪些又是要時時盯著以免惹禍。但儘管他對各個元素瞭解這麼深入,卻還是無法從它們多變的性質之間找到一個貫通所有元素的通則。但他深深相信這通則肯定在的,只是不知道在哪。宇宙一切都符合科學,不可能是由許多不同粒子任意結合所構成。這完全不符合科學。



      一八六九年二月十七日,門得列夫的同事伊諾斯特蘭傑夫(A. A. Inostrantzev) 上門造訪,他記載了這次會面的過程。但因為是事後所寫,所以添加了一些想像和附會的成分,不過還是可以讓我們深入瞭解當時的一些細節。門得列夫自己也留下不少(和上述不太一樣)的紀錄,談及他當時的工作和想法。



      很顯然,門得列夫在那段期間有將近三天的時間幾乎不眠不休、為了元素這個問題想破了腦袋。但他也知道時間不多了。同一天他已經排好計畫,得趕一早的火車,從莫斯科火車站出發前往他位於特維爾(Tver)省的鄉間小莊園。這位化學教授要和特維爾省的志願經濟合作社(Voluntary Economic Cooperative)開會。他也會對當地一群起司農代表團演講,針對起司生產方式給予建議,之後則會有三天時間視察當地農場。他的木製行李箱已經打包好,擺在大廳。從他書房的窗戶可以看到來接他的馬拉雪橇也在街上等候著,馬車伕全身裹得緊緊在雪地上跺著腳,口裡碎碎念地抱怨,在冷空氣中變成白煙飄散。



      但家裡的傭人不敢打擾門得列夫,他的壞脾氣是出了名的,有時候甚至會氣到跳腳。但要是害他因此搭不上火車那他會不會更氣?



      包括俄國心理學家凱卓夫(B. M. Kedrov)在內的門得列夫的評論家們推測, 正是這迫切想要搭上火車的壓力,對門得列夫勾勒週期表產生了影響。很可能就是這個事件,讓他從馳騁的白日夢之中,獲得了靈感……在從聖彼得堡到特維爾這漫長的火車旅途中,門得列夫經常為了打發時間玩起撲克牌接龍(patience)。他會把那只木製行李箱夾在雙腳中間,然後把牌面朝下。隨著窗外銀樺木、湖泊、山丘一一往後飛逝,他將紙牌三張、三張地翻開來。翻到A時,就會將之單獨抽出來,然後放在行李箱面的最上緣,以便形成一組十三張牌:紅心、黑桃、方塊、梅花。然後他繼續翻牌—需要的牌色就會一一出現。紅心K(13)、紅心Q(12)、方塊K、紅心J(11)以此類推……慢慢地,各色牌組就會依序而降排列在行李箱上。10、9、8……成為一組。這就跟元素依原子量跟類型排列一樣!



      那天早上,門得列夫肯定吩咐了傭人,將外頭等候的馬拉雪橇取消。因為傭人隨後就告訴駕車的人,教授要改搭下午的火車。



      門得列夫交待完後又回到座位上,在抽屜裡翻翻找找,最後拿出一疊白色紙牌。與此同時,他應該依稀聽到馬拉雪橇的叮噹聲消失在白雪靄靄的遠方。門得列夫在這些空白的紙牌上一一標記。他先逐一寫下化學元素的符號,再在每張元素卡上寫下其相對重量,以及該元素的性質。當他把全部六十三個元素寫在六十三張卡片上後,他將牌面向下蓋在桌面上。



      他看著牌,一邊捻著自己的大鬍子、一邊沉思,就這麼沉浸在這片紙牌陣中,各種思緒和胡思亂想接連出現,對外在世界渾然不關心,但還是能夠察覺外界動靜。



      大約一小時後,他決定改變策略。他把這些牌聚在一起,然後一組一組地排好。他再次陷入與外面隔絕的長考中;這時他的眼睛已經因為疲倦開始不聽使喚地一直闔上了。最後,他在無可奈何下,只好選了最直接的排列方式,依照原子量從重往輕排列。但這樣排一定排不出究竟的啊,因為其他研究者也都排過了。更何況,重量只是物理特性。他想要找的,是化學特性之間的模式。他開始打起瞌睡來,頭一直點個不停,他撐著睡意,卻還是克制不住地一直倒向眼前紙牌。他似乎注意到窗外等候的雪橇。它一直在那嗎?還是之前走了現在又回來呢?這麼快嗎?是不是該去搭下午那班火車了?那是當天最後一班車,他不能再錯過。



      當門得列夫的目光再次沿著原子量逐漸增加的那排序列移動時,他突然注意到一個東西,頓時讓他心跳加快了起來。他注意到,看似規律的元素重量排列中,會有某些性質一再重複出現。這裡頭一定有什麼!但是什麼呢?這些數字的排列一開始似乎相當規律,但之後這個規律卻消失了。但越觀察門得列夫就越有把握,自己應該快要有重大的突破。這裡頭似乎有個明確的模式存在,只是他一直摸不透……因為實在太累了,門得列夫趴到桌上,枕著手臂睡了。他很快沉入夢鄉,並作了一個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