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彩鷸在家門前秘密遷徙:自休自足X自由接案的躺平日記

彩鷸在家門前秘密遷徙:自休自足X自由接案的躺平日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83442
李盈瑩
大塊文化
2024年8月0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7483442
  • 叢書系列:Catch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2.8 x 19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tch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移居宜蘭過得還不錯的十年,半農作半寫作的生活思索。

      ★怎樣才是理想生活?如何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有餘裕的日子?這本書提供了一種生活樣貌與實踐。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音寧(作家)、張卉君(作家)、彭顯惠(小間書菜主理人) 聯合推薦



      曾經,夏日場景是辦公室的冷氣房;冬季景象則是北部的連綿陰雨,忙碌卻匱乏;

      如今,當青蔥繁茂時我包餛飩,番茄豐收時燉煮羅宋湯,生活充滿各種有餘。



      李盈瑩曾處於繁忙職場,認為「忙碌」是一種可供炫耀的資本,買了各式書籍想充實自我,卻無暇閱讀,即使到了周末,也忍不住想將空白的行程表填滿。然而,即便如此卻仍感匱乏。直到人生奔向三十歲的階段,她問自己:「能否從體制化的鍊裡逃脫,選擇喜歡的地方,過著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二?一五年,李盈瑩選擇和伴侶移居宜蘭,承租位於農村的小平房,有幾塊菜地、田地可以供給糧食所需。都市人來到農村居住,除了有著田園生活的單純美好,自然也伴隨農務勞動的艱辛,但貼近土地的生活讓她的心靈有所根基。



      並且,李盈瑩也直面物質生存之所需:選擇理想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金錢才算足夠?農作生活開展的同時,她也未放棄原本的文字專業,工作型態從過往的採訪編輯轉為特約採訪、副刊與專欄寫作,「若不以整體社會錨定對照,我的月均收入扣除農村的房租、水電、伙食、日常採買、個人開銷及保費,其實足矣,甚至有餘。」



      剛剛好的工作,無所事事的生活;

      節制工作在人生的占比,投資閒暇與自由,提領快樂的複利。



      本書以「春之序、夏之夢、秋之收、冬之藏」四季之流轉做為章節,每一章節再分為「生活氣味」、「工作視野」、「旅讀路上」三類文章,講述作者在鄉野生活,透過農耕與雙腳探看四季流轉,觀察彩鷸幼雛在路上探險、豐收蔬菜瓜果、以農人的角度重新思考物質生活,是為「地方」;而外出採訪旅行,或拜訪雞場、馬場,或夜訪漁市、到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旅居,則是「他方」,在雪山隧道兩端一靜一動的生活風景,平衡並滿足了精神上的淡泊與豐盛。



      「我相信人的一生中,你的思想、你對外界的感受與詮釋,構成了你,而不是一生中所擁有的物質。」藉由真正感到舒適的生活形態,以及精神生活的富足,自然形成低物質欲望。《彩鷸在家門前秘密遷徙》以一篇篇散文隨筆,呈現作者所選擇的生活樣貌,一種用最低的物質限度來實踐的高理想性生活,也向正為工作或生活感到不由自主的人們帶來一種新的生活可能。



    ?


     





    作者序 在物質上躺平,在精神上富裕



    Chapter 1 春之序

    【生活氣味】

    菜園是昔日的原始林;家雞是昨日的山羌

    春日花果,野地時序的儀式感

    芭蕉樹許願清單

    光冠水菊

    彩鷸

    奶油南瓜



    【工作視野】

    書寫過後

    雞之星球

    屠場日記

    春日採訪雜記

    採訪的底氣

    談收入:理想生活所需的金錢



    【旅讀路上】

    春遊:九份日記

    春遊:兒童節快樂



    Chapter 2夏之夢

    【生活氣味】

    無關收成,坐看生命成長即是喜事一樁

    受盡譏讒也要堅守信念!

    厭世季節裡的一片綠洲

    白帶魚

    收割季

    七月的員山

    夏日單車隨筆

    夢一.雲南象

    夢二.拾兔記



    【工作視野】

    訪馬日記

    崁仔頂之夜

    小雞老師

    大浦駐村日記

    談閒暇:不工作的時間

    談消費:提領快樂的複利



    【旅讀路上】

    夏旅:豆腐岬與澳底

    夏旅:南方以南,半島的日子

    夏旅:遙遠而奇幻的熱帶模樣

    夏旅:鵝鑾鼻與海龜



    Chapter 3 秋之收

    【生活氣味】

    所有的七月是童年,所有的十月是中年

    蘭陽溪的溫柔與野蠻

    半年一度,慶典般的買苗盛會

    十一月的員山

    秋日單車隨筆



    【工作視野】

    談身體:追求無限上綱的收入,或者健康

    野生蕈菇的秘密生活

    嘉義噴水圓環

    秋日採訪雜記

    人物採訪的兩難



    【旅讀路上】

    秋旅:府城及漁光島

    秋旅:台南人與新營

    秋旅:紙本地圖

    秋讀:廖鴻基

    秋讀:《阮玲玉》

    秋讀:《蒼鷺與少年》

    秋讀:《借物少女艾莉緹》

    ?

    Chapter 4 冬之藏

    【生活氣味】

    因為秋作,冬雨變得有意義

    像照顧嬰兒一樣,替泥土蓋上被子

    冬日,在荒涼之地長出豐收的姿態

    櫛瓜與白菜

    烤火日記

    芳齡四十

    河牛

    菜鴨



    【工作視野】

    台北編輯圖鑑

    美男子

    談平等:敬重自我的工作模式

    馬祖日記.輯一

    馬祖日記.輯二



    【旅讀路上】

    冬旅:龜山島

    冬旅:埔里日記

    冬旅:動物園筆記

    煙花



    後記 願我們自由而無畏



    ?





    作者序



    在物質上躺平,在精神上富裕




      畢業、償還學貸、每日通勤、打卡上班,將部份儲蓄投入治裝、美食與出國,成為一個閃亮亮的都市人;然後結婚、育兒、買房,繼續償還房貸,直到六十五歲退休。「消費」構成了我們是誰,構成了我們的安全感, 那是一條透過資產階級鞏固,與消費主義共同鍛造的鍊。

    ? 在台北生活期間我常感到自身的不足。捷運車廂裡充斥衣著精緻的人,敦促我們需要治裝、需要看上去體面; 處於職場又常覺得自己生活歷練不夠,買了各式書籍, 卻沒有精力好好讀完;周間每日通勤來回要兩小時,到家後餐桌上是已然涼透的飯菜;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卻又害怕空白的行程表,好像不事先安排活動,便有愧於假期。



      那時候距離季節與泥土都很遙遠,夏日就是辦公室的冷氣房,冬季則是北部的連綿細雨,雨水帶來的僅是交通不便、塞車困頓,於我並無實質意義。這樣的生活持續多年,直到將四十多萬的學貸繳清,人生歸零,重新起步,此時我問自己,能否從體制化的鍊裡逃脫,選擇喜歡的地方,過著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如今遷居宜蘭已邁入十年,我與伴侶承租位於農村的平房,撿拾漂流木與棧板做成板凳與鞋櫃、在側院填土養雞,完備了一間小而實用的住屋。伴侶在工作之餘耕種一分大的稻田,足夠我們每年的食米量;我擔當種菜組,從逐漸年邁已不堪勞動的鄰居那接收了幾塊菜地,陸續種下紅心芭樂、金柑、芭蕉、鳳梨等果物,以及隨春秋兩季年年循環的蔬菜、豆類、雜糧與辛香作物。



      當青蔥繁茂時我包餛飩,番茄豐收時燉煮羅宋湯,我幾乎日日開伙,吃熱騰騰的飯菜、新鮮的米與蔬果。在鄉野的日子,對比都市生活,季節、雨水、艷陽都有了具體意義。每一場雨水都能滋養菜地,每一次的艷陽也都拉拔作物長大。每回工作完成後我會去同一座山林散步,或趁日落前在農村小徑騎單車,鄉下的四季流轉變幻,既熟悉又富新意,我樂於探看。



      貼近土地的生活讓我的身心都有了根基,但無論如何仍需直面物質生活。在宜蘭的這些年,我以接案模式從事刊物採訪撰文,搭配寫書、副刊、偶爾的講師費,十年平均下來,每月所得約達經常性薪資的一半。



      這樣的收入在多數人眼中應該都不及格吧 !然而選擇理想的生活究竟需要多少金錢才算足夠?若不以整體社會錨定對照,我的月均收入扣除農村的房租、水電、伙食、日常採買、個人開銷及保費,其實足矣, 甚至有餘。



      在鄉野的日子,充滿各種有餘,鮮少有之前在都市生活時經常冒出的匱乏感。這份富足可能來自於家附近偶遇的小牛與彩鷸幼雛,或在菜園發現了自行野化迸出的小番茄與南瓜;也可能來自,我並未花費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而是致力於取得工作及生活的平衡。



      生命有限,賺錢有度,節制工作在人生裡所占據的時間,創造閒暇與自由,始有餘裕體察萬物,探索與創作。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