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團體工作理論與實務 團體的看見.群策共享處遇經驗:鏡觀模式的思維與運用

團體工作理論與實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442792
謝宏林
商鼎
2024年8月10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861442792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心理諮商�治療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理勵志�心理諮商�治療


  • 人文社科 > 社會學/社會工作 > 社會工作











      在媒體報導上看到家庭暴力事件,通常看到的都是受害方遭受到毆打迫害等有形或無形的傷害,當受害方對著鏡頭或麥克風前哭訴自己的不幸時,大家聽到的是單方面的委曲,多會認為施暴者或加害方太可惡;但當受害方所展現出來的傷痛,燃起社會的同情心之時,有沒有人嘗試深入探討為什麼?為什麼加害方要如此以暴力傷害親人?而加害方的內心世界是否有人關心或嘗試聽其內心的話,畢竟消弭家庭暴力是終極目標,但也總有社會的聲音認為「受害人的可憐形象」讓大多數人或司法、社工等人員心理有所偏向,縱使暴力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但加害人是不是也有其主張呢?如果不能找出家暴的成因而提前防堵,那何來談「消弭家暴」?



      當然,暴力行為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但從媒體新聞報導發現,有時深入探討家暴案後,似乎發現中間有所多故事可能不是單一方的描述,而是仍須理解雙方各自的說詞與感受。目前臺灣大部份服務家暴的社工團體都是以受害方為主,而對於家暴加害方,似乎沒有一套系統或綜觀性的理論及實務方法,以致多頭馬車無法成為服務主流,也無法成為課堂上針對家暴加害人的完整教材,以致師資、治療師即使滿腹實務經驗,卻無法在學校殿堂中傳道授業解惑。



      有鑒於此,擁有多年輔導經驗心理衛生專科社工師、社團法人中華人際關懷處遇協會理事長-謝宏林先生,經過一次次的討論、發想與試做,「鏡觀模式」終在106年有了雛形,再經過這些年實務操作的修正與轉化,不只看見參加家暴處遇團體成員的心 境產生變化,也讓團體帶領的治療師、聚思小組,甚至是深化小組的見習治療師等等,都深深體會經由「鏡子」的映照與掃描,也經由利他式的「面質」與「接納」的再詮釋,促發成員們重新認識自己,進而進入他(她)們願意自省的內心世界。之後,更將「鏡觀模式」的理論與實務經驗結合,編寫成這本《團體工作理論與實務:團體的看見群策共享處遇經驗-鏡觀模式的思維與運用》,希望能以一人之力服務一人,進而十人之力服務千人,並且匯集更大的力量,協助更多亟須拯救的家庭。
    ?



     





    第一章 起頭式的聯想

    我的開頭??

    自己在什麼位置?

    擔任「聚思老師」時,您願意給人看到什麼?

    期盼被協助者有更大的改變效果

    從認知行為處遇漸行至鏡觀模式的帶領

    加害人的認知是否能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治療效益?

    對涉及「抗拒」的實務操作反思

    那為什麼標定鏡觀模式?



    第二章 為何我們團隊要創造出一個新的模式-「鏡觀模式」

    我們的看見與理解

    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符合成本效益嗎?

    希望他們改變什麼?

    啟發「自我改變」的動機

    植入改變意願的種子歷程

    團隊看到的是「一群需要協助的人」

    如何於過程中看見他多層次的自己?

    鏡觀模式的六個維度

    具象與外化效果

    聚思行進的獨白效應

    如何促發他看見?

    內在動機的啟發

    鏡觀模式理論架構

    投射性認同的衍生與阻抗

    破除行政程的窒礙紛歧



    第三章 鏡觀模式的核心運作-聚思小組

    我們來談談鏡觀模式的核心運作-「聚思小組」

    共構當下的生命經驗

    鏡觀模式可參考的相近理論:內在家庭系統(IFS)

    「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 Interal Family System)

    原生家庭的牽絆與滲入

    一個爭取平等及開放的團體模式-鏡觀模式

    主體性互動的信任關係

    鏡觀模式運作的隱喻-金魚缸理論(為了生存而看見)

    多人合作的團體處遇工作

    看見潛藏的內在脈絡

    社工界所面對的很多個案,真的需要遇到貴人 他這一生才會變得不一樣

    理解別人如何看自己



    第四章 鏡觀模式的完美組合

    聚思小組的運作

    多維度的透視與理解

    理解成員的特殊性



    第五章 聚思小組的功能說明

    有聽說鏡觀模式的聚思小組,好像是在做一些一般團體

    「沒有在做的事」

    彼此互為參照點

    聚思小組功能意境

    ? 凝掣—辯明—衍出—盪化—再凝—現身—行入

    因位置不同景觀也不一樣



    第六章 聚思小組功能

    ? 示範效果

    ? 尊重多元

    ? 正向肯定

    ? 找出優勢

    ? 適時自我揭露

    ? 平權對待

    ? 兩者皆是

    ? 自控權

    ? 開放度



    第七章 增進凝聚力

    ? 信任

    ? 利他

    ? 傾聽

    ? 認同

    ? 關注



    第八章 共同臨在感

    ? 團體融合

    ? 融合的視野

    ? 濃縮現象

    ? 共鳴



    第九章 催化團體進程

    ? 面質

    ? 同理心

    ? 容許

    ? 彈性

    ? 自然狀態

    ? 流暢度

    ? 化解獨占

    ? 化解僵局(Resolving Impasses)

    ? 歷程評論

    ? 抵銷

    ? 情緒處理



    第十章 擴大治療界線

    ? 外異性(foreignness)

    ? 帶出差異

    ? 層次交應

    ? 立體維度

    ? 擴大自我

    ? 共變

    ? 團體位置

    ? 社會建構

    ? 涵容

    ? 此時此地

    ? 脈絡

    ? 具象化

    ? 敏感度

    ? 投射作用



    參考文獻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