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華人文化與家庭處遇模式之交融:優勢為本與邁向復元

華人文化與家庭處遇模式之交融:優勢為本與邁向復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69285
宋麗玉
洪葉文化
2024年8月01日
207.00  元
HK$ 196.65  






ISBN:9786269769285
  • 叢書系列:社工叢書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7 x 23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工叢書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本書試圖深究在家庭處遇當中與華人文化相關的議題,並且透過與實務工作者合作,在復元和優勢觀點的基礎之下,依循中庸思維,共同建構符合華人文化取向且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之家庭處遇模式。筆者的焦點是接納文化的既存性,每個華人的DNA都存在華人文化的印記,我們無法否認自己生長文化之影響,那麼就接受它,並且自優勢的視角,順勢而為,借力使力,找到可為之處。」--宋麗玉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本書的焦點內涵?? ?

    第三節 本書之內容?? ?



    第一部分 理念篇



    第二章 華人文化的思想與價值觀???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華人文化的價值觀內涵?? ?

    第三節 華人文化特色:社會取向?? ?

    第四節 華人文化的變遷:傳統與現代之間?? ?

    第五節 結語?? ?



    第三章 華人文化與家庭互動?? ?

    第一節 華人家庭文化特色?? ?

    第二節 華人家庭文化對於家庭功能的影響?? ?

    第三節 華人家庭之議題

    第四節 結語?? ?



    第四章 中庸思維之內涵與運用

    第一節 中庸標示之理想目標與方法?? ?

    第二節 中庸實踐思維體系構念?? ?

    第三節 中庸之實證研究發現?? ?

    第四節 中庸思維與優勢觀點模式之相融性?? ?

    第五節 結語?? ?



    第五章 五行之內涵與運用

    第一節 五行的起源與意義?? ?

    第二節 五行的相生相剋?? ?

    第三節 五行性格?? ?

    第四節 五行運用於助人工作?? ?

    第五節 結語?? ?



    第二部分 運用篇



    第六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

    第五節 研究倫理?? ?

    第六節 執行進度與內容?? ?



    第七章 家庭處遇中的華人文化議題

    第一節 家族取向?? ?

    第二節 關係取向?? ?

    第三節 權威取向?? ?

    第四節 他人取向?? ?

    第五節 文化差異議題?? ?

    第六節 結語?? ?



    第八章 權威取向與情感表達議題之處遇策略和方法

    第一節 案家狀況陳述?? ?

    第二節 華人文化議題?? ?

    第三節 一般處遇策略之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四節 優勢觀點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五節 華人文化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六節 五行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七節 案家對於處遇之整體回應與改變?? ?



    第九章 性別角色議題之處遇策略和方法

    第一節 案家狀況陳述?? ?

    第二節 華人文化議題?? ?

    第三節 一般處遇策略之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四節 優勢觀點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五節 華人文化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六節 五行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第七節 案家對於處遇之整體回應與改變?? ?



    第十章 父權主義與抗拒服務之處遇策略和方法

    第一節 案家狀況陳述?? ?

    第二節 華人文化議題?? ?

    第三節 一般處遇策略之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四節 優勢觀點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第五節 華人文化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六節 五行處遇策略運用與案家回應?? ?

    第七節 案家對於處遇之整體回應與改變?? ?



    第十一章 含融華人文化與優勢觀點之家庭處遇策略和方法

    第一節 依華人文化特色建構之策略?? ?

    第二節 運用態度?? ?

    第三節 五行之運用策略?? ?



    第十二章 優勢觀點家庭處遇策略

    第一節 個人有能力學習、成長與改變的潛能?? ?

    第二節 焦點在於優勢而非病理?? ?

    第三節 案主是助人關係中的指導者?? ?

    第四節 助人關係是基本且必要的?? ?

    第五節 外展是較佳的處遇方式?? ?

    第六節 社區是資源的綠洲?? ?



    第十三章 運用華人文化於家庭處遇之經驗與影響

    第一節 增進對華人文化之認識與影響?? ?

    第二節 推廣策略之方法?? ?

    第三節 策略運用之影響?? ?

    第四節 案家改變之內涵?? ?

    第五節 結語?? ?



    第十四章 本計畫對社工督導及社工員之影響

    第一節 參與本計畫對社工督導之影響?? ?

    第二節 參與本計畫對社工員之影響?? ?

    第三節 對計畫之建議?? ?

    第四節 結語?? ?



    第十五章 總結:優勢為本含融華人文化的家庭處遇模式

    第一節 模式內涵?? ?

    第二節 討論?? ?

    第三節 結語



    ?









      這本書完成付梓之際,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從意念生發、撰寫研究計畫書、模式建構和實踐、撰寫專書寫作計畫書,以三年時間寫作,共經歷六年的時間,說真的,著實不易!因為這是一個重新認識華人文化的過程。



      筆者自幼親近西方文化,認同約翰藍儂在“Imagine”這首曲子所傳達的理念,追求無國界、無種族、無性別、無宗教區分的普遍性知識。成長過程中雖然喜歡唐詩宋詞、書法和藝術作品,青年時期對於華人文化傳統中的燒香拜佛祈福的儀式、種種齊頭式平等鄉愿作為、歷史上對於女性的種種不合理限制,例如裹小腳等,總覺得傳統華人文化帶有八股、桎梏、不合時宜的意味。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返國任教,從事學術研究,致力於鏈接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建構和檢驗處遇模式,雖然文化敏感度的呼聲早已不絕於耳,然而筆者仍以西方知識為基礎,並未做太多系統性的思考。筆者認為普遍性知識有其跨越時空的可運用性,不應基於文化敏感度而排斥西方知識。只不過每當在國外發表期刊論文時,常被審查人問及:「此研究發現之華人文化意涵為何?」面對此問,筆者心中常浮現另一個疑問:「難道就因是在華人的世界所做的研究,都需要有華人文化的意涵嗎?」於是,筆者苦思那麼到底有何文化意涵?回過頭尋找相關文獻,開始有了一些反思,發現自己雖然是華人,卻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直到兩個機緣讓筆者開始認真面對華人文化議題。一是筆者於2016年參與國際家族治療協會之國際年會時,聆聽一位行醫四十多年的資深精神科醫師Dr. Larry Freeman的工作坊,他的主題是「靈性與家族治療」,沒想到他竟然將「五行」運用於家族治療多年,筆者驚為天人,認真學習之際,心酸和荒謬之感油然而生,心想「怎麼會是一個老外在教我如何運用『五行』於家族治療呢?」就如一個華人教一個美國人英文和美國獨立或內戰的歷史一般,雖然天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兒。返臺後在施教裕老師的協助下,筆者開始認識五行,而施老師也開始奮發圖強將五行運用於實務案例中。另一個機緣是筆者自2003年起在臺灣推動復元觀點與優勢觀點個案管理模式,隨著此志業之開展,在實務運用過程中筆者逐漸關注到華人文化對於個人和家庭的影響。在2012至2015年以優勢個管模式進行家庭處遇促進精神障礙者和主要照顧者雙向復元時,發現了父母與子女緊密的連結,有的父母視子女為自己的延伸,無法放手讓子女展現主體選擇,自己則無法放心追求自己的生活,彼此相互糾纏;或是子女面對父母的相左意見,在當中無所適從;社工員在案量負荷繁重之下,心有餘而力不足,或不知從何下手。筆者心想:「這有解嗎?」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於是筆者開始回歸華人文化,探尋答案。



      華人文化博大精深,筆者只能從與所欲探究的相關文獻著手,楊國樞、黃光國、和楊中芳三位教授編輯的《華人本土心理學》是主要借鏡的文獻。本土心理學自1970年中期在華人世界開展,累積了豐富的文獻,筆者每每閱讀都感到其深度和厚度,只不過真正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助人工作者幾希!於是筆者在2019至2021年之專題研究計畫「建構華人文化取向的復元優勢觀點家庭處遇模式之研究」,試圖深究在家庭處遇當中與華人文化相關的議題,並且透過與實務工作者合作,在復元和優勢觀點的基礎之下,依循中庸思維,共同建構符合華人文化取向且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之家庭處遇模式。筆者的焦點是接納文化的既存性,每個華人的DNA都存在華人文化的印記,我們無法否認自己生長文化之影響,那麼就接受它,並且自優勢的視角,順勢而為,借力使力,找到可為之處。



      此書終於出爐,這本書的完成要歸功於許多人的參與和貢獻心力。萬分感謝當時的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張錦麗局長,她抱持開放創新的格局,讓此實踐方案成為可能,深盼此項成果堪慰其在天之靈。社工科的科長、股長、以及十個社福中心的主任、督導和參與實踐的社工員們,努力不輟地具體投入,他們追求成長和突破現狀的精神令人敬佩,這本書呈現他們的智慧和實踐的結晶。在繁忙的行政和實務處境之下,願意增加額外的事項,本身就值得肯定。施教裕老師在此過程中參與和分享其深厚的華人文化知識和智慧,提供精闢的策略方法,真是助益良多!而在模式建構和專書寫作的過程中,研究助理協助行政工作和整理資料,功不可沒,從建構和實踐計畫到專書寫作計畫共歷經六年時間,優秀且盡責的的助理們包括李孟婷、李佳臻、劉庭瑄、李詩妤、張怡芬、譚善輝、郭美辰、郭靜雯、羅培倫、王昱凱、吳東運,謝謝他們竭心盡力的協助。



      此番華人文化之旅暫時告一段落,筆者對華人文化的認識多了一些,不過也只是部分,未來將再續。對於如何將華人文化轉為優勢,形成處遇策略和方法,此書僅是一個開端,筆者盼有達到初衷,還望有識之士不吝指教,讓此項志業能夠更上層樓。更盼此書發揮拋磚引玉效果,讓家庭處遇含融華人文化之旅增添夥伴,共創榮景。


    宋麗玉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