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當往事都成為美麗

當往事都成為美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9827
陳維賢
釀出版
2024年9月09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4459827
  • 叢書系列:釀文學
  • 規格:平裝 / 202頁 / 14.8 x 21 x 1.0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釀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記憶的暗影,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入土,回望人生,失去的未必是憂傷,而是成為另一種美麗。

      陳維賢早期以文字遣悲懷療傷,近來則藉翰墨移情調心。歷經春秋,於七十五之齡重新回望人生,將生命中每個階段不同的領悟,分為三輯:

      「昨日雲朵」中細膩描繪雙親之於海峽兩岸的思念,以及滾滾紅塵相遇與離別的惆悵。

      疼痛過後,終能挖掘出往日疏漏的淚中帶笑,是她對「人間情味」的禮讚。

      出於對古文詞優雅韻致的喜愛,「凝溪隨筆」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與讀者共同感受文學的婉曲與壯闊。



    本書特色



      ★作者擅長化用詩詞佳句描述心境,恬淡的小品文則顯其豁達明朗的人生態度,字裡行間處處可見她的愛、依戀與盼望。



    各界推薦



      ?涵(知名作家)

    ?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涵

    【自 序】 記一段浮世光影



    ▼輯一 昨日雲朵

    消失的瓦罐煨肉

    最後一襲華麗

    往事都成為美麗

    祭祀

    我家住在神社

    我的青春我的愁

    時光迴廊

    心靈拼圖

    收藏

    木屋情結

    歲月

    晚禱

    如歌歲月

    優雅老去

    不來常思君



    ▼輯二 人間情味

    夢土

    一點清歡

    人間風景

    撐亮街角

    遇見潘金蓮

    書緣.夙緣

    文人相親

    幸福的落湯雞



    ▼輯三 凝溪隨筆

    凝溪心語

    一樣杯緣兩樣情

    大聲公



    名號趣譚

    墓誌銘

    赤壁「賊」

    清涼二帖

    樂樂

    吟詠繽紛大地

    年少輕狂

    雞同鴨講

    淺談紅樓四大金釵的丫嬛們

    才人誤嫁真淒絕

    新啼笑姻緣

    癡人說書

    從《玉梨魂》談起



    ?





    推薦序



    彩筆寫深情

    ?涵




      認識維賢很久了。從青春煥發那如詩歌一般的年紀,直到人生黃昏逼近的此刻。



      幾十年來,她一直是個多情的人。



      然而,多情的人容易受傷,是這個現實的社會太粗糙了?或許是遇到的人太漫不經心了?被粗暴的對待、被忽略……在在讓人傷痛。



      面對多情的人,你很難勸慰。要他放下?談何容易。要他理性冷靜?他分明就不是這樣的人。



      在我的朋友裡,多的是感情豐富的人。也許,你會說,那是因為你們都學文學,我倒不以為然。即使讀的是理工,也一樣忒煞情多啊!



      多情與否,其實是人格的特質。



      我喜歡有情味的人,卻無法忍受一個人的濫情。我欣賞條理分明的人,卻不能忍受一個人的冰冷淡漠。



      也許,我真正喜愛的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人吧,要能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要能飛黃騰達,也要能朝朝暮暮。



      或許,這太難了,除非訂做一個他。然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是想要尋尋覓覓一個這樣的人,而是努力使自己接近如此的理想。



      幾經風霜雨雪,幸好,後來維賢走上了寫作的長途,果然大放異彩,多有佳評。



      其實,她寫作起步得很早,從學生時代開始,成績不俗,頗引起矚目。可惜,大學畢業,她很快的結婚,家庭和工作的兼顧,也讓她太忙,無暇再提筆為文,直到兒女大些,她才重回寫作,寫她的心中丘壑和人生風景,紅塵幾番歷練,也都成了她筆下的養分。



      她寫情,最是扣人心弦。



      在〈消失的瓦罐煨肉〉,她寫爸爸對遙遠往昔飲食的深深眷戀,其中的孺慕之情,尤其令人動容,即使爸爸多次想要復刻記憶裡的佳餚瓦罐煨肉,也無論紹子烘蛋、牛肝菌菇火鍋等,從來未克其功,然而,「悲歡離合交織出來的時代光暈,錯落在爸爸默默無聲的背影,心靈深處有個不能忘懷的豐盛美宴。」讀來,多麼令人惆悵和嘆息。



      〈最後一襲華麗〉寫的是媽媽的旗袍。字裡行間隱然浮現的愛、記掛和不捨,多有深情繾綣,倉皇避難來臺的雙親,在那個不安拮据的年代,又有幾家能夠富足安逸呢?



      她擅長化用詩詞佳句,以描述心境。



      如:〈收藏〉文中,想起遠嫁異國多年的女兒,她這樣寫著:「愛她搖曳的綠蘿裙,媽媽眼裡夢裡,處處憐芳草,沿著歲月的光影,收藏她所有的歡笑顰眉。」



      癡心媽媽百轉千迴的心思,女兒可曾知曉?



      又如:〈撐亮街角〉,寫的是午後在住家附近的「水岸」飲品店喝茶的心情。也看人看樹看蒼穹,發現生活裡的諸多情趣,而自覺幸福。書中引用東坡詩〈贈劉景文〉是心境的映現。多麼貼切!當年華遠去,愛恨已成浮雲,另有一種清明。



      文末,她寫著,「黃昏悄悄降臨,踏上歸途,不打烊的『水岸』撐亮街角,幽幽散弄一路溫暖。」她的文字何止典雅?簡直有如詩。溫暖更是祝福。



      她的微小品,更見豁達明朗。



      如:〈清涼二帖〉寫的是〈洗澡〉和〈掃興〉。



      前者從老媽的不愛洗澡,寫到白居易和王安石的不洗澡。後者則寫《紅樓夢》中黛玉的〈葬花詞〉,結果傷春惜花更憐人的維賢也慟倒在假山旁,這時有鳥糞從天而降落在她的頭上……這意外的結局,反差之大,讓人絕倒。



      直言無隱,也酣暢淋漓,這般樸實天然,另有可愛。



      全書中,還有一篇〈優雅老去〉也是我很喜歡的。寫的是多病的自己以及在散步途中有緣相遇的「老」朋友。



      她堅持,「老去的是年齡,不老的是心態,豈可萬事休!」此時天邊的晚霞瑰麗,仍有心情眺望,而不頹唐失志,願意笑著慢慢走。



      維賢身子瘦弱,仍能滿懷希望,笑看黃昏,真是好樣的!



      我常以為健康的人樂觀,於是,我願意運動、走路,以維護健康,努力延緩老病的來臨,維賢卻力行「心態的不老」,或許,更有智慧的是她。



      學生時代,她的散文多取材自尋常生活。停筆後復出,寫的幾乎全都是抒情,婉約纏綿,情深意切,著重在家族書寫和海峽兩岸親人的歡聚和別離,此時雙親已經遠逝,然而,親情依舊濃烈,畢竟血濃於水。近幾年,她的寫作偏向微小品,寥寥數語,或詼諧或天真,驚倒了眾友朋,能如此,也印證了「寫作的可貴,在創新和超越」。對於她的勇於嘗試,大家都表示樂觀其成和佩服。



      我們認識太久了,多年的情誼讓我們如手如足。這一路走來,我深知維賢仍一本初衷,以彩筆寫深情,翰墨飄香,也豐富了我們的心靈,真心謝謝她的不辭辛勞,還贈給世界一束美麗。



      如今,欣逢維賢的新書《當往事都成為美麗》出版,優美的心靈,雋永的文字,高雅的書,讓我們的世界更為繽紛。



      《當往事都成為美麗》的書中,有她對往日的回顧以及對未來的冀望,字裡行間在在都是愛、依戀和盼望。



      恭喜維賢!



    自序



    記一段浮世光影




      以為《凝望》出版後,終生大事都完成,就放心地去開腰椎。誰知六年過去,疼痛依舊,甚至更嚴重,復健、止痛藥不過是安慰劑,寫作移情的效果反倒好些。既然要再次重新提筆,當然要寫點不一樣的。就這樣,隔了四年,一半兒遊戲,一半兒癡情,又開始咬文嚼字。在七十五之齡老蚌生珠,生出這顆《當往事都成為美麗》的明珠,有股湧自心底的歡喜與羞赧!



      ◎昨日雲朵



      也曾有過青春,她毫不遲疑的往前走去,很快地落葉敲門窗,聲聲響響都是追憶,追憶似水年華。



      最是悲憫父母那代人的流離顛沛,生死逃亡,烽火平熄後,他們重新撿回的餘生,不時在我腦海迂迴,總是帶來流淚的心慟。



      文學與音樂具有相同的特質,然而學文學與喜歡音樂的兩個人結為夫妻,卻更行更遠,縱使時光倒流,也回不去當初的純真。



      傷害最深的是兩個孩子,親情的破洞,再多的淚水,再深情的呼喚,永遠無法修補,只能慢慢用時間熬磨,期待他們早日穿越悲傷,獲得平安靜好。



      相遇太美,擦肩與回眸都是緣,眼波流轉,處處都值得珍惜。



      ◎人間情味



      從來不曾想過這一生究竟是幸或不幸,只知道命運來了,就硬起脖子承住。其實我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強,也希望有個結實的臂膀可以依靠,然而,上有老母,下有幼子,路上再淒冷孤單,也不敢軟弱害怕。



      這些年一直在用文字拼讀自己,有怎麼樣的故事?有怎麼樣的想法?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將生命中諸多顛倒癡迷層層剝開,深入認清本質,才發現,我也有欣賞獨特風景的智慧。在做這段生命功課的幾年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領悟。疼痛過了,終能挖掘出過去疏漏的淚中帶笑,以輕鬆的方式回望人生。



      ◎凝溪隨筆



      外孫幼稚園的時候,教他背唐詩,王維〈相思〉的最後一句「此物最相思」,老被他記成「此物最好吃」。四歲了,還沒脫離口腔期?



      國三上學期,教他讀陳美儒老師編的《三十而立》,選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講正課之前先介紹說:「柳宗元因為參與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湖南)司馬,後來又貶到更偏僻的柳州(廣西)。因為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品質,而且政績卓著,所以被稱為『柳柳州』,居民為他建立『生祠』,當神明來祭拜。」



      他聽得頗入神,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他四十七歲就翹掉,原來是被拜死的!」



      我愣了幾秒,隨即爆笑!古事新解,誰人能說不是高見!



      又有一次教蘇軾的〈赤壁賦〉,當然還要要補充他的名作〈定風波〉、〈念奴嬌〉。



      他告訴我,學校的國文課也上過余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作者極力讚美東坡先生被貶之後心境上的變化,掙脫困境,邁向更圓滿成熟的境界,因此寫下多篇傳世不朽的文學作品。



      我問外孫感想是什麼?「都是宋神宗害的!把他一貶再貶,寫了那麼多文章,害我們讀得快厭世!」



      少年率真的心聲,我思忖很久。



      十七八歲時,我腦袋裡就住了個老靈魂,即使讀書不專精,總雜七雜八看過些文史冊頁,頗欣賞古文詞的優雅有韻致,與文學小切片同行,陶醉得不能自已。



      現在世代不同,教育環境丕變,年輕人多半不能體察古文字的奧妙優美,讓人興嘆!



      每日凝溪,終於悟出,要古人古文古書和今人撞擊出火花,必須以輕淺有趣的生活方式帶出,文學壯闊的門面緩緩暈開,才能與這個世代的年輕心靈無縫接軌。



      我以自己的視角,隨興之所至,選取若干篇跟讀者分享,可還喜歡?



      ◎寄語?涵



      ?涵不到三十歲就是知名的大作家,至今已出版一百多本暢銷書,仍創作不輟,環視當今文壇,極少人能出其右。



      我第一本書《且耕心上一畝田》就是她催生的。跟她求序,她說:「只怕開了先例,以後會應接不暇」。然而沒多久,卻紆尊降貴傳來了序文,還說:「誰叫我們是四十年以上的老同學!」是的!我倆一九六八年在陽明山結為同窗,迄今已有五十六年的情誼,而且幾乎每一兩星期就會通電話彼此問候。



      共寫了七本書,除了出版第六本家族故事《凝望》時,?涵因也在出書,無暇分身外,其他的推薦序,都鼎力相助,是整本書最有看頭,最吸引人的一篇。特別令我感佩的是,?涵雖然沒能為《凝望》寫序,卻是寫了推薦語,百多個字道盡我的家族滄桑,彷彿她也是家族成員,一起經歷了悲歡離合。多麼感恩有如手足般的摯友!



      好友珍重!妳知我心,盡在不言中。




    其 他 著 作
    1. 當往事都成為美麗
    2. 凝望
    3. 這麼一個花香黃昏:陳維賢散文集
    4. 最美的一季春:大時代裡的小情與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