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天清浪高饗宜蘭:風土•人文•鐵道

天清浪高饗宜蘭:風土•人文•鐵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33224
林呈蓉
五南
2024年8月10日
93.00  元
HK$ 88.35  






ISBN:9786263933224
  • 規格:平裝 / 136頁 / 17 x 23 x 0.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台灣史











      宜蘭的拓墾歷程可謂是臺灣開發史的一個縮影,作為東臺灣的起點,在一片水鄉澤國表象下,宜蘭的拓墾經驗充滿著困頓、衝突與挑戰。



      族群衝突與水患頻仍一直都是宜蘭社會的夢靨,前者有拓墾巨擘陳輝煌坐鎮,而後者則從幫辦臺灣撫墾大臣林維源在宜蘭督辦開闢河道墾田萬畝為始,舉人李春波於羅東堡興建水圳,俾使礫地變良田;貢生李紹宗鳩眾合資拓墾員山庄大湖埤,闢水田180甲招佃耕作,化沼澤為良田;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則排除萬難建設逾1,698公里的防洪堤防,免除宜蘭川兩岸居民的惡水夢靨;而連兩位前縣長陳進東與李鳳鳴的治山防洪策得當,不僅解決三星鄉與冬山河的水患夢靨,更使宜蘭成為臺灣島上少數不受土石流所苦的縣市。這些歷史進程亦成為涵化「宜蘭精神」的價值驅動。



      觀照「天清、浪高、饗宜蘭」的過程,面對各種可能的變局,逐步生成淡定應對、不畏挑戰、彌合衝突、堅定信念、務實以對、樂觀進取的人文特質,蘭陽的風土造就宜蘭社會的韌性與精粹。



      透過閱讀宜蘭,品味百年來臺灣社會的光彩榮耀與精神價值;更重要的是,原來歷史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遠。

    ?


     





    001 風土與人情:宜蘭精神的原點

    003 前言

    003 水鄉澤國的山川與天文

    008 宜蘭的內外交通

    001 泉湧與聚落

    009 溫泉街道的歷史印記

    009 礁溪溫泉:昔日湯圍溝、今日稱礁溪

    021 員山溫泉vs.宜蘭溫泉

    039 土場溫泉&鳩澤溫泉

    047 蘇澳冷泉

    061 田代安定的宜蘭意象:秋冬蘭雨更連綿

    066 不期然的邂逅

    079 被淡忘的連結點

    079 陳輝煌(一八三八—一八九四):不文不武、拓墾巨擘

    095 李紹宗(一八六五—一九二二年一月九日):上善若水、窮變通久

    122 西鄉菊次郎(一八六一—一九二八):開啟台灣社會官方治水首例

    142 石煥長(一八九一—一九七二≒):哲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

    165 天清浪高:漫談宜蘭鐵道的建設經緯

    189 結語 百年來地方創生的二刀流

    192 軌道建設:宜蘭鐵道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205 官民協作PPP模式的歷史經驗: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與營運

    215 後記



    ?





    前言



    水鄉澤國的山川與天文




      以步行路徑草嶺古道為首,還有經坪林號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走東北海岸的臺二線濱海公路,以及國道五號雪山隧道等,無論是哪一條路徑,路的盡頭,映入眼簾的是莫過於海天一色,充滿水鄉澤國意象,以及龜山島「靈龜擺尾」的地標景致。踏上宜蘭土地的第一印象,除了「世外桃源」無他;而遊子更有回到故里,被「家」環抱迎接,一言敝之,就是「返來厝」。



      宜蘭座落於蘭陽平原,充沛、乾淨的水資源是宜蘭給人的重要意象,這個意象受惠於東臺灣山川、天文的特殊性。根據清代段玉裁 (一七三五—一八一五 )《說文解字注》的字義解析,泉乃「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而溝則是「水瀆,廣四尺、深四尺」。在前清相關志略中,宜蘭的「溝」與「泉」乃當地風土的重要亮點特色,主因是不同於島內其他地區泉湧地多藏於山間部,宜蘭的泉湧不乏見諸平地。



      以「溝」為例,除「壕溝城四門外環繞,深廣不等,引清濁二水合流」之外,《噶瑪蘭志略》另載七處,包括珍珠里簡溝、羅東溝、三鬮溝、東螺社溝、清水溝、梅州圍溝與順安莊溝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廳治南二十里,1平地沸泉,匯合成溝」的東螺社溝、2「廳治西北四里,梅州圍腳沸泉納於溝中,溢而成流」的梅州圍溝、3「廳治南二十一里,鹿埔龍目井沸泉四散,匯流成溝」的順安莊溝,4以及「廳治東南二十五里,透加禮遠港,源出鹿埔阿里史社頭」的羅東溝。5



      另有「泉」八處,包括湯泉、梅州泉、東螺社泉、四圍泉、公埔泉、奇武蘭泉、阿里史社泉,以及三圍山泉等。「在湯圍,廳治南四十里,遠望熱氣蒸騰,泉中若沸,附近田園多被泡傷,土人無冬夏,澡浴於此」的湯泉、「在四圍之梅州圍,廳治西北四里」的梅州泉、「在羅東西北北武莊,去廳治二十里,平地湧出」的東螺社泉、「在廳治七里,從大埤口平壤湧出,合奇武蘭港」的四圍泉、「在廳治北十里,四圍山腳,平地湧出,入烏石港」的奇武蘭泉、「在廳治北十六里,平地湧出,紛若列星,達三十九結入烏石港」的公埔泉,還有「在羅東西北鹿埔阿里史社頭,去廳治二十里」的阿里史社泉,以及「在廳治北七里」的三圍山泉等。其中,阿里史社泉不同於其他沸泉,屬冷泉。6



      臺灣位處季風氣候區,秋冬之際,東臺灣的宜蘭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溼涼,但相對舒適;春夏時分,天氣逐漸溫暖、炎熱,對流雨旺盛,溼度近百分之一百。7鑑於地形走向西高東低,宜蘭終年有雨,全年雨日逾二百日,年雨量逾二千七百毫米 (mm ),颱風季節更是風強雨大。8然而,以二○一四—二○二一年為例,全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四—三十二度之間,屬宜居溫度。9



      宜蘭的內外交通



      宜蘭與北臺灣之間有雪山相隔,個人旅行若走陸路必須翻山越嶺,但大宗物資則須仰賴海運。清代宜蘭的對外港口,主要是利用烏石港與加禮宛港,前者又稱「西港」,屬頭城管轄;後者則稱「加禮遠港」,又稱「東港」,位於冬山河口。10唯當時使用的戎克帆船,受風向影響,僅能於春夏航行;一八六○年代蒸汽船出現,吃水較深,不乏有西方人士來到東臺灣,並嘗試在宜蘭的沿線海岸尋找合宜停靠港,而東臺灣的唯一天然良港—蘇澳,則成為海外人士必訪之地。11?? (摘錄)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