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腦喜歡你玩音樂:創作、學習、演奏和聆聽音樂的神經科學

大腦喜歡你玩音樂:創作、學習、演奏和聆聽音樂的神經科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60962
賴瑞•S•薛曼,丹尼斯•普萊斯
楊詠翔
日出出版
2024年8月28日
173.00  元
HK$ 138.4  






ISBN:9786267460962
  • 叢書系列:Better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9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etter


  • 自然科普 > 大腦科學











    一場音樂與神經科學的精彩合奏



    揭開藝術與科學之間的聯繫,

    展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如何與音樂互動,

    說明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如何使用音樂,

    提供欣賞與學習音樂的全新方法。



      為什麼人會創作與演奏音樂?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隨節拍舞動?

      為什麼小調讓人悲傷,大調讓人歡快?

      音樂偏好與人格特質有關?

      音樂真能活化大腦、促進身心健康?

      什麼是音樂?音樂又為何存在?



      人與音樂互動時,無論是學生練習鋼琴音階、爵士樂手即興演奏旋律、少年因悲傷歌曲情不自禁落淚,還是在舞池上盡情跳舞,大腦中的無數神經元都在快速運作,讓不同腦區可以執行功能並彼此溝通。



      演奏樂器需要動員神經系統的認知、感知和運動功能;作曲和即興演奏是大腦創造力的卓越展現;即便只是聆聽一首曲子這看似簡單的行為,也牽涉到多數人未曾發覺的心智能力。



      神經科學家及音樂教育家攜手合作,以行為、細胞和神經科學為依據,透過古箏作曲、鋼琴家從讀譜到彈奏出音符的過程、悲傷音樂對心理的影響等例子,說明我們在創作、練習、表演與聆聽音樂時,大腦如何運作、變化與回應,音樂又是如何影響大腦。



      兼具知識且貼近生活的內容,適合喜歡音樂與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所有人。



    好評推薦



      陳麗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蔡振家�台大音樂學研究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師

      謝仁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龔俊嘉�成功大學心理學系與成功大學心智影像研究中心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音樂與神經科學的碰撞成果!音樂人與科學家的閒暇交流,無心插柳的累積成就了此書。對於許多有趣的現象,如絕對音感,音樂家的腦,不同的器樂訓練影響不同認知功能等,有不少精采的介紹。值得推薦!」──龔俊嘉教授

    ?


     





    前言

    序曲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第一樂章:何謂音樂,音樂又為何存在?

    第二樂章:你的大腦如何創作音樂?

    第三樂章:練習音樂I:充滿動機音樂師生之間的合作關

    第四樂章:練習音樂II:了解背後的神經科學

    第五樂章:練習音樂III:改變你的大腦以正確弄懂

    第六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表演音樂?

    第七樂章:你的大腦如何聆聽音樂?

    第八樂章:你的大腦為何喜歡音樂?

    終曲:跟丹尼斯和賴瑞來場最後即興:一場反思的即興演出

    致謝

    附錄A:問卷一

    附錄B:問卷二

    註釋

    參考書目



    ?





    前言



      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走進(酒吧)健身房




      在進入序曲之前,請先讓我們介紹一下自己是誰以及這本書是怎麼誕生的。一切始於某天清晨,一名神經科學家和一名音樂家在健身房相遇。丹尼斯是一名職業音樂家、音樂老師,曾任教於奧勒岡州波特蘭華納太平洋大學(Warner Pacific University);賴瑞是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教授。丹尼斯先是在賴瑞的講座「音樂與大腦」上看到身著正裝登場的他,後來又在早上六點的健身房更衣室碰見他。經過多次在更衣室的討論後,我們因對歷史、文學、科學、以及有關音樂的一切知識及學習的熱愛而結為朋友。



      這個看似不可能的開端引領我們來到此處,向你呈現《大腦喜歡你玩音樂》這本書。我們在書中探討人腦如何透過全心全意地聆聽、歌唱、以及最有效率地,透過學習演奏樂器,來與音樂互動。



      所以說我們到底是誰呢?



      丹尼斯



      說我熱愛音樂還算是輕描淡寫勒,三歲時,我就是個認真的聽眾、哀求要上鋼琴課。我六歲開始上馬林巴琴課,八歲加上鋼琴,並在十歲又加上小喇叭,而我整個青少年時期也都持續學習、練習、演奏這三種樂器。大學時,我主修管風琴,最終我發覺幫助他人了解和演奏音樂,特別是古典和爵士樂風,就跟登台、上電視、上電台表演一樣充滿收穫。於是,我成了華納太平洋大學的教授,我熱愛在那裡教授聽覺技巧及鋼琴,並指揮爵士樂團裡各個歌手和樂手,總計超過三十七年時間。簡而言之,我愛死創作音樂、教授音樂、演奏音樂,以及在台上為聽眾表演。



      賴瑞



      本書是我十多年來講授音樂神經科學課程,以及我自己進行的實驗室研究的自然而然的延伸。身為奧勒岡健康暨科學大學的教授,我研究的是如何修復多發性硬化症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患者的腦傷。精確來說,我研究的是髓鞘化、神經新生、神經元的運作等過程,在人類的發展和患病過程中是如何調節控制的。上述這些都是本書涵蓋的主題。



      我在加州的拉荷亞(La Jolla)長大,從小就喜歡擺弄鋼琴。六歲時,父母帶我去聖地牙哥巴博亞公園(Balboa Park)的星光劇場看了一場《蓬島仙舞》(Brigadoon)的現場演出,那是個超棒的音樂劇戶外場地。回家後,我直接走到鋼琴前並開始憑記憶演奏其中的旋律。我上了好幾年鋼琴課,直到我的老師因為我比較喜歡用耳朵聽來彈,而不是閱讀樂譜演奏的傾向感到受挫,建議我「去外頭玩個樂團或做些別的什麼」。我接受了這個建議,在青少年期間和成人之後都斷斷續續在玩搖滾和藍調樂團。我最終將我對神經科學和音樂的熱情結合,發展出一套課程,現在又和丹尼斯合作完成一本書,有關音樂和大腦。



      我們希望音樂經驗、音樂教學、神經科學的交織,能為讀者提供和音樂、教學、學習、創意的藝術相關的獨特洞見。比起帶來樂理或音樂神經科學的廣泛回顧,我們希望《大腦喜歡你玩音樂》能夠當成這些領域中各個大哉問的入門,並且對所有愛音樂,也有興趣深入了解我們是怎麼創作音樂、教授和學習音樂、演出和聆聽音樂的人帶來收穫。不過,你也可以把接下來所有樂章中的討論,應用到人類廣義上是如何教學及學習的,還有創意的潛在本質上。最後,我們也希望本書能顯示,為什麼你永遠都不應該害怕沒穿衣服站在早上六點的更衣室中,跟其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