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物理風雲 近代篇:智慧巨光照亮自然奧祕

物理風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33262
蕭如珀,楊信男
五南
2024年8月28日
160.00  元
HK$ 152  






ISBN:9786263933262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自然科普 > 物理/化學 > 物理/化學史











      七十多年前一本科普書《神秘的宇宙》迷住了一個初中學生,後來更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相信這本科普書《物理風雲》也會迷住許多今天的年青人,增進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甚至還會影響其中一些人的人生軌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楊振寧 於2014年



      這是一本適合全家閱讀的科普讀物。看史上最富盛名的牛頓,他自認為是一個小孩,在真理大海邊嬉戲,偶而會撿到一顆較大的石頭,與更美麗的貝殼;再看舉世推崇的愛因斯坦,他極富想像力與創造力,但他時常提醒自己「……這種想法很迷人,但我不知道上帝是不是在開我玩笑,讓我誤入歧途。」



      還有更多的物理大師。他們的研究歷程不必然平坦,但他們鍥而不捨,這是偉大的科學家精神。本書在每一個重大物理事件中,探討科學巨人的事跡,希望藉由他們的人生,為我們增添生活的動力與樂趣。書內對愛因斯坦著墨最多,他的精神與智慧照亮了整個宇宙,是近代科學史上貢獻最輝煌的曠世奇才,期待著下一個愛因斯坦。

    ?


     





    1 邁克生(Albert Michelson)和莫立(Edward Morley)說明他們偵測發亮的乙太失敗了—1887年11月? ?

    2 倫琴(Wilhelm Conrad R—1895年11月8日? ?

    3 貝克勒(Henri Becquerel)發現了放射線—1896年3月1日? ?

    4 湯木生(Joseph John Thomson)發現電子—1897年10月? ?

    5 居里夫婦(Pierre and Marie Curie)發現了鐳—1898年12月? ?

    6 普朗克(Max Planck)黑體輻射的公式—1900年10月? ?

    7 「反物質」的先知—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的誕生—1902年8月8日? ?

    8 伍德(Robert Wood)揭穿了N射線的假象—1904年9月? ?

    9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光電效應—1905年3月? ?

    10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布朗運動—1905年5月? ?

    11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特殊相對論—1905年6月

    12 能量和質量是等同的—1905年9月? ?

    13 昂尼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開始研究超導性—1911年4月? ?

    14 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和原子核的發現—1911年5月? ?

    15 蓋革(Hans Geiger)計數器的發明—1911年6月? ?

    16 薩庫-鐵特若得方程式(The Sackur-Tetrode Equation)—熵如何符合量子力學—1911年9月? ?

    17 波耳(Niels Bohr)向拉塞福說明他的原子模型—1913年3月6日? ?

    18 法蘭克(James Franck)研究原子和電子的碰撞—1914年4月? ?

    19 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奉命發展偵測火砲的聲波測距—1915年7月? ?

    20 提出X光譜線和原子序之間關係的莫斯利(Henry G. J. Moseley)在戰爭中陣亡了—1915年8月10日? ?

    21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廣義相對論—1916年? ?

    22 朗謬爾(Irving Langmuir)取得白熾燈的專利—1916年4月18日

    23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預測了受激輻射(stimulated emission)—1917年? ?

    24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最大錯誤—1917年2月? ?

    25 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觀察日蝕以檢驗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 ?

    26 亞婁(Rosalyn Sussman Yalow)的誕生—1921年7月19日? ?

    27 康普頓(Arthur H. Compton)發現X光與電子碰撞波長會增長—1923年4月? ?

    28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奠定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理論基礎—1924年? ?

    29 佩恩-加波施金(Cecilia Payne-Gaposchkin)改變宇宙的一天—1925年1月1日? ?

    30 包立(Wolfgang Pauli)宣布了不相容原理—1925年1月? ?

    31 西格巴恩(Manne Siegbahn)因X射線光譜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925年12月? ?

    32 薛丁格(Erwin Schr—1926年4月28日? ?

    33 路易斯(Gilbert Lewis)在給《自然》的信中造了「光子」一詞—1926年12月18日? ?

    34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提出測不準原理—1927年2月? ?

    35 拉曼(C. V. Raman)發現拉曼散射—1928年2月? ?

    36 愛因斯坦-西拉德冰箱的專利核准了—1930年11月11日? ?

    37 勞倫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與第一部迴旋加速器—1931年6月? ?

    38 柯克勞夫(John Cockcroft)和沃吞(Ernest Walton)分裂原子核—1932年4月14日? ?

    39 查兌克(James Chadwick)描述中子的發現—1932年5月? ?

    40 安德森(Carl D. Anderson)發現正電子—1932年8月? ?

    41 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10月18日? ?

    42 薛丁格(Erwin Schr—大約1935年3月? ?

    43 EPR弔詭(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的論文在《物理評論》發表—1935年5月? ?

    44 超流體的發現—1938年1月? ?

    45 諾貝爾物理�化學獎的女性遺珠—麥特娜(Lise Meitner)—1924∼1967年

    46 第一個自主性的核連鎖反應—1942年12月2日? ?

    47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了—1945年7月16日? ?

    48 最早飛行時間式質譜儀概念的提出—1946年4月

    49 催生計算機的摩爾學院專題演講系列—1946年8月? ?

    50 量子電動力學發展史的關鍵:雪特島會議(The Shelter Island Conference)—1947年6月2∼4日? ?

    51 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1947年11月17日∼12月23日? ?

    52 化學元素的起源—1948年4月1日? ?

    53 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採用重整方法完構量子電動力學—1948年5月? ?

    54 預測卡西米爾效應的論文發表—1948年5月29日? ?

    55 梅爾(Maria Goeppert Mayer)和核殼層模型—1948年8月? ?

    56 原子動力第一次產生電力—1951年12月20日? ?

    57 現代計算科學之父:杜林(Alan Turing)的家遭竊—1952年1月23日? ?

    58 泰勒(Edward Teller)和氫彈—1952年11月1日? ?

    59 貝爾實驗室示範了第一個實用的矽太陽能電池—1954年4月25日? ?

    60 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的安全許可被撤銷—1954年6月29日? ?

    61 首次月球反射操作—1954年7月24日? ?

    62 論文〈氣泡室的特性〉在《物理評論》發表—1955年1月15日? ?

    63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追求一個統一的理論—1955年? ?

    64 宣布發現反質子—1955年10月19日? ?

    65 微中子的發現—1956年7月20日? ?

    66 宇稱守恆的推翻—1956年12月27日? ?

    6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用第一部冷子管—1957年2月6日? ?

    68 德維特(Bryce DeWitt)討論艾弗雷特(Hugh Everett)「多個世界」理論的信—1957年5月31日? ?

    69 巴丁(John Bardeen)、古柏(Leon Cooper)和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將他們的論文〈超導性的理論〉投寄發表—1957年7月? ?

    70 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進入地球軌道—1957年10月? ?

    71 雷射的發明—1958年12月? ?

    72 費曼(Richard Feynman)經典的加州理工學院講義—1959年12月29日? ?

    73 梅曼(Theodore Maiman)建造了第一部可運作的雷射—1960年5月16日? ?

    74 費曼(Richard Feynman)的「布朗式棘輪」和熱學第二定律—1962年5月11日? ?

    75 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建構夸克模型—1964年? ?

    76 潘若斯(Roger Penrose)開創性地證明了黑洞—1965年1月? ?

    77 在太空的動力—1965年4月3日? ?

    78 卡斯特勒(Alfred Kastler)在《科學》評論他的諾貝爾獎赫茲共振的研究—1967年10月13日? ?

    79 電弱交互作用的統一—1959∼1967年? ?

    80 宣布發現了脈衝星(Pulsars)—1968年2月? ?

    81 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1969年7月20日? ?

    82 發現介子開啟粒子世界新大門的鮑爾(Cecil Frank Powell)辭世—1969年8月9日? ?

    83 阿爾瓦瑞茲(Luis Alvarez)在《科學》雜誌上討論宇宙線和金字塔的論文—1970年2月6日? ?

    84 魅夸克的發現—1974年11月? ?

    85 全身電腦斷層掃描的專利—1975年11月25日? ?

    86 磁振造影在臨床診斷方面使用到基礎物理—1977年7月? ?

    87 掃描穿隧顯微鏡的發明—1981年9月? ?

    88 富勒烯(Fullerene,巴克球)的發現—1985年9月1∼11日? ?

    89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及其後續發展—1986年1月28日? ?

    90 超新星1987A的發現—1987年2月? ?

    91 蘇聯氫彈之父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辭世—1989年12月14日? ?

    92 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頂夸克的發現—1995年4月? ?

    93 超級原子的製造:第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1995年6月5日? ?

    94 宇宙的加速膨脹—1998年1月? ?

    95 美國費米實驗室宣布第一個微中子(tau neutrino)的直接證據—2000年7月21日? ?

    96 霍金(Stephen Hawking)承認賭黑洞資訊會遺失是錯誤的—2004年7月21日? ?

    97 發現石墨烯—2004年10月22日? ?

    98 宣布確定發現原子序118新元素—2006年10月? ?

    99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正式啟動—2008年9月10日? ?

    100 一般性相變理論的建構者威爾森(Kenneth Wilson)過世—2013年6月15日??









      近代科學輝煌的進展,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面貌,高度增進了全體人類生活的福祉,在許多方面還取代了宗教的角色,成為一般人的行為準則。了解科學史成為了解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一環,也有助於科學精神與態度的培養。物理是自然科學中最根本的一環,物理的發展基本上引導了歷史上各時期的科學發展,因此物理史被視為科學史的樞紐。



      美國物理學會每月出刊的《美國物理學會通訊》(APS News)自2000年3月起,開闢了一個〈本月物理史〉的專欄,內容有趣,深具啟發性。因此,在徵得美國物理學會總編輯Alan Chodos博士的同意後,從2005年底開始,我們選擇史上當月的大事將其翻譯出來,定期刊登於我國物理學會發行的《物理雙月刊》中。之後,又蒙中國科學院北京高能物理所發行的《現代物理知識》採用,自2007年起同步刊登。



      〈本月物理史〉的原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物理專業知識,具有科普的功能,適合一般人閱讀,所以在翻譯了4年多後,我們決定將當時已刊登的50篇文章集結成冊,取名《物理奇才奇事》,於2009年由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與大家分享。到了2014年,我們又多譯了50篇,結合原先的50篇,加以再版。



      之後我們持續翻譯,迄今總數已達200篇,而由於題材有限,〈本月物理史〉專欄也已幾近斷稿停止,所以我們決定做一總結,將這200篇依內容分成二冊出版。內容屬於古典物理者為一冊,稱之為古典篇,涉及量子及相對論物理的則另歸一冊,稱之為近代篇。很巧的是,這樣的分法,兩者各一半100篇。此外,為了吸引更多人的興趣,我們決定將書名改為《物理風雲》。



      在古典篇中,除了翻譯的93篇外,另有7篇是我們自己所撰寫,包括伽利略(#8)、萊布尼茲(#15)、賈法尼(#20)、道爾頓(#38)、史托克斯(#43)、第一部電話的誕生(#66)和波茲曼(#74);在近代篇中,我們翻譯了91篇,撰寫了9篇:狄拉克(#7)、康普頓(#27)、朝永振一郎(#53)、微中子(#65)、蓋爾曼(#75)、電弱交互作用的統一(#79)、鮑爾(#82)、富勒烯(#88)和大型強子對撞機(#99)。



      文章由如珀翻譯,她沒有物理背景,因此避開了所有艱澀的專業用詞,再由信男負責檢視所有的科學內容無誤。我們的小女兒是第一位讀者,她學商的背景耐心地逐篇閱讀,給了我們寶貴的意見。相信此書平實的風格會更適合一般的學生與家庭。



      牛頓是古典物理的巨人,所以我們以他出生的農莊為古典篇的封面。當前物理學最前沿之一是宇宙學,因此我們採用星際的影像為近代篇的封面。



      大家敬仰的楊振寧先生在看過本書之後,給了我們很大的肯定,並同意推薦給年輕學子,是我們極大的光榮。他推薦本書的話附在封底。在此向他表達最大的謝意



      最後,我們要衷心感謝Chodos博士和兩位原文作者—自由作家Jennifer Quellette女士及APS News的編輯Ernie Tretkoff女士—慨然同意我們將譯文集結成冊出版,並向所有關心,提供意見的朋友們致謝。


    蕭如珀、楊信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