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

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13687
喬丹.桑德
胡慧如,焦?
黑體文化
2024年9月19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6269613687
  • 叢書系列:黑盒子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黑盒子


  • [ 尚未分類 ]











    費正清東亞研究獎得主代表作



      二十世紀上半葉,以日本帝國為中心的殖民地區,其住宅、傢俱、食物、衣服、鞋子、行為舉止、城市空間等方面都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本書由六篇互相關聯的歷史論文組成,這些文章都是關於日本在殖民帝國時期的日常生活文化之研究。



      本書從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常不被國家「大歷史」敘述的物品和事件出發,進行細緻的考證和生動的解說,包括:明治晚期日本上流階級如何處理歐洲規範的影響、味精的全球擴散歷程、坐在地板上或椅子上的衝突與籐椅的傳播、「文化生活」言論和「文化住宅」的興衰、從海外殖民地至東京的「觀光旅行」、沖繩人的豬肉與美軍的關係等。



      《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不是一部關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相反地,本書透過房屋、家具、食品以及服裝等日常物件,並藉由人們的行為,試圖將日本理解為帝國世界中的一個帝國。每篇文章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提出問題:「這些東西以什麼方式成為『帝國式』的?」物質文化能夠揭示文獻資料中語焉不詳的政治及社會行為的各個方面。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被人們視作理所當然的意識形態,即使人們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



      本書試圖從日常物件和人們的行為等面相來探索帝國主義的文化影響,並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想法,幫助讀者理解日本帝國對一些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台灣人和其他人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傾向於只從帝國國家(統治者)的角度或殖民地臣民(被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帝國的結構。結果是,同樣有限的一組問題被重複提出:統治者的壓迫性如何?被壓迫者有多麼同謀或進行反抗?基礎設施現代化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殖民統治,而在多大程度上應被視為減輕殖民主義的不公正?今天,在東亞不同地區及屬於其國家政治光譜中不同地方的人,對於這些問題都有如此紛歧的答案,以至於他們有時似乎根本無法逾越這些問題。



    推薦人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


     





    台灣中文版序

    前 言 帝國內的交流與不對稱接觸

    第一章 如何裝飾「洋館」、如何生活:「東方主義」是明治時代上流社會的品味

    第二章 味之素╱味精:味道、帝國與全球化

    第三章 一九○八年的紳士協定:太平洋的歷史碎片

    第四章 文化住宅:一九二○、三○年代亞洲的世界文化夢

    第五章 亞洲殖民地的熱帶傢俱與身體舉止

    第六章 東京何以是帝都?

    結 語 帝國之間的夏威夷與沖繩



    ?





    台灣中文版序



      這本書先在日本出版,後來陸續於韓國和中國有譯本(簡體中文版有幾章是先用英文出版,但本書沒有英文版)。因此,台灣繁體中文版是這本書的第四次更迭。想到它能在這些國家找到讀者,就令我非常高興。同時,我也能想像這些讀者個人的閱讀方式可能完全不同。當然,我不會被這個想法所困擾,因為日本帝國是一個困難的歷史課題,至今仍存在著深刻的政治分歧。因此,我書寫的主要目的不是就其對錯進行政治辯論,而是想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想法,幫助讀者理解日本帝國對一些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台灣人和其他人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傾向於只從帝國國家(統治者)的角度或殖民地臣民(被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帝國的結構。結果是,同樣有限的一組問題被重複提出:統治者的壓迫性如何?被壓迫者有多麼同謀或進行反抗?基礎設施現代化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殖民統治,而在多大程度上應被視為減輕殖民主義的不公正?今天,在東亞不同地區及屬於其國家政治光譜中不同地方的人,對於這些問題都有如此紛歧的答案,以至於他們有時似乎根本無法逾越這些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對令人滿意的答案達成共識,我建議我們應該試著提出不同的問題。例如,殖民帝國的結構如何影響帝國臣民──在殖民地和大都會──吃、睡、坐、衣著、家居裝飾和觀光的方式?當然,這份提問的清單是不完整的,仍存在著許多發生在帝國時代、值得以類似問題進行思考的日常行為和現代感知層面。當我說我們應該嘗試提出不同的問題時,絕不是建議我們應該轉向日常生活,以避免殖民帝國主義的政治或倫理問題。相反地,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空間中,這些問題才能以最清晰的方式出現。如同弗雷德里克.庫伯(Frederick Cooper)指出的,殖民帝國是建立在差異和等級制度的產生之上。然而,這些意識形態的基礎隨後在無數的日常行為和場所中再現。



      這本書多次提到台灣。我知道早在殖民時期台灣就有一套成熟的歷史學術研究,因此我不能聲稱自己是台灣專家。不過,我希望台灣讀者也許會發現,我對台灣案例的討論有助於思考日本殖民主義的台灣經驗,並與其他亞太地方的人對抗帝國複雜且跨領域社會力量的經歷並置。在家居設計中穿梭於「東方」與「西方」的明治時代日本精英、被帶去日本旅遊的台灣原住民、進口日本味精的中國消費者、夏威夷的沖繩養豬戶──在此只舉出書中幾例主角──並非處於同等的社會地位,但都被迫以各種方式處理現代帝國的同一個邏輯。這種邏輯與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所來自的社會完全不同,也迥異於我們今天所處民族國家的世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