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忘了一切,卻沒忘記我:一個腦科學家給母親愛的告白,打破失智者喪失愛與能力的迷思。

你忘了一切,卻沒忘記我:一個腦科學家給母親愛的告白,打破失智者喪失愛與能力的迷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619845
恩?絢子
郭清華
遠流
2024年10月30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6263619845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腦神經/神經科











      即使失智,

      還是繼續在學習,

      仍然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

      「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失智症的看法!」——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腦科學家)盛讚!

    ?

      ★感動日本4萬名讀者!大力推崇為「有失智者家庭的聖經!」

      ★日本NHK記錄片節目《今日焦點》播出,受到熱烈迴響!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大幅報導!

    ?

      「我知道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失智的可能,但當我發現65歲的母親很可能得到失智症,我覺得世界在瞬間崩塌了。我不停自責:

    ?

      從事腦科學研究的我,為什麼沒能提前預防?

      明知道愈早治療愈好,為何在察覺到母親不對勁時,卻刻意忽視,足足拖延了10個月?」

    ?

      ??

    ?

      身為腦科學家的作者,在終於找到一份安穩的教職時,發現母親開始出現異狀,總是記不得她是大學教員。但她只能選擇視而不見,因為在已設定好人生藍圖的這時候,不允許有任何意外阻擋。

    ?

      然而,母親的變化愈來愈明顯:不再出門,只是茫然地盯著電視,不記得今天是幾月幾號,也無法感知季節的變換。她知道母親可能失智了,卻完全沒有勇氣去想像未來生活的巨變。

    ?

      直到母親的症狀變得無法忽視,她決定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正面迎擊這個被稱為「高齡社會世紀之癌」的絕症,更重要的是,探索心中那股強烈的不安:當家人失智時,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而當記憶逐漸消失了,母愛還在嗎?

    ?

      作者花了兩年半的時間,以腦科學家的角度觀察母親,並以女兒的身分理解母親的轉變,在科學與情感的結合下,完成這本感人之作,對於阿茲海默症提出突破性、顛覆性的看法。出版至今,不僅在日本創下40,000本的銷售佳績,引起媒體熱烈迴響,更獲得廣大讀者推崇為「家有失智症者的必讀之書」。

    ?

      【以一個腦科學家和女兒的身分】

      陪伴媽媽在失去記憶的路上……? ? ? ? ? ? ? ? ? ? ? ? ? ? ? ?

    ?

      ˙在記錄逐漸失去記憶的母親,除了是直接面對母親「不會做的事越來越多」的現實外,也是發現母親「還擁有什麼能力」的過程。

    ?

      ˙人們或許認為越是集中精神使用腦部的話,就越能活化腦部的功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集中精神用腦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放鬆、休息的時刻,對我們腦子而言也同樣重要。

    ?

      ˙和母親一起散步、烹煮食物,對母親而言,或許就是我們在傳遞訊息給她:

      「雖然妳得了失智症,但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會和妳在一起。」

    ?

      ˙當沒有我在一旁做種種提示,母親只管專注於做眼前的事情時,她會唱歌。因為她會感受到「我現在正在做這個」、「這是我做的」——在腦科學上稱為「自主性的感覺」,這對一個人的幸福度有重大影響。

    ?

      ˙生病的媽媽儘管行為沒有效率。但只要在那慌亂的過程中,她能夠得到「獨自完成任務」的感覺,或許就能給她快樂。而我認為的「大混亂」,對她來說,或許正是她在「努力活出自己」的行動展現。

    ?

      ˙與阿茲海默症患者愈親近的人,就愈難接受自己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被對方理解,因為心裡往往會持續假設「這個人一定仍然能理解我」、「對方一定會如我所想的接受我的意思」。這也就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母親能接收到我的心意與感情」的原因,然而當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受到的衝擊是相當強烈的。

    ?

      ˙得到失智症的人在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仍然能感覺到幸福的時刻……對他們來說,「有些事已經無法做到了」雖然是因為腦部的「衰退」,但也不完全是「悲慘」的象徵。

    ?

      ˙我終於明白,應該關注的母親,不只是年輕、充滿活力、處於美好時光的她,也應包括生命終點仍展現「母性本質」的她。

    ?

    本書特色

    ?

      ◎身為腦科學家的作者,面對母親得到失智症的事實也一樣束手無策,但她決定不將母親視為病人,而是不同於醫生,由一個最親近的母女距離來觀察母親的改變。

    ?

      ◎得到失智症的家人,對其他家庭成員來說必然有很多不解與恐慌,本書作者以其專業和情感,寫下這本兼具知識和情感的佳作。

    ?

      ◎大多數跟失智相關的書籍,若非偏向「照護指南」,就是偏向抒情散文。然而此書因作者具腦科學家的背景,時而以簡單、易懂的描述向讀者談及失智患者的腦部變因,時而以溫暖而充滿感情的文字描述母親改變,呈現母女間的深厚情感。

    ?

      ◎失智症幾乎是不治之症。作者以此書改變我們對失智症患者的看法,也展現與失智家人可以更融洽的相處。最重要是,別把眼光放在「他失去了什麼能力」,而是去珍惜「他仍擁有的能力」。

    ?

      ◎由實際生活案例,及作者對於腦部運作的研究,讓讀者對失智症家人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恰當的應對方式。在無法治療的情況下,身邊的家人「能做什麼」與病者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她認為最佳的處方箋。

    ?

    名人推薦

    ?

      ? 白明奇? 成大神經科教授、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 伊佳奇?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作家

      ? 徐文俊?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 謝伯讓? 台大心理系教授

      ?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

    各界名家誠摯推薦

    ?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

      【日本媒體、名家、讀者熱情推薦】  

      ★日本NHK記錄片節目《今日焦點》播出,受到熱烈迴響!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大幅報導!

      ?

      ★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腦科學家)盛讚!

      「用兩年半的時間記錄了失去記憶的母親的日常生活,並從腦科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分析。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失智症的看法。」

    ?

    日本讀者感動推薦

    ?

      ?「很少看到從這個角度寫失智症!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家庭來說,這部作品如同聖經!」

    ?

      ? 「作者很坦白寫出她在面對母親得到失智症的恐懼,她從驚恐到勇敢面對、理解的這個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及鼓勵,尤其她提到,我們要去關注的是:失智者還擁有什麼能力,而不是所失去的部分。」

    ?

      ?「我買了這本書。因為我的父母是阿茲海默症……這本書不是從醫生或專門看護者,而是從研究腦科學的女兒角度,原來失智的世界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

      ?「從腦科學家的立場來看失智症者的問題行動,並從女兒的身分來觀看母親的改變,裡面翻轉了很多我們對失智者的理解……這正是本書價值的真正所在。」

    ?

      ?「本書從家人的觀點來敘述,所舉的事例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閱讀。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

      ?「易讀、易懂,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失智症者。為了學習理解失智症者,這本書我已讀了兩遍。」

    ?

      ?「在圖書館看了這本書後,想更深入地知道內容,所以買了書。它不僅能提供我們有意義的參考案例,也是一本充滿感情的生活記錄,實用又好看。」

    ?

      ?「對於家有失智症母親的我來說,這是一本能消除成見和誤解的書。我認為它也是一本人人必讀之作!」



     





    【前言】不從「醫生」的觀點,而從腦科學研究者的角度來關注母親

    ?

    第一章:六十五歲的母親患了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母親怎麼可能得到失智症?

    .決定去醫院

    .結果,真的是阿茲海默症

    .機率為零,並不表示絕對不會發生

    ?

    第二章: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真實狀況是什麼??

    .最多人得到的失智症類型

    .比醫生更瞭解媽媽的症狀

    .為什麼無法醫治呢?

    .病程進展長而緩慢

    .海馬迴與記憶

    .阿茲海默症的「攻擊性」與「迷失」

    .既然是不治之症,為何還有治療用的藥?

    .「整個人完全變了個樣」是什麼意思?

    ?

    第三章:從腦科學的角度開處方箋——

    不是為了「治癒」,而是「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

    .我們應該還能做點什麼吧?

    .活化預設模式網路

    .如果能夠把記憶填補起來,母親是不是能做更多的事情?

    .觀察母親的日常生活

    1? ? ? ?不會做拿手菜了

    2? ? ? 不相信新的食物

    3? ? ? ?味覺發生變化

    4? ? ? ?明明在眼前,卻視而不見

    5? ? ? ?被以前的記憶控制

    6? ? ? ?唱歌能讓母親心情愉快地獨自完成工作

    7? ? ? ?被眼睛看到的東西驅使

    8? ? ? ?堅持要自己洗碗

    9? ? ?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什麼也不吃

    ?

    .來自腦科學的方法

    1? ? ? ?人類記憶的種類

    2? ? ? ?安心的問題

    3? ? ? ?影響味覺的東西

    4? ? ? ?感官的「外溢」與注意力的機制

    5? ? ? ?以前的記憶裡面,是安心的場所

    6? ? ? ?自主性與幸福感

    7? ? ? ?直觀功能

    8? ? ? ?確保生活的空間

    9? ? ? ?症狀與人的特質

    ?

    .記憶其實都存在,只是拿不出來嗎?

    .後頂葉皮質功能下降時,會發生什麼事?

    1? ?感覺統合的問題

    2? ?空間認知的問題

    3? ?注意力的問題

    ?

    第四章:何謂「人的本質」?──

    區別自己與他人東西的能力
    ?

    .依存關係的痛苦

    .大腦如何區別自己與他人呢?

    .「錢包被偷了」的妄想,是如何產生的?

    .推論他人情緒的機制「鏡像神經元」

    .母親在壽司店只吃小黃瓜壽司

    .「莎莉與小安測驗」

    .同理心的腦活動

    .母親忘記我的生日了

    .大腦謀求徹底的效率化

    .母親的角色、女兒的角色

    .變得不認識「家人」或「自己」,是什麼情景?

    .喪失認知能力後,還剩下什麼?

    .失智症患者對自己的狀態有什麼感覺?

    .阿茲海默型失智者的社會感受性

    .失智的康德

    ?

    第五章:情感本身就是一種感知

    ?.確診兩年半後的母親

    .情感在腦科學中的作用

    .情緒記憶容易被留下

    .控制情緒的杏仁核一旦受損,就無法進行有意識的判斷

    .理性來自情感

    .是什麼讓「蘇菲的選擇」成為可能

    .認知失調

    .可以信賴情感的判斷嗎?

    .無意識的「看」,是「盲視」

    .阿茲海默症患者能自己判斷是否做胃造口手術嗎?

    .蜜蜂百分之八十的正確率意味著什麼?

    .情感也是一種智能的表現

    .情感能力,就是對應人事物的能力

    .對一件事情有很多情緒,是正常的

    .豐富的情感會刺激大腦皮質

    .情感塑造一個人的「特質」?

    ?

    【尾聲】和父母的竿燈節

    【文庫版後記】之後的母親與我






    前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