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逆轉宋史──從文官治國到軍事強權的逆襲:徹底顛覆「弱宋」觀點,以壯烈戰史重現宋朝的真實軍力

逆轉宋史──從文官治國到軍事強權的逆襲:徹底顛覆「弱宋」觀點,以壯烈戰史重現宋朝的真實軍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60421
黃如意
崧燁文化
2024年11月06日
125.00  元
HK$ 112.5  






ISBN:9786264160421
  • 規格:平裝 / 270頁 / 14.8 x 21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宋朝並非「文弱」,而是文治武功兼備的偉大時代

    宋朝文武並重!反駁「崇文抑武」誤解

    透過生動戰爭描寫,細述宋軍在冷兵器時代的戰術

    以史實駁斥「弱宋」論,詳述宋朝與遼、西夏、金的壯烈對抗!



      【戰爭藝術與軍事策略】

      作者詳細講述了宋軍與遼、金、西夏等強敵之間的經典戰役,將戰爭戰術的複雜性和宋軍的戰場智慧生動呈現。書中特別提到宋軍在冷兵器時代所展現出的高超戰術,例如李繼隆與耶律休哥之間的對峙,兩軍指揮官的戰略謀劃與戰場決策被視為古代戰爭藝術的巔峰。



      【宋朝將士的英勇精神】

      作者透過一系列壯烈的戰鬥情節,強調了宋軍面對強大外敵時的頑強抵抗精神。宋軍將士如李繼隆、石保吉等,無論是對抗契丹還是西夏,總是在關鍵時刻展現無畏的決心和剛強的作風。他們的浴血奮戰展現了宋朝武人深厚的儒家精神內涵,書中透過歷史細節和人物描寫,傳遞出宋代社會的剛毅之氣。



      【文官與武功的平衡】

      作者認為宋朝採取文官掌軍的制度,是基於避免軍閥割據、維護國家統一的考量,這一制度後來成為文明國家普遍採用的軍隊國家化模式。本書駁斥了宋朝「崇文抑武」的負面評價,強調文官掌軍並不等同於軍事軟弱,反而促進了宋朝軍事與政治的穩定發展,並且有力支持了宋朝長達320年的國祚。



      【戰爭與文明的衝突】

      作者描述了宋朝在長期受到契丹、西夏、金、蒙古等游牧民族衝擊下,如何捍衛漢文化和儒家文明的正統性。特別是對南宋末期?山海戰的描寫,強調了宋朝將士寧死不屈的精神,並將這種文明人的剛強與蒙古汗國的蠻橫形成鮮明對比。



      ?顛覆「弱宋」論調

      宋朝並非一個軟弱的朝代,而是面對眾多強敵依然能夠屢次取勝,且保持長期的國家穩定。書中透過一系列戰例,如澶淵之盟、元豐伐夏等,展現了宋朝的軍事力量和外交智慧,並且駁斥了將宋朝與晚清相提並論的誤解。作者用充實的史實資料證明,宋朝能在如此困難的地緣環境下生存並繁榮,正是其強大的國家力量與人民精神的展現。



    本書特色



      本書為《逆轉宋史》上冊,以恢宏筆法描繪了宋朝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歷史,顛覆了「弱宋」的傳統形象。作者深入剖析宋朝與遼、金、西夏等強敵對抗,強調宋軍戰場智慧與冷兵器戰術的高超,並闡述步兵與騎兵共同作戰的藝術。透過多場經典戰役的詳細敘述,展現宋將士的剛強不屈精神,勾勒出一個鐵血強宋的鮮明形象。

    ?


     





    序章



    第一篇 五代深淵鍛造鐵血王朝

    第一章 五代十國:不堪回首的超級亂世

    第二章 收起血淚,掀開新的篇章

    第三章 宋朝所處的時代及其戰爭的特點



    第二篇 超級大國的戰爭與和平

    第一章 面對契丹帝國的軍事理論家宋太宗

    第二章 冷兵器戰爭的最高藝術殿堂

    第三章 龍鳳爭霸,澶淵之盟

    第四章 帝國末路,文明的悲劇

    結束語



    第三篇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第一章 艱難崛起的西夏帝國

    第二章 天風浩蕩賀蘭雪

    第三章 正式帝國對抗

    第四章 令人窒息的淺攻彈性防禦

    結束語



    ?





    序章



      宋朝,中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最為偉大的王朝之一。在他所處的三百二十年時間裡,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偉大文明,帶領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漢民族,完成了從中古世紀向現代社會形態的轉型。他的偉大不僅在於本國的文治武功,更重要的是他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啟發了全人類走向了新的重要文明階段,他的偉大,千百年來受到全世界所有人的熱情謳歌。



      然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宋朝卻被扣上了一頂「積弱積貧」的帽子。雖然「積貧」一說過於荒謬,幾乎不值一駁,但「積弱」卻讓不少人信以為真。一提起宋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靖康之恥、?門海戰。一說到澶淵之盟,也等同於晚清那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大肆鞭撻,雖然這些人並不知道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更有人將宋朝建立文官政府的偉大功績醜化成了皇帝極端專制的行為,並以此做為宋朝「文弱」的證據。他們只為塑造一個「弱宋」的形象,無視宋朝三百二十年的超長國祚,無視宋軍在對峙遼、夏、金、元等強大鄰國時取得的輝煌戰績,將宋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功績一筆抹煞。我從小生長於這樣的輿論環境,原本也深信不疑。但是現在,我必須拿起鍵盤,對這種荒謬絕倫的論調憤怒的說:不!!!



      如果我們摒除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從頭來審視這三百二十年間及其前因後果,應該可以得出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



      宋人由於歷經五代十國之血腥,深知武將掌握軍權,是人類戰爭的一個重要源頭,於是逐步制定了文官掌握軍權的制度。這項偉大的發明也成為文明國度的一致選擇,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會實施軍隊國家化,由文官掌控軍權,但凡反對這項制度的人無不是妄圖以戰爭來成就個人功業的狂人。遺憾的是,現代很多善良的百姓也被這些人蠱惑,跟著鼓吹武夫掌軍的好處。不可否認,宋朝在文治上的成就要更高於武功,於是有些人就利用極端辯證、非此即彼的思考模式,以一句「崇文抑武」來誤導善良的百姓,認為這個文治發達的宋朝武功很弱,進一步推論出是因為宋朝的風格軟弱所致。



      真的是這樣嗎?



      毫無疑問,宋朝是儒家文明的巔峰時期,儒家做為一種文化,不是一種武功,他反對殺伐。但他的文明卻不文弱,恰恰相反,長期受到儒家?溫良恭儉讓?教化的人民在平時最溫和,並不熱衷於侵略別國,但是當他們面對野蠻的入侵,那種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力量,卻是人類自古以來最偉大的力量。試想,人類歷史上多的是滅國時國君向敵人乞降的例子,可曾有過滅國之後,皇帝率領整個統治集團十餘萬人同時滔海自盡,寧死不屈的例子嗎?有,那就是南宋的?山,對比起最「尚武」的蒙古大汗向明將藍玉搖尾乞降的場景,而這,就是文明人的剛強。

    ?




    其 他 著 作
    1. 逆轉宋史──岳飛抗金與宋軍崛起之路:重現宋軍百年抗金史,挑戰「弱宋」的歷史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