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觀音蓮栽培養護事典

觀音蓮栽培養護事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209046
洪瑞婉
晨星
2024年11月1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3209046
  • 叢書系列:自然生活家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9 x 26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自然生活家


  • 生活風格 > 居家生活 > 花草園藝











      觀音蓮為天南星科海芋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著細長葉柄,以及各式不同葉片與葉面表現。有些葉柄帶有紋路,像是斑馬觀音蓮;有些則是具有絨面絲綢般質感,如絨葉觀音蓮,甚至部分物種帶有粗厚且凹凸的表面,無論是厚葉、薄葉、大波浪等各種葉形,由小到大變化萬千,因此頗受植友們喜愛。



      然而觀音蓮並不像其他類型的觀葉植物好養殖,常常一不注意就爛根枯萎,透過本書的經驗分享,相信可為多數遇到種植瓶頸的植友們提供解答。



    本書特色



      ◆詳介組織培養、塊莖、子球、實生苗的差異,以及各種介質特性、調配、澆水技巧等,並分享孵育繁殖步驟與爛根救援方式。



      ◆作者本身已有養殖、繁殖五百株以上觀音蓮植株的經驗,可針對臺灣氣候條件,提供最適切的種植技巧及養護方式。


     





    前言



    ◆認識觀音蓮

    Column:什麼是根毛?



    ◆何謂組織培養、塊莖、子球、實生苗

    組織培養

    塊莖

    子球

    實生苗

    Column:何處可入手觀音蓮



    ◆收到觀音蓮後首要處置方式

    種植時所需工具

    介質概述

    各種介質特性介紹

    介質調配

    1.蘭美樂蘭花介質

    2.多肉專用土加泥炭土

    珍珠石、泥炭土、蛭石、樹皮(細)

    椰纖土加珍珠石

    日向石、黑火山石、白沸石、紅龍石、碳化稻殼、鹿沼土、桐生沙、珪藻土、蛭石、珍珠石、牡蠣殼粉(粗)、發泡煉石(底)

    廢土處理方式

    水苔使用方式



    ◆澆水作業

    澆水的時段

    1.春、夏、秋季

    2.冬季

    判斷何時該澆水或是限水

    1.盆子拿起來輕輕的

    2.以手指感測盆土乾燥情況

    3.葉片委靡向內捲、葉柄下垂現象

    4.觀察根系表現

    澆水方式

    1.春、夏、秋季

    2.冬季

    赤丸老師的話



    ◆如何成功孵育子球

    Column:如何分辨子球的根部、頭部

    TIPS:發泡煉石悶養

    孵育過程注意事項

    悶出根與葉後該如何繼續悶養

    小苗該如何換土養

    悶養

    換盆

    肥料

    Column:肥傷



    ◆病蟲害與防治

    一、葉?

    二、粉介殼蟲



    ◆爛根原因與救援方式

    爛根原因

    救援方式

    1.部分爛根處理方式

    2.完全爛根處理方式

    3.塊莖腐爛救援方式

    Column:為什麼觀音蓮容易葉尖葉緣焦枯

    Column:觀音蓮開花



    ◆植株養護筆記

    Note1 隨著節氣過日子

    Note2 返祖與?斑

    Note3 徒長

    Note4 養護環境

    Note5 遮罩與光照度

    Column:如何分辨新舊葉

    Note6 腰水



    ◆常見觀音蓮介紹

    斑馬觀音蓮

    菩提觀音蓮

    Alocasia lukiwan

    長葉觀音蓮

    諾比觀音蓮

    傑克林觀音蓮

    明脈觀音蓮

    茶色觀音蓮

    銅鏡觀音蓮

    黑絲絨觀音蓮



    後記

    附錄 各式配方土比較表





    前言



      種植植物已有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香草植物、多肉植物或是不經意看到的植栽,只要看到喜歡的便會買回家嘗試種植看看,但也因為沒能好好地先做功課,因此除了家門口前那兩盆隨便給水就能活得好好的銅錢草、養了七年的雞蛋花,以及那盆已種植十年的睡蓮外,很少有一直存活的植物能留在身邊,大部分都在一年左右就陸續死亡。



      2019 年夏天,無意中在市場購入一株大仙女觀音蓮,剛接觸觀音蓮時,對於這種有著美麗大葉子的植物完全不了解,更別說是認識品種。而養殖照護模式也仿照過去手法,總覺得植物愛喝水、需要水,因此在過度溺愛下,種植沒多久葉子就一片一片枯黃,最後剩下光禿禿的塊莖。後來就將盆子連同以為死亡的植株一起丟在陽臺不顯眼的角落,也逐漸忘記其存在。



      2021 年開始接觸觀葉植物,專心養殖觀音蓮,突然想起曾經有過這株大仙女的存在,看著放置在陽臺歷經兩年乾癟的土壤,在挖開盆土後令我感到驚訝,當初以為死亡的大仙女觀音蓮,經過時間的洗禮,竟已成為超大塊莖。



      意外獲得這顆塊莖後,馬上重新敷根發葉,最後成為漂亮的大仙女觀音蓮。在這過程中曾歷經分切塊莖扦插實驗,分株的大仙女觀音蓮們大多數都有存活下來,因此大仙女成了我最喜歡的植株,也是陪伴在身邊最久的一株觀音蓮。



      在一腳踏入觀音蓮的世界時,恰逢疫情期間觀葉植物熱潮,無論是竹芋、各式水芋、龜背芋、地生蔓、B.C. 蔓綠絨、錦緞、山烏龜,乃至秋海棠到觀音蓮等各種觀葉植物都有養殖,唯獨對觀音蓮愛不釋手。在某次見到恩師赤丸(huang_iii)養殖的 Alocasia lukiwan 散發出閃閃發亮、凹凸有致的迷人金屬葉面,當時心裡震撼不已,同時告訴自己也要養很多芋頭(觀音蓮為天南星科海芋屬),進而開啟了我養殖觀音蓮的熱情。



      我知道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重要,因此下定決心好好研究觀音蓮怎麼養?有哪些品種?找尋所有一切相關資訊,搜集有能見度、沒能見度的觀音蓮,結果一不小心就養了幾百株各式觀音蓮。經過一段時日後,大部分的觀音蓮們成為了吃空間怪獸,兩坪不到的室內陽臺早已無法負荷植株快速成長,因此我轉而在自家蓋了一座超級通風的露臺專門來養殖觀音蓮。



      起初,有很長一段時間非常不解,明明它們原本好好的,為什麼一瞬間葉子枯萎,翻開盆土發現爛根、爛塊莖,甚至罹患軟腐病,植株化為烏有。和大多數剛接觸觀音蓮的新手朋友們相同,為了找尋「為什麼」的答案,我做了非常多功課,不僅爬文找資訊,甚至做實驗觀察,中間過程中死掉的觀音蓮不計其數,也時常因為找不到原因而傷神,然而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曾放棄好好養殖觀音蓮這件事。偶爾會推坑身邊友人養殖觀音蓮,但很常聽見朋友們說:「我是黑手指,一定會把植物種死,之前買回來養的幾株都死了,還是不要浪費錢養植物好了。」如果潛意識裡,總是用著否定自己的思維看待所有事物,那麼你就會成為你口中真正的黑手指。



      人的一生裡,不可能只有開心與快樂,也會伴隨著悲傷與難過,要接受好與不好相互存在,這不就是養殖植物過程裡所帶來的學習與樂趣。因此我總是告訴自己「每次的失敗,都會成為下次成功的養分」、「除錯的過程,更是養殖任何植物所必須走過的路程」、「沒有人一開始就養得很好,要對自己有信心」。



      在養殖觀音蓮的日子裡,逐步調整自己養殖的方式與觀念,也進入了培育小苗繁殖和開花育種的階段。培育小苗時,看著植株逐漸成長,那種成就感是整個養殖裡最大的動力來源。有時,過程總是比結果來得更為珍貴。直到現在,偶爾還是會因為節氣變化,植株不健康或是不小心過度給水造成植株爛根問題。然而或許是身經百戰的關係,對於搶救問題已不再感到焦慮與困惑,內心已坦然接受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觀音蓮同好曾說過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好好把它們養大,搞不好它們會活得比你還要久,但首先,你要先教會你的孩子怎麼養觀音蓮。」或許將來某一天,我會為了它們買一塊農地,蓋一座專屬觀音蓮的小溫室。



      有時不禁會體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真的很難,但與植物相處卻很簡單。每天清晨起床,一個人待在室外大露臺,隨著時間慢慢流逝,直到中午時分才會離開,接著處理其他生活瑣事。偶爾會因為有花而感受到無比喜悅。為了培育交種,時常半夜或清晨待在花房,只為了抓住可以育種或取粉的時間。



      修行不在山林裡,不在遠處寺廟裡,而是在你的心裡。養觀音蓮不就如同修行時一般靜心。如果不是真愛,大概很難會為了同一件事持續好幾年的時間而樂此不疲吧!



      養殖觀音蓮的路上認識了許多同好,也由這些友人身上得到非常多養殖的寶貴經驗,出版這本書的用意也是為了感念那些在我身陷困境,焦慮感上身並手足無措時,願意無私給予意見與幫助的同好前輩們,因為有他們的幫助,促成自己著手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一字一句整理出這幾年所知與實際養殖經驗,希望這本集結觀音蓮養殖經驗的圖文書籍能夠幫助到與我當初一樣陷入困境的朋友們。



      如同赤丸所言:「知識不能被局限。」感恩這幾年來赤丸的鼓勵與珍貴意見,才能使這本書籍順利完成。我深信,宇宙大地之母引領我進入這個美好的世界裡,是為了連結更多喜愛它們的人,一同欣賞並感知觀音蓮的美。期勉養殖路上感到困惑的朋友們,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斷與直覺,並且放開那執著己見的心靜默觀察,觀音蓮它們會告訴你「為什麼」。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