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微儀式:小事帶來不可思議的改變

微儀式:小事帶來不可思議的改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4659
張在烈
馮燕珠
究竟
2024年12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1374659
  • 叢書系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0.8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第一本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在跑步機時代,儘管全力奔走,卻仍常停留在原地,

      當心力耗盡、當工作倦怠時,讓?微儀式?帶你走出困局!



      「微儀式」是什麼?



      可能是在紙上或手機上的記事本上畫一條線,有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瑣碎行為,例如折棉被、光腳走路、抄寫帶給你勇氣的佳句、閱讀一行吸引你目光的字句、起床後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等。一件每天都會做的小事,成為了一種「微儀式」,就算只剩一點點力氣,也可以毫無負擔地輕鬆執行。短時間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當所有瑣碎小事聚集在一起,將會累積成比想像中更大的力量。



      作者自幼被老師、同儕排擠,備受挫折,在不自覺中罹患憂鬱症,出社會後又受心魔困擾,被診斷出職業倦怠症伴隨憂鬱症,換了好幾個諮商師,病情卻始終沒有好轉。最後,在一位諮商師的建議下,他開始了「自問自答寫作」並創立部落格,結果卻吸引了上百位同樣深受心理困擾的陌生人來信訴說煩惱,進而意外展開為青少年排憂解勞的工作。



      他以10年時間與4萬4千名個案相會,並設計出21種「微儀式」,幫助許多人在身心疲憊、內心不安時,重新拾回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本書特色



      ★人生會因為非常細小的事情而崩潰,

      但也會因為非常細小的事情而改變。

      《原子習慣》簡易實踐版!

      一個微小、毫不費力的動作或行為,天天做,就形成了微儀式。

      10年時間、4萬4千案例精心釀就,為你帶來巨大力量的21個微儀式!



      ★想要重新擁抱只成長、不倦怠的自己嗎?

      現在就開始重組設計,為你生命帶來驚人質變的微儀式吧!



      ★臨床心理師、企業講師�蘇益賢——專文推薦

      ★正向心理學作家�劉軒、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劉仲彬、極簡生活家�Kasin、心靈保養 YouTuber�Blaire Chen、圖文創作者�有隻兔子、作家�30節約男子、圖文部落客�金子小姐、YouTuber�末羊子——神奇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微儀式雖然「微」,卻不表示它不具有力量。只要持之以恆,即便只是小小的行為,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小雖小,卻可以很有力量。誠摯推薦本書,給已經累到沒有力氣做太多事情,可是還是想好好照顧自己的讀者。——臨床心理師、企業講師�蘇益賢



      .起床後把棉被鋪好、替自己泡一杯冰冰涼涼的鮮奶茶,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鼓舞自己的微小儀式,啟動了一天的美好,這本《微儀式》提供了許多微儀式的靈感,讓我們從生活中慢下來,找到自己安定身心的力量吧!——極簡生活家�Kasin



      .透過簡單、有意識的小行為,就能讓內心更安定,成為心靈的支柱。微儀式雖然看似不起眼,卻能帶來很大的轉變。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渴望找到平衡的你。——圖文部落客�金子小姐



    讀者佳評如潮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它告訴你「該做什麼」。



      .讓我了解到日常生活那些一再反覆的瑣碎小事其實是很重要的,這是一本對每個人都很有益的書。



      .為了用僅剩一點的力量恢復到原來的力量,最需要的就是在日常中就可以嘗試的微小但有用的方法,簡單的事也能掀起大變化,令人感動。



      .這本書透過很多實例分享,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也介紹能夠改變現在疲憊狀態的方法,並幫助實踐。



      .從小事開始慢慢感受到的恢復,反而感覺更舒服,更治癒,推薦給所有疲憊不堪的人。



      .睡前,我在記事本上畫了一條線。令人感動的是,即使如此簡單的任務也有人遇到困難,即使如此簡單的任務也能引起巨大的波瀾。



      .比起其他為育兒媽媽看的書,我更喜歡這本,因為有可以在現實中適用的解方,讓我覺得實用。



      .我厭倦了成長。儘管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但有時我還是覺得自己落後於別人。起初,我很好奇什麼是微儀式,所以我打開了這本書。它幫助我如何找到自己的重心。



      .書的內容並不難,作者自己的經驗、他人的事例,都讓我太有同感了!微儀式真的是值得一試,每一個都很值得執行,它讓我的生活開始發生很棒的微小變化。



    ?


     





    推薦序 微小其實並不小,而且深具改變的力量 蘇益賢

    好評推薦

    序 給生活在跑步機時代的你



    第一章 微儀式:恢復,就從最細微的事開始

    1.聽過休息倫理嗎?

    2.只是因為怕落後而認真生活

    3.再次向上的力量從何而來?

    ˙微儀式一:自問自答寫作

    ˙微儀式二:微散步

    4.獨居,自己迎接自己

    ˙微儀式三:為了晚上的我,早上我能做什麼?

    5.心在極微小的地方再度崩塌,但又重新振作

    ˙微儀式四:擺脫無力的力量

    6.從頻繁發生過勞的職業,可看出過勞的演算法

    7.心靈也需要洗滌

    ˙微儀式五:一天一張,書寫我的心

    ˙微儀式六:一天一頁,隨機閱讀

    8.醫師和患者合作的兩人三腳

    ˙微儀式七:日常的檢查表——心情天氣

    9.一小時vs.一百六十七小時

    ˙微儀式八:讓好人重新回到我身邊——「想立傳」



    第二章 精神平衡:抓住重心,不再被不安左右

    1.不安再次導致過勞

    2.花開自有時

    3.非「暫時性恢復」,而是「經常性恢復」

    ˙微儀式九:我的恢復方式是哪種?

    4.迴避、投入、直球對決

    ˙微儀式十:檢查自我意識狀態

    ˙微儀式十一:拯救我的自尊黑板

    5.對成為組長感到不安的人

    6.我的「使用說明書」

    ˙微儀式十二:我的使用說明書——存在介紹

    7.在洗手間也可以靜心

    ˙微儀式十三:開始一天的笑容——微笑靜心

    8.給一天連十分鐘都抽不出空的職業婦女

    ˙微儀式十四:越睏越成功的靜心——身體掃描

    9.沒有停止不安的辦法嗎?

    ˙微儀式十五:停留在當下的練習——整理心態鐘



    第三章 為了自己的瑣碎習慣:從恢復走向成長

    1.三十九歲時,大聲痛哭的我

    2.不斷捶打疲憊不堪的雙腿,就能夠繼續爬山嗎?

    3.「最無用的東西」的用處

    ˙微儀式十六:發現非生產性需求

    4.每天始終如一

    5.早晨九點的聚會

    ˙微儀式十七:今天的心情單詞

    ˙微儀式十八:早晨第一句話,建立起床銘印

    6.骨牌效應的錯覺

    ˙微儀式十九:練習正面解讀寫作

    7.超越恢復,走向成長

    ˙微儀式二十:為他人祈禱

    8.選擇不想進行微儀式的權利

    9.與其說「滿足」,不如說是「知足」的人生

    10.如何從感情的泥沼中解脫?

    ˙微儀式二十一:照顧自我的「對.謝.我」

    11.因為是大驚小怪的我,所以很好



    後記 就像一把迷你口袋傘一樣

    附錄 設計只屬於我自己的微儀式——「4W計畫」工作表





    ?





    推薦序



    微小其實並不小,而且深具改變的力量

    蘇益賢




      滴水能穿石,許多細小但持續發生的現象,在長久累積之後,往往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以人為例,許多嚴重的疾患,其實都是人們各種小小的不健康行為日積月累而成,不少癌症的肇因就與生活習慣有關,財團法人癌症基金會進一步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經由調整日常生活習慣來預防。



      又以心理角度來看,上班族們越來越常聽到,也越來越有共鳴的「職業倦怠」現象——其核心症狀有三,包含:(一)感覺精力耗盡或筋疲力竭,(二)與工作的理想距離越來越大,或對工作感到抗拒或悲觀、懷疑,以及(三)專業效能減低——其實也是上班族在職場中,時時刻刻感受到的「不適配(mismatch)」狀態日積月累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點滴累積、日積月累、滴水穿石」這些概念可能讓人細思極恐。許多我們不想要的結果,其實都是從「小」開始累積的。小雖小,卻可以很可怕。



      然而,本書作者巧妙運用同樣的概念,翻轉了這個看似負面的結果——是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因為持續累積而釀成正向的改變,這就是作者所稱的「微儀式」:為了照顧自己身心而制定的簡單行為,而且可以每天重複。



      微儀式雖然「微」,卻不表示它不具有力量。只要持之以恆,即便只是小小的行為,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小雖小,卻可以很有力量。



      從我的觀點來看,「微」還有幾個優勢。首先,因為要做的就只是微小的儀式,不會太複雜、不需要進行太久,人們在執行時,多半不用花很多力氣去啟動那難以啟動的意志力(想想在快要下雨的時候,還要催促自己出門跑步時的感受),因而更可能每天實踐而累積成果。



      此外,對大腦改變來說,「累積」與「重複」是重要的。每次執行微儀式時的「起心動念」,其實也都在無形中,透過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力量,慢慢微調大腦型態。這種改變,也讓未來的我們在進行這些儀式時,更為自在與習慣。



      在企業分享壓力管理主題時我多半會提到:壓力與自律神經狀態息息相關;自律神經失衡,更是讓人們壓力山大,出現各式壓力症狀的原因。



      簡單地說,自律神經是否平衡,取決於當中的「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之間運作的狀態。你可以把人體想像為一部汽車,交感神經就是汽車啟動時的「油門」,讓我們充滿鬥志、精神十足,可以專注面對眼前的挑戰;而副交感神經則像是汽車在減速時要啟動的「煞車」,是我們在放鬆、休息、用餐、玩耍的時候應該被啟動的。



      開車必須要有彈性,依據路程與路況決定油門與煞車如何交替使用。油門與煞車之間的搭配,衝刺與休息之間的平衡,決定了這一部車(也就是我們這一具身體)能否在未來繼續長久地運作下去。



      健康的開車方法可以比喻為:油門、煞車、油門、煞車、油門……但我觀察許多忙碌職場人士一整天的生活,往往更像是:油門、油門、油門、油門、油門……直到下班那一刻,才終於記得要踩煞車。比較幸運的人一踩就停,但也有不少人的煞車好像壞了,踩了也沒有用。



      我常提醒學員,別把象徵休息的「煞車」全部留在下班時間。畢竟,衝過頭之後才要踩煞車,可能也沒那麼容易。在工作過程中,偶爾就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稍微踩個煞車,往往可以讓我們稍後的表現更好、續航力更久。



      不過,下一個問題又來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踩煞車呢?這時,本書提供的各種微儀式,其實就是非常好的提案。



      微儀式的「微」,提供了疲憊不堪的人們另一種思考休息的方向。許多人心中想到的休息或自我照顧,往往所費不貲、成本不低。好比,有人覺得出國一趟才算休息、超過三天長假才算放假,又或者沒有花上一筆不小的血拚費,就沒有達到放鬆的效果。



      矛盾的是,當我們每天處在身累、心也累的時候,光是想到要去進行那些比較「大」的休息時,可能都還沒行動,心就又開始累了。



      因此,我喜歡把休息再細分為:微休息(有一點點時間就可以進行的休息)、小休息(每天下班進行)、中休息(每週進行)、大休息(比較長的假期時進行)。在安排不同休息時,我們當然也需要不一樣的「休息菜單」。



      多數個案其實對於中休息、大休息比較有想法,但缺乏對於微休息、小休息時能可以做些什麼的靈感。作者所提出的微儀式,便為此缺口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在企業授課,特別是六、七小時的長時數課程規畫上,除了需要留意講授、學員互動、體驗設計之間的比例之外,我往往也會在課程進行之間,安插一些微休息,邀請學員與我一起踩踩煞車。可能就只是邀請大家陪我一起好好喝一口水(我也想邀請讀到這邊的你,此刻好好地喝一口水)、花一分鐘伸展你久坐的筋骨,又或者是花十秒鐘,穩穩地呼吸。這些微休息、微儀式往往花不了多少時間,卻能讓學員的狀態變得很不一樣。



      下一回,當我需要新的微休息靈感時,我會打開這本書,從作者整理的微儀式中,找到幾個過去沒試過的方法,花一點時間、用一點力氣,透過具體行動照顧自己。



      誠摯推薦本書,給已經累到沒有力氣做太多事情,可是還想好好照顧自己的讀者。更祝福每一位讀者,都能透過每次自我照顧的小小努力而能滴水穿石,慢慢成為那位更健康、更有韌性與彈性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企業講師)

    ?





    給生活在跑步機時代的你




      在成功心法、成為富翁的方法等自我啟發類書籍成為出版界主流的時代,「用這樣的想法寫文章有意義嗎?」我有過這樣的懷疑,也不想為了大勢所趨而寫出暢銷但不符合我要求的文章—我不想用刺激某人的不安文字句來賣書。所以徵詢身邊前輩的意見,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與其馬上寫書,不如堅持做十年的諮詢師,好好地在你的本業上努力。你所做的諮詢工作就是累積照亮世界的資料。所以,在累積超過上萬單位的數據之後,看著這些,某一天就會知道該對世界說什麼了。」



      這是以「Mind Miner」而廣為人知的宋吉永博士說的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不知不覺已經進行了近十年的諮詢工作,大約見過四萬四千多人,在這個過程中,真的開始一點一點地看到了世界。在此期間,腦海中最常浮現的一句話是「真是個像跑步機一樣的時代」—一休息就會怕落後,所以不敢停下來,但就算努力生活也只是原地踏步。

      

      在成長和過勞等關鍵詞同時增加的諷刺時代,大家都有穩住心靈重心嗎?大家都有按照自己的速度生活嗎?



      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也許比成功法更重要的是「不失去我的節奏」,無論你有多麼強烈的渴望和目標,如果總是過度發揮、不斷被消耗殆盡,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最終無法跑完全程。就像在馬拉松比賽上因為焦慮,初期選擇快速衝刺,到後期卻漸漸無力而不得不棄權一樣,為了不失去自己的節奏,我們需要什麼呢?



      大家可以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如何不被不安所動搖、穩定心靈的重心呢?

      .如何克服「只有我落後」的感覺、以自己的速度生活呢?

      .在過勞期到來之際,有沒有能代替逃避、好好恢復的方法呢?



      看到每一章結束時,大家就能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不是我告訴你的,而是透過我的提問和引導,也許可以發現屬於自己的健康恢復「微儀式」。這裡的「微儀式」是指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只要堅持實行,就會為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意識習慣。不是像每天都要檢查並努力的課題,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習慣的「非常瑣碎的行為」。



      我之所以如此集中於「瑣碎」,是因為聽了四萬四千人的故事後發現一個共同點:「人生會因為非常小的事情而崩潰,但也會因為非常小的事情而改變」。雖然短時間看不出來,但我想給大家看日常生活中,自然滲透、小而大的波長,以及細微的力量。因此,書名也取為《微儀式》。



      在本書中,我們將集中於更小、更瑣碎的「微儀式」,並一步一步地介紹。每項微儀式都是我和前來諮詢的人們一起實踐過的,中間經歷了哪些變化、發生了什麼軼事,我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大家。



      像書中的人們一樣,大家的人生中也會經常出現崩潰、停滯、恢復、變化的瞬間,這本書介紹的二十一個微儀式將成為你的領跑者。不要太著急,也不要太猶豫,以自己的速度,最終會幫助自己接近想要的目標—無論是物質上的成功、精神上的幸福或是平安。



      所有瑣碎小事聚集在一起,累積成比想像中更大的旅程,現在讓我們一起走下去吧!

    ?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