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存在主義大師雅士培(Karl Jaspers)原著、傅佩榮翻譯的《四大聖哲》,評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四位典型──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在華人世界,孔子的話語有官方教育的提倡,耶穌的話語有各派教會的傳揚,近百年來對此二者作精良的白話文譯注,隨著語言的變遷而與時俱進。相較之下,佛陀的話語,大家頗為陌生,部分原因是文言文的隔閡。
廣義來說,阿含經與大乘經論都彙集了佛陀的教導。依學術界的意見,阿含經保存了佛陀言行記錄的較原始風貌,而大乘經論是從阿含經開展出的博大思想體系。古代漢譯的「四阿含」年代甚為久遠,《長阿含經》、《中阿含經》與《增壹阿含經》是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譯出,《雜阿含經》(相應阿含)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譯出,現代人要讀懂並不容易。另一方面,這「四阿含」都夾雜了不少相當晚期的文獻,而《增壹阿含經》與《雜阿含經》原有許多經文已散佚。慶幸的是,相當於漢譯「四阿含」的巴利語「四部」──《長部》、《中部》、《增支部》、《相應部》,至今仍保存完好。再者,巴利語是古代印度的一種語言,相當接近佛陀使用的語言。因此,巴利語「四部」彌足珍貴。
在科技部(原稱「國科會」)的贊助下,2016年11月出版了《巴利語佛經譯注:增支部(一)》。2020年初又向科技部(後改名「國科會」)申請《增支部》第二冊譯注的計畫補助,該年6月審核通過,計畫編號MOST 109-2410-H-155-004-MY3。2024年4月12日完成《增支部》第二冊的譯注與導論,並將初稿送交國科會審查。該年7月11日通過審查,便依照審查人的寶貴意見修訂初稿。在譯注期間,有幸延聘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趙淑華擔任本譯注計畫的研究助理。趙博士不僅中文造詣極高,也精通梵語及巴利語,還能深入解析佛教義理,因此除了潤飾拙稿的中文之外,對於譯注的內容也經常提供中肯的修正建議。近三年來,博學多聞的蘇錦坤先生志願校讀拙稿。蘇先生熟諳「四阿含」與「四部」,他的批評指教,讓我受惠良多。在譯注期間屢次遇到問題,請教一些先進學者,包括我的兩位老師:劍橋大學的Margaret Cone博士與牛津大學的Richard Gombrich教授,還有台灣大學的蔡耀明教授(心傳法師)。對於前述幾位師友、國科會與兩位審查人,在此致上誠摯的謝意。
歷史上有少數震撼心弦、無法測度的人物,正如休斯頓.史密斯(Huston Smith)在其巨著《人的宗教》中所說,許多人問他們:「你是什麼?──你屬於什麼層次的存有、代表什麼生靈?」這類人物只有兩位──耶穌與佛陀(The Religions of Man, 1958, p. 90)。佛陀的回答就在本書的《增支部》〈四集〉第36經:「應稱我為『覺者』(Buddha)。」雖然佛陀的境界高深莫測,但他教導各種背景與不同根器的人,注重善巧方便,以淺白明瞭的話語為他們解惑,不會用艱深古奧的語言來為難聽眾。基於同樣的道理,本書的目的是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幫助讀者認識佛陀的教導。
兩千五百年過去了,哲人日已遠,世人逐漸淡忘。雖不敢冀望本書能「為往聖繼絕學」,但期盼本書能提供中文讀者與歷史巨人相遇的機會。
關則富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