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夕暮大稻埕

夕暮大稻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698462
鍾肇政
前衛
2024年12月13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9698462
  • 叢書系列:代理經銷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代理經銷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鍾肇政唯一未出版之長篇通俗小說《夕暮大稻埕》!



      在那五光十色的繁華大稻埕,電影辯士兼導演吳臨風在此邂逅了他心中的最佳女主角。命運作弄人的是彩玉、彩雲、彩霞三人相繼出現在他生命之中,到底誰才是他真正的第一女主角呢?



      就讓我們隨著淡水河的長流娓娓道來。


     





    代序-大稻埕憶舊(節錄)



    觀音山落日

    淡水河的嗚咽

    一百萬的查某

    彩玉和彩雲

    臨風和娜娜

    港町大水之夜

    九間仔街的激情

    五月十三迎城隍

    魂斷台北橋

    愛的旅途

    啊,青春只有一次

    肉彈三勇士的震撼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尾聲



    ?





    代序



    大稻埕憶舊(節錄)




      遙遠的記憶



      立意要寫寫大稻埕,不知起於何年何月,該有好一段歲月了。



      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我幼小時曾經在那裡住過幾年。那也幾乎是我開始有記憶的日子──那以前的記憶是更少更少,即使是大稻埕的這一段,也還是那麼少那麼少。



      儘管少,可是有幾樁印在腦海裡的,卻那麼鮮明。例如大水的記憶。那一條「港町」──該是日本人來了以後才取的名字,顧名思義,正是港口邊的一條街路──路窄窄的,兩邊住家高出路面該有四五尺吧,我若站在路面,屋基比我還高出許多。那樁大水的記憶裡,這條街路全是水,有人在路上撐船──只是一塊門板樣的木板,也有小販站在那種門板上面沿街叫賣。可以想見,把屋基墊得那麼高是為了出水時避免屋裡淹水。



      我就站在石階上頭,像常見的那種「亭仔腳」上看著滾滾大水,和偶而路過的那種木板船。我也還記得,有時到屋後大水門邊去看看從那關緊的巨大鐵門下及門縫湧進來的翻滾的水。可以想像這時後的河水必定氾濫著,一片排水倒海而過的濁濁洪水。當然,只要我爬到那面防水巨牆上,便可以看到那種壯闊的景象,可是一個學齡前的小孩,自然不會被允許上去一賭究竟。



      記憶裡屬於那裡的事情不多,大抵都是生活上的若干細節。那時似乎是大稻埕很繁華的昇平年代,台北也開始有自己的流行歌曲,大陸電影常在大稻埕幾家電影院上映。「烏貓」「烏狗」成了流行語,意思應是「摩登女人」「摩登男子」吧。阿姨抱養的表弟不知怎麼學來的,常常唱一支流行歌曲,我也不知不覺學會了。那是叫〈月夜愁〉的一首流行歌,該是作曲家鄧雨賢紅透半邊天的年代。至於電影,我好像常常去看。例如阿姨就有過不少次,塞給我一顆「五選」(五分)的鎳幣說:「阿政,去看影戲」。有一次,一家人走在街路上,我竟然讀出了街角一塊板子上的電影海報的三個字「三姊妹」,使大人們嚇了一跳,嘖嘖稱奇之餘,把我誇讚了一番,八成是因為我還在學齡前的緣故吧。



      不過我倒更喜歡日本的「?????」(劍鬥片),而來自大陸的《火嬈紅蓮寺》,自然也成了使我深深入迷的片子。記憶裡,此片好像分成好幾十集,雖然無法全部看,幾個驚心動魄的鏡頭,在六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清晰地印在腦海裡。幾個名「辯士」(在銀幕旁為觀?說明劇情的人)的名字,我也耳熟能詳。永樂町的「永樂座」,太平町(今延平北路)的「台灣第一劇場」「太平館」等影院都是我常光顧的地方。另外,「裏驛」(後車站)的「大舞台」是專演歌仔戲的,是母親與阿姨常去的地方,我也被帶去過幾次。



      華屋瓦礫 人世滄桑



      那年,我決定要寫大稻埕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到故地去做一番巡禮。其實,在成年以後的歲月裡,無端地興起懷舊之思也不知凡幾,甚至有了機會我總會去看看。光是「港町」這個名稱,就已夠使我心中萌生一種含有浪漫意味的念舊情懷了。可惜歲月匆匆,倏忽間人也垂垂老矣,實際重履斯地的機會,除了戰後初期曾經有過幾次之外,竟然是一片空白。直到七○年代末期,我得機在台北擔任了一項編報紙副刊的工作,每周上北兩次,這才有了張羅一點時間的機會。我確曾利用那樣的時間,命豪兒開車陪我去過。第一次,記憶裡的「石橋仔頭」,和那兒的一所派出所,以及從派出所繞進去出到永樂町、永樂座的路已經面目全非了,遍尋不著。第二次雖然出到改稱為迪化街的永樂町,以及城隍廟、永樂市場等地,也從那條古色古香卻依然繁華的狹窄街道穿過去,還是未能找到「港町」,僅發現到城牆早已拆?,變成一條河邊大道,遠非昔日景觀了。



      幸好有了也是港町人的老友莊永明,願為我當嚮導,而另一位老友文經社的吳榮斌也表示願意相陪,於是我多年宿願終究獲償。我們來到了港町,也找到昔日我們一家人住過的舊房子──嚴密地說,那是猷舍住的前面部分──雖然港町依舊那麼窄,屋基也還是高出路面許多,斜對面的陳天來宅更將舊日風華保存著,然而大體而言,仍然只能說一聲面目全非了。左鄰的怡和行成了一座方塊型巨廈,對面曾是一大群女士撿茶的矮陋瓦屋也消失無?,換成了樓房,一切的一切,硬是把印象裡矗立雲表的陳宅給比下去了!



      我不敢聲張,但?心裡翻滾不能自已。面臨人間滄桑,白雲蒼狗,只能偷偷地長嘆一聲「逝者如斯」而已。可是這還只是一個開頭。我們沿街往北走,很快地來到李春生大宅。心裡早有面對人世無常的準備,但是李宅所給予我的,只能用「衝擊」兩字來形容。永明帶著我踩進故宅裡的巷道,牆頹屋陷,瓦礫處處,根本已不僅僅是面目全非的景況而已!



      怎麼會這樣呢?



      在瓦礫堆裡穿行之際,我們看到了一紙告示貼在一面牆上。大意說:房子要改建,正在拆除中,請勿接近,以免危險云云。屈指一算,這是一九八三年秋間的事,已有八、九年那麼久,新廈應該早就蓋起來了。那以後我未再有機會前往一探究竟,然而可以想見,縱能找到那所新廈及舊居,昔年風貌必是無從追尋的了。



      幾句題外話



      在劇忙中斷斷續續地寫這篇蕪文,不知不覺成了我的生命史中的一頁,而且似乎拉拉雜雜的。但是,執筆寫「夕暮大稻埕」的心理、生活背景大體就是這個樣子,也就顧不得又臭又長了。



      本書的時代背景,應是一九二○年代,但我未作明確交代。這個年代也正是日據時代中期,以抗日意識為凝聚點的「文化協會」(一九二二),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文化抗爭活動的時代。港町也曾是那些抗日志士、文化鬥士活動的中心之一。永明即為我指出,文協常用來充作集會或辦演講會的房屋舊址所在,它與我們一家人住過的屋子不過一箭之距。在本書中穿插這些志士及他們的活動,是極為輕而易舉之事,但是我沒有這麼做,甚至諸多人物中連一個日本人也沒有,並且情節還採取較通俗的方式。



      其所以如此,自然有原因。由於有人認為我只能寫那種日據時代與抗日意識的作品,甚至還有人不憚於認定我是藉此來取悅、討好當道的!



      如果說,我太在意這種近乎曲解或者說攻訐的外界說法,那也不算太離譜,不過我原先倒以為沒有那些志士、鬥士,照樣可以表現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然而,到頭來我仍然不得不承認,如此一來對於歷史脈動的掌握方面,便不免有所欠缺了。



      ──這些,說來還只是題外話罷了,多說無益,縱然不無若干遺憾在心,也只好如此了。



      趁這引出一些記憶之便,我還要再附帶一筆。本書是去舊地巡禮後於次年(一九八四)執筆的。記得那一天我們去港町之後(也許之前)還到博物館去看了剛出土的「卑南出土文物展」。我被那些形形色色的土器、飾物之類狠狠地敲動了心絃,異想天開地竟萌生了撰寫以卑南考古為背景的作品,這便是我繼本書之後有「卑南平原」一書執筆的張本,當然,這些更是「題外之外」的話了。


    一九九二年四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