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從早期臺灣由南往北的開墾發展中,嘉義市地處富饒的嘉南平原心臟地帶,自古以來便是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早期來臺開墾的移民,與當地族群結合落地生根,共同經歷大航海時代的荷西時期、清領開墾及日治時期,多元文化交融,孕育出特殊、豐富的文化底蘊。
嘉義市九華山地藏庵,又稱為北嶽殿或地藏王廟,主祀地藏王菩薩,為臺灣目前所知最早主祀地藏王菩薩的廟宇。根據地方傳說,最早是安徽九華山信眾,因追隨鄭成功部隊,便護持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渡海來臺,起初未有固定祭祀場所,清康熙中葉才擇定於現址建立佛堂供奉。
地藏庵過爐儀式始源相當晚期,據說是因應日本時代「神佛歸天政策」,全市多數佛像被集中於地藏庵祭祀,戰後各廟宇請回原祀佛像時,紛紛創立爐主會辦理祭典。1946年,地藏庵相應成立總爐會,以應祭祀活動所需,鼎盛時期據說有30幾座香爐於民間社會流傳。如今,改由九華山地藏庵主辦,配合過爐活動之四大附屬團體,包括有轎班會、音樂會、大鼓團及將爺會等,相關儀式完整且豐富,對在地民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動。
與一般民俗活動不同是,地藏庵過爐儀式,除有大鼓團、將爺團等傳統表演藝術型態外,還融合東西方陣頭,有音樂團,管弦樂團加入,已傳承78年。九華山地藏庵在歷屆董監事會帶領下,秉持地藏王菩薩慈悲救苦精神,集結眾人之力,濟弱扶傾,不遺餘力幫助清寒貧困學子、救濟弱勢家庭等社會公益與慈善活動,同時更投入信仰維護與文化傳承工作,積極傳遞社會善信力量。
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於2021年公告登錄嘉義市民俗,為本市極具代表性民俗文化資產之一。如今,透過專書蒐集出版,期許將地藏庵的歷史文化、信仰表現,以及各爐會團體投入信仰也投入藝術創造的文化特殊性,完整地呈現出來,讓更多人認識本市的信仰文化,瞭解在地精神,也期許未來能成為教育推廣素材,讓慈悲良善的民俗文化資產永續傳承。
?
嘉義市市長? 黃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