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嘉義市是一座有歷史、有感情、有故事的城市,自古以來,地處富饒嘉南平原心臟地帶,是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早期來臺開墾的移民,與在地族群結合落地生根,經歷大航海時代的荷西時期、清領開墾及日治時期發展等,累積多元精采的民俗文化,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底蘊。
嘉義城隍廟自早即香火鼎盛,並與民眾生活脈動息息相連。最早於康熙54年(1715)由諸羅知縣周鍾瑄發起捐俸創建,經歷多次重建,現今的城隍廟係於昭和15年(1940)重建竣工,2015年升格成為國定古蹟,保存包括全臺城隍廟罕見御匾「臺洋顯佑」、王得祿獻贈「道宏化育」匾及晉江龔道南所獻大算盤等許多珍貴文物。
城隍廟是嘉義地區信仰重鎮,其中,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的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係自清代以來便有流傳的民間傳統。嘉義市習俗認為:「城隍廟開普、地藏庵收普」每年農曆七月一日開始,由城隍廟普度開始,各個庄頭接著輪普,最後至地藏庵結束普度。此時,城隍爺再出面進行夜巡暗訪,促使各無形眾生不要在外遊蕩,各歸本位。城隍廟的中元普度,以道教科儀開啟祭祀,月中也透過佛教法會安頓無形魂體,農曆8月更舉辦有綏靖、聖誕等,整體信仰活動長達一個多月,吸引大量民眾襄贊參與,是本市重要民俗特色。
為此,本市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21年公告「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為嘉義市民俗文化資產。為延續這項數百年文化基業,城隍廟與九大柱信眾,每年投入許多心力籌辦活動,積極闡釋忠孝節義、明是非、辨善惡等普世價值,並思考向下深根,吸引青年人投入與傳承;
為延續如此豐厚百年文化基業,讓社會大眾對嘉義城隍廟與其相關無形文化資產有深入認識,遂策畫出版本書。期許社會大眾能藉此認識城市文化肌理,深厚共同文化情感,一起見證本市歷史榮華。
?
嘉義市市長? 黃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