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嘉義地區家將文化興盛,素有「家將窟」之稱。早期台灣社會,各聚落大廟會活動,地方民眾為了榮耀神明、奉獻自己、服務大眾,裝扮八家將、什家將,加入家將團,勤奮演練,以在迎神賽會時,為地方添加光彩,展現對信仰、對神明的虔誠與尊崇。
家將原本是民俗信仰產生,但受到環境變遷影響,部分家將團體傳出負面印象,導致社會一度產生誤解與憂慮。為鞏固良好文化環境,破除汙名化與負面印象,近年來,本市不僅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上,給予正面支持及鼓勵,2022年並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動「全國家將文化祭」,讓更多人正確瞭解家將文化本質,弘揚良善的傳統家將文化。
過溝仔震安宮原名為「五安境廟」,興建於清道光年間,奉祀五府王爺,又稱「五安境王爺廟」。光緒2年迎請境內香火頗盛且靈驗的玄天上帝至廟中奉祀,並改名為震安宮。為了籌備玄天上帝出巡,震安宮在地信眾,於廟旁成立振祐堂八家將,禮聘鄰近的慈濟宮振裕堂蘇金山與陳元成等老師來指導,成為嘉義市第二間「振」字脈系的家將堂館。
振字八家將的傳承遍布全台,北至基隆、南至屏東,皆可見其身影,海外還傳承至馬來西亞。2018年馬六甲仈靈殿成員,特別來嘉義拜師學藝,之後於馬六甲成立振善堂,透過振祐堂的教學傳播,促使嘉義振字八家將,文化輸出至海外華人社會。此外,許多地方縱然不是振字八家將的傳承系統,也因為有服裝、頭盔、草鞋等裝將設備需求,前來嘉義請求藝師協助製作。晚近,台灣社會逐漸重視家將文化,振祐堂特殊坐炮傳統,更成為鎂光燈焦點,有許多攝影師更因拍攝振祐堂坐炮,榮獲世界級攝影比賽獎勵殊榮。
本書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系列叢書之一,是為保護無形文化資產進行調查研究的推廣成果,冀望為台灣家將文化留下更多的珍貴基礎資料。同時也借重這系列家將叢書,讓世人重新看待家將團體,為嘉義市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的傳衍蓄積熱情,貢獻己力,共同締造城市文化的榮耀。
嘉義市市長? 黃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