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惡世界裡的抒情:清末民初詩學研究

惡世界裡的抒情:清末民初詩學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9189
曾守仁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5年1月07日
173.00  元
HK$ 155.7  






ISBN:9789863509189
  • 叢書系列: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332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末文士們被迫成為民國之遺民,在現代╱惡世界的情境裡,為何還要抒情(寫詩)?本書擇定樊增祥、沈曾植、易順鼎、王國維等個案,緒論則及於陳三立──他們的抒情自我分別呈現出樂、哭、怒、悲、慟等的精神癥狀,詩歌裡滿溢著「現代的感覺」,堪堪表現出「不壓抑的現代性」。抒情是風雲時代激盪下的天風海濤之曲,也是詩人感官情意昇華的抒情靈視,更是見證苦難的幽咽怨斷之音,成為賴以傳世的幽微心曲─詩是危機狀態下的語言。


     





    目次?? ?

    圖片目錄



    導論 世變與抒情

    一、到今日山殘水剩

    二、此身合是詩人未?

    三、晚清「新」詩學

    四、末世之試煉�情:以抒情傳統為方法

    五、抒情之必要:本書問題與章次



    第一章 詩之「餘」:樊增祥的「新」詩學

    一、引論

    二、餘之餘:豔情與滑稽

    三、餘與有:以舊人物而詠新世界

    四、慷慨有餘音:詩史的變奏

    五、結語:不壓抑的現代性



    第二章 支離瘣木撐風煙:論同光魁傑沈曾植

    一、乾淨土與惡世界

    二、詩以史為

    三、脫縛、解執與「活」六朝

    四、乙盦「示疾」:末世的瘣木詩學

    五、結語



    第三章 惡之華:易順鼎的抒情挽歌

    一、引論

    二、凄豔鬼語:異化的抒情

    三、人天俱淚垂:悲劇的展演

    四、法華一部即離騷:末世裡的抒情.

    五、結語



    第四章 悲歡零星:王國維的現代斷零體驗

    一、睜眼看世界

    二、天眼的超越:觀(堂)對現代之超克

    三、死之凝視:現代的斷零體驗

    四、結語



    第五章 悲劇之�隻眼:王國維的視覺現代性

    一、引論:現代的迫近

    二、凝視死亡:欲的解脫

    三、詩人之眼:人間的詩學救贖

    四、悲劇的視角:成為文化託命之人

    五、結語



    結論 遺與餘:餘與有



    徵引文獻

    圖片出處

    索引





    ?





    跋?? ?



      2024年6月,疫情後重訪義大利。矗立於聖彼得大教堂廣場(St. Peter’s Square)上的難民船塑像令我印象深刻。有別於以白色大理石為基調的教堂與廣場建物,名為《Angels Unaware》黑色的青銅雕像尤其顯得突兀,船上匯聚的140位難民,遷移流徙於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再現了人類史重複的苦難。隱身於當中的天使僅露出一對翅膀,而朝向大教堂的船身,似乎隱喻著微渺希望。Unaware或意謂著流人前途未卜的將來,或者也暗示著人們應該以更開放的胸懷來接納陌生人,因為無人所知曉的天使即隱伏其中。



      米蘭大教堂(Milan Cathedral)裡,再次凝視著聖者St. Bartholomew的雕像。被剝去皮膚,露出筋脈、血管、肌肉的殉道者身體,在雕刻家Marco D’Adrate 的手下已非鮮血淋漓、支離破碎的可怖之態。盡去表皮的遮蔽之後,展露賁張的血脈、或顯或隱的骨骼,隨著身體各部位而起伏的肌肉組織,復以完美比例的S型站姿身軀挺現一切,經由藝化之後,本質(Essence)噴薄湧現而出,透顯柏拉圖絕對的理型(Ideas)。痛昇華為美—我想著,這正是王國維所企慕的壯美;美足以止痛,即是其所追求的美術之功。



      彷彿是本書的兩個主題,苦難與詩歌。



      學術這條路很孤獨,但並不寂寞。這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鄭毓瑜老師的期許與催促,不僅是出版上的,老師對抒情理論的補充,自也有理論思辨上的精進與提點。我也要感謝張淑香老師領我進了抒情傳統之門,老師對抒情本質的粹煉,有其敏銳的直感;黃錦樹老師教會了我如何看問題與思考,追問抒情主體與邊界何在,形構了本書的問題視域與方法。學術研究的路上,得力於太多師長的協助與啟發,感念廖棟樑老師的拉拔、曾守正老師的關懷、陳國球老師的善解、蔡英俊老師的引導、顏崑陽老師的訓勉、廖肇亨老師的提示,在不同的階段裡,刺激了本書的思考,深化了問題的層次。



      無法不記得這些年身邊勞苦功高的助理們,全帆、子恩、旻亨、雅婷、仕軒,包辦了所有計畫的庶務,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專注在研究與教學;培凱視託如己務的態度令我感動;琬紫、鈴棋跨校持續的協助與支援;劉宇體貼我需書恐切,總是第一時間幫我借好借滿,十分感謝。本書裡的各篇受惠於國科會的補助計畫,後又得到人社中心的出版補助,在此一併致謝!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學術書主編紀淑玲小姐及游紫玲小姐,尤其是紫玲,感謝你以絕大的耐心承接了業務與脾氣,是作者的福氣。謝謝美雲老師設計封面,以動態水瀑的停格表達了抒情的spots of time;謝謝葉瑞芬校長與鄭端容校長,予我行義路以更多的勇氣,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最後,還有我的家人,曉君及兩個弟弟,對我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那一方孤燈之下,謝謝你們極大的成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