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格桑堅參
第一次見到《西藏的天空》主編盧惠娟博士(我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盧老師」),是她為了碩論《阿瑪給給:西藏流亡教育》研究西藏兒童村來到達蘭薩拉,帶了一罈金門陳年高粱來拜訪我們幾位懂中文的藏人朋友。高粱的豐厚醇和,正如盧老師的底蘊越陳越香,加上在熟悉中以「陌生人觀點」的方法重新看見與被看見,那是流亡在外25年的我,第一次酣暢大醉。
第二次見到盧老師,是2009年在瑞士召開第一屆「尋找共同點」的會議,之後每次來台灣都會在西藏國際研討會上見到盧老師。她不僅是控場游刃有餘的最佳主持人,更是策劃每年台灣西藏國際研討會最重要的幕後推手。盧老師從2011年開始參與籌備台灣西藏國際研討會,雖然謙稱自己只是中文秘書,但從申請經費補助、規劃議程、聯繫講座及媒體、……一步一腳印至今天,西藏國際研討會在台灣已經成為西藏、蒙古、維吾爾、香港、中國、台灣、美國、歐洲、俄羅斯等不同文化背景者平等對話、一年一度越來越具有學術性的交流平台。
拜讀盧老師博論大作《一位體制內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跨界之旅——帶著陌生人的觀點重返西藏自由運動》,不由令我深感欽佩。她以一位體制內教師的身份,跨越學校的界限,投身西藏自由運動,並以「陌生人觀點」為方法,在不斷的反思和行動中,追求社會轉化,最終成為一位轉化型知識分子。 這本書不僅僅是個人經驗的敘述,更是對教育、社會運動和個人成長的深刻反思。
盧老師以真誠的筆觸,分享了她在學校和西藏自由運動這兩個不同場域的經歷和心路歷程。 在學校,她是認真負責的數學教師和教務主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並致力於營造公平正義的校園環境。 在西藏自由運動中,她從最初的邊緣參與者,逐漸成為核心成員,擔任雪域出版社總編、《西藏的天空》雜誌主編,並在網路節目狼媒(Wolf Media)中、台北國際書展上為西藏發聲,在每年310西藏抗暴日遊行上也會看到她默默支持的堅定身影。她將教育專業融入社會運動,以「認識西藏」基礎課程和「跨文化理解」進階課程,向大眾傳播西藏的歷史、文化、宗教和政治等知識,並倡導尊重多元、擁抱差異的文化教育理念。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盧老師對教育、社會和生命的熱愛,真誠地分享自己追求公義的「老師我」與「西藏我」的人生故事。 她堅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變人心,並以自身的行動證明了教師可以成為社會轉化的重要力量。 她對西藏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並以堅定的信念和行動,為西藏的自由和人權而奮鬥。 她也在書中分享了她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以及在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智慧。
2021年,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全球大疫期間來到台灣,接下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的重責大任。我永遠記得盧老師跟我說:「基金會的每位董事長都有自己的助緣,相信在達賴喇嘛尊者的加持護佑下,你也會有很好的助緣完成尊者的圓滿事業。」事實上確實如此,我相信,這本書也是盧老師在因緣俱足下榮耀達賴喇嘛尊者圓滿事業的里程碑。這本書對於所有關心教育、社會運動和個人成長的讀者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更是對西藏自由運動的一本重要且具有學術價值的好書。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
格桑堅參
2024 年 10 月 吉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