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舊稱大員)一帶築熱遮城起,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隨著政治的更迭,多元民族的衝突與融合,使得臺南擁有豐富的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
?
面對日新月異的文化變遷,著手調查與採集是當務之急,透過文獻整理、文字撰述及田野調查,藉以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
?
《臺南文獻》第26輯的專題為「民俗與文化景觀」,學術論文收錄〈〈迎媽祖〉版畫創作的突破性與對臺灣民俗文化資產的聚焦〉、〈從製糖到保修-善化糖廠的動態保存初探〉、〈二戰時期白河戰俘營人群及場域之探究〉、〈龍崎區有應公信仰及其特色〉四篇論文。另文化專欄有〈臺南鹽業文化景觀的芻議〉一篇。田調與報導有〈誰是曾文溪渡槽橋的真正設計者〉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