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漫步裡的台灣美術:藝術偵探帶路,繪見名畫裡的時代【加贈獨家視覺限量珍藏畫卡】

漫步裡的台灣美術:藝術偵探帶路,繪見名畫裡的時代【加贈獨家視覺限量珍藏畫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80863
藝術蝦
遠流
2025年1月17日
227.00  元
HK$ 181.6  






ISBN:9786264180863
  • 叢書系列:台灣圖典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圖典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繪畫史











    畫作,宛如一張張通往不同時空的門票,

    提示著「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



      這是一本致敬台灣美術史的書,

      也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島嶼藝遊。

    ?

      從繁華市街到小鎮鹽地,從古蹟建築到日常光影。

      台灣畫家「藝術蝦」讓你我看見──

      「美術,不僅是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是生活記憶的延續。」

    ?

    本書特色



      ●不只是美術史,而是沉浸式的「歷史旅行」體驗──

      「如畫的風景」,現在還存在嗎?以「旅繪」見長的台灣畫家藝術蝦,別從歷史介紹和實地踏查的角度,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的美術創作軌跡。全書由「遊覽美術史」和「主題式散步」穿插構成,不僅探尋過往,也讓人看見當代的風景。



      ●從1920、1970年代的美術運動,探看社會變遷中的藝術狂潮──

      1920與1970年代,分別是「新美術運動」、「鄉土美術運動」風起雲湧之際,也是社會劇烈變動、激發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的提問,為藝術創作帶來巨大的能量與養分,形塑出那一代人獨特的風景觀。五十年過去,我們今日的生活場域,又是什麼樣貌呢?



      ●用「藝術偵探」的眼光,尋訪畫筆下的風土台灣──

      淡水的紅色波浪是哪些建築?貧瘠的鹽分地帶何以誕生最生猛繽紛的畫作?那些「在何處作畫?為什麼這麼畫?」的細節,唯有親身走訪才會豁然領悟。書中開展一趟趟的漫步記行,彷彿延續畫家的寫生傳統;沿路掇拾的景物密碼,更是有如偵探解謎般的驚喜。



      ●向名畫致敬!「再發現」今日的風景

      前輩畫家們走過什麼樣的大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再發現」今日的風景?本書作者透過漫步訪查,尋找美術史上經典畫作的寫生地,並進一步以當代視角同題作畫,致敬〈南街殷賑〉、〈淡水夕照〉等名畫作品。相互對照,詮釋出屬於此刻的時代風貌。

    ?

      透過散步,

      將今日與過去串連在一起……

      過去的故事,就在我們的踏查中,

      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藝術蝦

    ?

      書籍簡介

      從1920年代的新美術運動,到1970年代的鄉土美術運動,台灣的藝術家們在不同時代的風景中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大稻埕的繁華市街、淡水的紅色波浪、新竹的丘陵風光、鹽地的露天畫廊……這些,都成了畫布上的「景物密碼」。



      一名隱於市井的藝術偵探,藝術蝦以作家與畫家的雙重視角親身走訪,試圖解讀這些筆觸裡的祕密:前輩畫家們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作畫?在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下完成了這些作品?從郭雪湖、陳澄波、李澤藩、席德進,到被遺忘的女性畫家,藝術蝦循著他們的風景足跡,不僅挖掘了歷史記憶,更以當下眼光,重新審視台灣的風土之美。

    ?

    走讀推薦



      B6速寫男Mars|速寫藝術家

      沈奕妤|印花樂共同創辦人

      林秋芳|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高素寬|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黃震南|作家、活水來冊房主人

      潘家欣|詩人、作家

      鄭開翔|畫家、圖文作家

      蕭瓊瑞|成大歷史系所名譽教授

      橘手之勞 Jerry Orange|插畫家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漫步裡的台灣美術》正是以漫步的心情,走覽、再現了歷史的深度與重量。──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台灣美術史學者

    ?

      有些地景數十年依舊,也有些物換星移……不變的是畫家對土地深情的觸動與凝視,並透過手繪傳達情感,在當下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尤為難得。──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

      他用這種非學院派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藝術創作可以如何融入日常……對讀者來說,這是台灣美術史的一個全新入口。──高素寬�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

      在我眼中,藝術蝦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文青」。他的繪畫作品令人讚嘆,而他流暢優美的文筆更是讓人欽佩。──B6速寫男Mars�速寫藝術家

    ?

      書中梳理近代台灣西畫脈絡,輔以全新動人畫作,彙整百年不衰的寫生地點。值得專業畫家或是業餘愛好者詳讀再三。──橘手之勞Jerry Orange�插畫家

    ?

      空白的藝術史記憶,會讓我們以為自己的文化沒有根基……他幫我們推開了時光走廊上那一扇扇的窗,讓我們看見窗外映照進來的光原來五彩斑斕、繽紛燦爛。──沈奕妤�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品牌創意總監

    ?


     





    自序 走入美術史的方式

    楔子 畫家與洋樓



    1920年代——新美術運動

    Chapter 1 新美術運動的興起

    Chapter 2 美術展覽會的時代

    Chapter 3 水彩裡的生活風景



    1970年代——鄉土美術運動

    Chapter 4 鄉土美術運動的序幕

    Chapter 5 異鄉人的鄉土頌歌

    Chapter 6 美術尋根



    台灣美術花絮——從時代到個人

    Chapter 7 風格起源──印象主義與野獸派

    Chapter 8 被遺忘的畫家們





    自序



    走入美術史的方式




      謝謝你翻開《漫步裡的台灣美術》,本書的誕生要感謝我們家的貓咪「紅茶」。每天早上五點,伴隨著貓咪餓肚子的呼叫聲,我開始了日常,利用早晨安靜的空檔,畫畫、寫作。不知不覺,兩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為什麼想寫這本書?市面上不是已經有介紹台灣美術史的專業書籍了?老實說,這本書並不想重複他人走過的路,我也沒有那個能耐,寫出媲美學者的著作。



      從七○年代鄉土運動興起至今,台灣美術史研究開枝散葉,優秀的學者們投入其中,帶來非常豐碩的成果。不過對大眾而言,美術史仍是個有著距離感的陌生領域,光是看到大量的專有名詞、人名、風格解析,就已經讓人望而卻步了,遑論產生興趣。所以我才有了想用「散步」這個容易讓人親近、理解,進而產生共鳴的方式,來介紹美術史的想法。



      前輩畫家們留下什麼樣的足跡?又該如何在散步的過程中「再發現」屬於今日的風景?這些都是讓我相當感興趣的題材。我將美術史書寫的範圍定調在一九二○、七○年代這兩個時間點。它們恰逢自我認同、社會發展劇烈變動的時期,促使藝術家們思考「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這之中所激發出來的能量,為藝術創作帶來養分,也形塑出那一代人獨特的風景觀。對我來說,美術史如同一個時代的表情,帶我們從更有溫度的角度切入,去找尋今日生活樣貌的源頭。



      再來,我想和大家聊聊「散步」這件事。和一般美術史研究者不同,我是一個業餘的寫作者,主業是工程師,興趣是畫畫。或許正是在這樣「斜槓」的條件下,才有了完成這本書的可能。



      你或許會覺得這樣的說法很奇怪,不是專業研究者,又能怎麼「寫」美術史?其實,我所做的並不是專業史學的田野調查,而是將那些早已發表的內容閱讀吸收後,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轉述、表達出來。斜槓帶給我的是不一樣的「敘事方式」。透過散步,將今日與過去串連在一起,並透過水彩創作,開啟與前輩畫家們對話的可能,這是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



      我花了半年的時間,先完成美術史的書寫後,才開始我的漫步旅程。沒想到,這部分遠比敘述美術史還要難呀!請試著想像,要找到可以連結美術史的散步主題,切入的角度還要不一樣,真的非常燒腦。



      讓我苦思最久的,是關於洪通的介紹。洪通畫的是幻想作品,從未涉獵風景畫,沒有寫生地可以踏查。後來,我從洪通曾經在廟前樹下掛畫供路人參觀這件事出發,開始找尋他的「露天畫廊」,並以此為起點,一路走訪到他曾經生活過的海邊鹽村,進而了解是什麼樣的土地,孕育出如此原創的藝術。而這樣的土地,也曾經生長出被後人稱為「鹽分地帶文學」的璀璨花朵,讓我有幸找到從不同角度切入的可能,也才有了「漫步鹽分地帶」這場難忘的旅程。



      其實,寫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能夠更認識我們的美術史。我常常想著,如果隨意攔下一個路人,問他台灣美術史,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說:「那是什麼?我不是很清楚耶。」厲害一點的,或許會知道陳澄波是哪位。但如果改成問對於西洋美術的認識,那麼很多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講出梵谷(Vincent van Gogh)、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等知名畫家,而且或多或少都聽過梵谷所經歷的各種苦難故事。



      我想表達的是,台灣美術史需要不斷的被傳誦,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散步本身,便是我想要分享的一種認識美術史的方式。或許看了這本書的你,會跟著書中的漫步地圖,走入美術史發生的現場,然後恍然大悟的說:「喔,原來大稻埕和淡水是從前台展熱門的寫生地呀!」「原來猴硐除了礦業文化,還有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的足跡。」「新竹真的不是文化沙漠,它的舊城區有李澤藩的鄉土記憶。」……



      我認為,過去的故事,就在我們的踏查中,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感謝每一個同意畫作和影像授權的單位與老師,也感謝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教授對於內容的指導,感謝遠流出版與國藝會。正是有許多人的協助,《漫步裡的台灣美術》才有了面世的可能。

    ?
    藝術蝦 二○二四年十二月,寫於台南家中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