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由於歐美先進工業國家出現以複合裝甲取代傳統鋼板為主力戰車之裝甲,加上紅外線、雷射與熱影像儀之先進觀測瞄準科技,以及戰車自動化火控系統的出現,冷戰後期興起一股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風潮,然此潮流由西向東擴延至日本、俄羅斯、南韓與印度。因此,全球在1980年代後遂進入第三代主力戰車的新年代。
雖言1980年後全球即已進入第三代主力戰車之年代,不過,時至今日,全球真正具有研製這種先進戰車的國家並不多,其中或有尋求技術支援而發展的產品。儘管如此,當前稱得上第三代主力戰車的款式主要有美國的M1艾布蘭系列主力戰車、中國的99式、VT-4與15式主力戰車、俄羅斯的T-90主力戰車、德國的豹2系列主力戰車、法國的AMX-56雷克勒主力戰車、英國的挑戰者1型與2型主力戰車、義大利的C1公羊主力戰車、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主力戰車、日本的90式與10式主力戰車、南韓的K-2主力戰車與印度的阿瓊主力戰車,。然此11個國家所研製的第三代主力戰車正是《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所欲探究的重點。對此,本書主要從以下三大面向論之:
其一,發展沿革。本書所論之第三代主力戰車首先所要探討的重點是上述11個國家之各型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發展歷程,其中包括研製的原因、歷程、測試與服役,乃至於生產數量、外銷與其開發過程所遭遇的困難。
其二,作戰性能。當前各國研製第三代主力戰車之裝甲防護力與噸位,以及配備的發動機與戰車炮,乃至觀測瞄準儀器與火控系統或有不同,以至於作戰性能各有所異,然此也是《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探究的重點之一。
其三,改良升級。為因應反戰車武器之精進,以及在軍事科技日新月異之情況下,上述11個國家都有對其所研製的第三代主力戰車均有改良與升級之作為,然此亦是《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需要探討的主要內容之一。
最後,基於單憑文字敘述難以真實地展現軍事武器之面貌,因此,為求能加深讀者對各國第三代主力戰車之印象與了解,《全球第三代主力戰車》一書還運用專業的美編軟體,而將超過600張之相關內容的黑白照片適當地編輯於內文之中,且附加簡要之圖說,以求讀者能有更好的閱讀興趣與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