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心理學家的工具箱: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 (增訂版)

心理學家的工具箱: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1475718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萬里機構
2025年1月20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621475718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3 x 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心理勵志 > 情緒/壓力











      本書是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繼《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師:20個負面情緒管理法》的第二本著作。緊接前作的「助人自助」概念,本書以輕鬆易明的方式,配以生活化的例子,引用專業的心理輔導技巧,讓讀者掌握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協助自己和親友有效覺察、表達、傳遞、宣洩和疏理內在的情緒,使其找到希望與力量面對生活上的挑戰和挫折。



      增訂版擴充為五大篇章,第一章:關於情緒疏導及人際連繫;第二章:具疏導效能的溝通技巧;第三章:工具精讀~如何才能好好聆聽、好好提問、好好回應?第四章:回應負面情緒,活用疏導技巧;第五章:心理危機的干預及疏導技巧



    名人推薦



      萬家輝 (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前主席)

      李敏 (導演/編劇/小說家/媽媽/心理學碩士/輔導心理學碩士生)

      郭倩衡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前主席)


     





    002 推薦序一 (萬家輝)

    003 推薦序二 (李敏)

    004 推薦序三 (郭倩衡)

    008 增訂版前言



    第一章:關於情緒疏導及人際連繫

    012 人的情緒問題:從社會現象說起

    015 情緒,我們如影隨形的原廠設定

    017 認識情緒,組織理性

    019 輔導、心理治療與疏導

    022 生活中的情緒疏導



    第二章:具疏導效能的溝通技巧

    028 本書情緒疏導工具說明

    030 如何能有效疏導個案的負面情緒?

    036 回應及處理情緒的信念與態度:

    ? 同理 (Empathy)

    ? 真誠不批判 (Non-judgmental)

    ? 無條件關注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053 回應及處理情緒的微技巧

    ? 主動聆聽 (Active listening)

    ? 釐清 (Clarification)

    ? 複述 (Paraphrasing)

    ? 感受的反映 (Reflection of feeling)

    ? 簡述 (Summarization)

    082 回應及處理情緒的語言與非語言

    ? 專注行為(Attentive behaviors)

    ? 正向語言(Positive languages)



    第三章:工具精讀:如何才能好好聆聽、好好提問、好好回應?

    100 好好聆聽

    110 好好提問

    118 好好回應



    第四章:回應負面情緒,活用疏導技巧

    130 沮喪:感情路上跌跌碰碰的女士

    142 矛盾:站在「去或留」之間的中年男士

    154 無助:疫情下孤立無援的應屆DSE 考生

    166 內疚:樹欲靜而風不息 子欲養而親不在

    177 失望:感情上有所缺失的女教師

    189 孤寂: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裏面而在許多人中間。──三木清

    202 自責:為家人擔憂,工作失誤而自責,想找男友訴苦卻不得要領

    213 空虛:仍未成家立室的壯年男士



    第五章:心理危機的干預及疏導技巧

    226心理危機的干預



    238 總結

    239 作者名單





    增訂版前言



      2019年構思《心理學家的工具箱: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時,旨在給大眾介紹一些心理學家運用的微技巧,幫助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並應用這些技巧,以促進積極的人際溝通。該作品出版後,榮幸地獲得諸多同行的支持,並成為多所大學課程的參考資料。



      然而在這幾年來,我們的心理健康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香港心理?生會於 2023 年發起「全港抗抑鬱測試大行動」,並與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進行的相同調查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香港市民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香港心理衛生會,2024)。調查還發現,那些不向專業人士求助的受訪者,其整體抑鬱及焦慮程度普遍高於願意尋求幫助者,且男性對於主動尋求支持的意願低於女性。此外,「2022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的研究小組,於2022年公佈的「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顯示,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平均分數連續五年未達標(心晴行動慈善基金,2022)。



      在主動尋求和獲得專業支持之前,受到心理困擾的個體往往表現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行為特徵,例如情緒波動加劇、睡眠和食欲變化、缺乏動力和目標感,以及難以放鬆等。在此階段,若能夠得到朋友或家人的關心與有效疏導,將有助當事人感受到支持,並勇於積極面對困難。



      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認知不止是地區以至全球政府的倡議,更是我們作為輔導心理學家的使命之一。追本溯源,心理學其實有三大使命:治療人的心理問題、使人的生命更豐盛,以及鑑別和培養人的才華(Snyder et al., 2010)。可是在過去百年間,大部分的研究焦點都放在發掘和治療心理問題,忽略了即使沒有精神或心理病的普羅大眾,也可運用心理知識鑑別與及培養人的才華,和實踐使人的生命更豐盛的使命。



      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是一門助人的專業,人在被問題困擾之際,也許感到彷徨無助,未有辦法憑藉自身的力量擺脫困擾和找到解難的方法。 透過輔導與心理治療,心理學家協助求助者探索一些被忽略的、被遺忘的和被抑制的內在資源,使其得到啟發、勇氣和希望,從而開展新的想法、行為或感覺,積極地改變。作為輔導心理學家,我們以優勢為本,提倡心理防禦,除了恆常的心理治療工作外,我們亦關注到近年讀者對認識情緒和溝通技巧的殷切需求。情緒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保護機制,良好的理解與回應可表達同理心與關懷,反之則會破壞與對方溝通的橋樑,讓對方感到不被了解和體諒。



      外來的壓力或許無可避免,但在人際相處中善用一些具實證為本,經臨床經驗提煉的疏導技巧,則可充當人際相處的潤滑劑,協助我們在別人表達情緒時正面和適切地回應。我們一眾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的心理學家,希望透過出版這本著作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們在心理輔導與治療中常用的技巧,也期望讀者可從中學習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 透過適切的回應,而達致更理想的溝通和表達同理。看罷此書與及執行書內的練習,雖然不會讓你立即搖身一變成為專業輔導員,但絕對可以成為更好的溝通者。



      本增訂版不僅保留了原版的核心內容,還加入了幾篇新文章,有更簡潔易明的〈如何聆聽〉、〈如何提問〉、〈如何回應〉,與及當前大眾關注的議題??〈心理危機的干預〉等。



      身心靈健康乃在紛擾世界中珍貴的財富,每個人都有需要被關懷的時候,願我們都能好好照顧自己,再用慈悲和智慧去關懷他人。


    方婷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副院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