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不僅臺灣本島四面環海,澎湖、金門、連江等縣更是與海洋生計相繫、休戚與共。然而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以及傳統的大陸型文化思維,地理的特殊先天條件明顯並未受到國人應有的重視。
誠如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先生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總是背對著海洋。相反的,我們應該學會面對海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總綱》在研擬的前後,鑒於對未來教育方向與成效的期待,於是有「重大議題」進入《課綱》的呼籲。海洋議題即為當時四個重大議題之一。果然在108《課綱》公布之後,融入海洋議題的各種教材開始在教育現場廣泛的出現。
或許是積極參與國際學生能力評比(PISA)、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或是肇因於聯合國在2015 年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刺激與影響,國語文領域教材的選文視野逐漸擴大,教學重心也一步一步地跨越純粹文學、國粹的藩籬,致使「海洋國語文」的觀念涉入教科書和各種升學、公職考試。觀念的提出、教育的實踐足以改變一個社群、一個國族,乃至於成為一種普世的價值。如同自然生態保育運動已是國人的共識一樣,此刻對於海洋議題的學習與討論正方興未艾。
本書分為五個學習主題: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與永續,框架宏大,包羅萬象。在分類、取材方面表現出目前國語文教學的跨時代、跨領域特色,也呼應了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以閱讀測驗為各單元的基礎,通過不同文本形式的設定,展示不同題型、不同提問的評量技巧。雖是類似從題庫摘出作答檢測,實質上卻是兼融海洋智慧的傳遞,以及對於生活的關懷。
曾經,常帶家人到位於基隆的海洋科技博物館,在休閒、娛樂之餘,收穫最多的是:孩子在互動設施的歡笑、瀏覽似懂非懂的海洋知識的好奇和樂趣。閱讀本書,讓人有相同的感動。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鍾宗憲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