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4533
Cindy
寶瓶文化
2025年2月04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4064533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Vision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其他議題











    放下生育壓力,拿回人生掌控權。



    「志願單親故事集」版主最真摯的呼告:



    婚姻,不再是成家的唯一途徑;

    一個家,可以有很多樣貌。



      ▍志願單親是一種選擇!



      曾經,我以為志願單親是走頭無路的備案,

      後來發現,這是對女性最友善、最優質的方案。



      ◆◆◆



      育有兩子、又是一名矽谷科技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

      成長於一個「起手式就是反對」的傳統家庭……



      「沒有結婚生子,你的人生就是失敗的。」

      「你的時間都用在錯的地方!」



      在父母一次次的否定下,她對一個家的想像,就是盡快結婚、生子,但三十五歲的生育年齡壓力與接連的約會失敗,讓她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請戀愛教練指導、滑約會軟體找伴,積極參與社團聚會……所做的每件事,都以「把自己推銷出去」為目標。



      推動「單身生育權」成了我的召喚!



      台灣的單身女性即便凍卵,仍需婚後經伴侶同意才能使用,但美國的單身男女可以透過人工生殖或收養的方式成為父母,多數企業也提供生殖津貼,讓員工能將這項福利使用在凍卵、不孕治療、收養與代理孕母等計畫上。



      最終,她在企業的補助與志願單親男同事的鼓舞下,提起勇氣進行人工生殖療程,選擇以單身之姿自己生養,正式成為志願單親媽媽。



      ▍二○二○年,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用捐贈的精子及人工受孕的方式生下女兒;

      ▍二○二三年,透過美國代理孕母生下兒子,組成一家三口的小家庭。



    本書特色



      ◎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__專文推薦



      ◎李佳燕(家庭醫師)、阿淇博士(YouTuber)、許秀雯(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創會理事長)、陳凝觀(《年代向錢看》主持人)、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鄒宗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理事)、賴芳玉(律師)__感動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Cindy的經歷絕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紀錄,更是一次次與傳統觀念對抗的勇氣表現。在面對社會的質疑、輿論的壓力和法律的限制時,她選擇以溫柔卻堅定的方式告訴我們,「志願單親」並非孤單的選擇,而是自我實現的重要一步。──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



      ◎市面上第一本談論「志願單親」的書籍。



      ◎【建立村莊,組織親友團:如果自己發生意外,孩子怎麼辦?】

      1規劃育兒支持網,準備各種備案:所謂的「避險」,就是事先找好各種備案,並將養育孩子的村莊做大。



      2設立生前信託,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包括「誰來當小孩的監護人」、「誰來管理我的資產」,以及「誰來幫我決定醫療上的處置」。由不同人擔任這三種角色,才能避開利益衝突產生的爭議。



      3告知身世,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透過繪本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故事,在不欺瞞的狀態下,陪伴他們迎接身為志願單親子女的特別人生。



      ◎「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單身為什麼不收養就好?」、「代理孕母多是經濟弱勢?」六篇直球對決,解答讀者對志願單親、單身生育與代理孕母的疑慮。


     





    【推薦序】迷失在家庭迷思中的重新定位

    文◎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 009



    PART1

    與時間賽跑


    分手? 021

    我願意為愛犧牲到什麼程度?又願意拿什麼做交換?許久後才理解,沒有任何一種愛,值得放棄自己去成全。



    戀愛教練? 027

    原來,把最真實的面貌呈現出來,才能更有效率地篩掉那些不合適的人。



    優秀? 035

    我曾經以為優秀的學歷和職涯發展,阻礙了交友發展。漸漸地才看清,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才是我一直扛在肩上的重量。



    過度努力? 042

    「夠努力」成為我的緊箍咒,而努力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成了我在人生大小事上的預設目標。



    約會軟體? 049

    與其往外找愛,不如投資自己。當我們照顧好心裡的那口井,愛就會由內往外泉湧而出。



    沒有結婚生子,就是失敗的人生? 055

    婚姻只是一張紙,它遮不住真實的挑戰,孩子也不會因為表面的完整而快樂。



    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才當父母的? 061

    法律要求女性結婚後,才能使用自己的冷凍卵子,不只沒有保護到任何人,還阻礙著許多人成家的可能。



    婚育脫鉤:我不想要小孩? 067

    曾經,我以為「志願單親」是走頭無路後的備案。後來才發現,這是對女性最友善、最優質的方案。



    一對「有盡頭」的情侶? 074

    結束不一定悲情,它在教會我們人生功課的同時,也祝福著我們開啟下一段美好。



    PART2

    走上「志願單親」這條路


    志願單親,我準備好了? 081

    自己生養,就是一種志願單親。



    傳統的爸媽,竟支持我未婚生子? 088

    擺脫傳統婚姻的觀念,將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換個順序,女兒的出現,療癒我在成長過程中的遺憾。



    志願單親爸爸? 094

    志願單親爸爸需透過捐卵者、代理孕母及仲介三個角色,他做得來,我也可以吧。



    我懷孕了? 099

    懷孕的日子很辛苦,但摸著肚皮裡的小小生命,每天都支持著我往前邁進。



    你老公「同意」嗎?? 107

    台灣女人沒有生育自主權,沒有已冷凍卵子的使用權,連終止妊娠或是結紮,都需要伴侶的同意。



    建立村莊,組織親友團? 112

    雖然不能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在成年後,慢慢建構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村莊」。



    直球對決:「志願單親」不是你想的那樣? 118



    PART3

    成為志願單親媽媽之後


    萬一我沒治好,孩子出生就成了孤兒? 129

    女兒哭的時候,我無法確定有沒有人能抱抱她,還是她只能躺在冷冰冰的籃子裡,獨自哭泣到停止。



    我與我的代理孕母? 136

    他們是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一邊示範著愛的樣貌,一邊為我拼上拼圖中缺失的那一塊。



    養兒才知父母恩?? 144

    愛自己的孩子,是這麼自然的事,為什麼你們會做不到?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51

    為了給孩子最大的村莊,我願意把自己變得渺小。



    卑微的母愛? 159

    那一刻,她好像感應到我說不出口的委屈,以及我們之間不俗的連結。



    「我可能不會愛你」? 165

    沒有人能強迫誰一定要愛誰,不管你怎麼選擇,我都愛你。



    養小孩,「錢」從哪來?? 174

    每一筆短租進帳,都增強了我經濟上的安全感,讓我發自內心地感激。



    領養父母? 180

    我們都在「不要辜負他人對我們的好」之中,逐漸成為更好的人。



    建立成人村莊? 188

    不只育兒需要一個村莊,光是好好活著,就需要一整個村莊的支持。



    把育兒的村莊做大? 194

    所謂的「避險」,就是事先找好各種備案,並將養育孩子的村莊做大。



    PART4

    輿論與質疑


    愛,可以有很多種樣貌? 203

    走向志願單親這條路的人,也可以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



    直球對決: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 210

    直球對決:單身為什麼不收養就好?? 217

    直球對決:代理孕母多是經濟弱勢?? 226

    直球對決:代孕是為了工作不中斷?? 233

    直球對決:代孕是人血饅頭?? 240



    【後記】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248





    推薦序



    迷失在家庭迷思中的重新定位

    田知學(急診醫學科醫師)




      當代社會中,對於「家庭」的定義,早已超越了傳統的框架與想像。《志願單親》一書,正以極具勇氣與智慧的方式,重新詮釋「成家」的可能性。這本書的作者Cindy,用她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單身女性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如何透過人工生殖和代理孕母,選擇性地建構自己的家庭,開啟了「志願單親」這條極富挑戰卻又充滿希望的道路。



      支持單身生育權的必要性



      在台灣,單身女性即使選擇凍卵,卻仍受限於「婚後需經伴侶同意才能使用」的法律規範,這無疑讓許多獨立且渴望生育的女性,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Cindy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家不應侷限於傳統的婚姻制度,而是應該尊重每個人對家庭的定義與期待。正如書中提及,在美國,單身男女可以透過人工生殖或收養的方式成為父母,多數企業也提供生殖津貼,讓更多人得以實現育兒夢想。這樣的法規和福利安排,無疑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



      勇氣與突破的象徵



      Cindy的經歷絕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紀錄,更是一次次與傳統觀念對抗的勇氣表現。在面對社會的質疑、輿論的壓力和法律的限制時,她選擇以溫柔卻堅定的方式,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志願單親」並非孤單的選擇,而是自我實現的重要一步。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愛與責任,並不在於家庭結構的完整,而在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與陪伴。



      重新定義女性的角色



      書中提及,Cindy如何從矽谷的職場菁英,到選擇單身生子,再到組建一個由代理孕母協助的三口之家。這些經歷不僅顛覆了傳統對女性角色的期待,也為當代女性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我們不必在愛情與成家之間二選一,而是可以自主定義自己的道路。



      溫暖的啟發與支持



      《志願單親》並非一本只關注制度與權利的嚴肅作品,它同時充滿了溫暖的故事和實用的啟發。從如何與親友溝通,到如何管理生育過程中的法律和醫療細節,Cindy無私地分享了她的經驗,幫助每一位對「志願單親」感興趣的人找到方向。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選擇,也是無數渴望突破傳統的人的縮影與力量來源。



      對於未來的期許



      這本書最觸動我的,是它的包容與開放態度。Cindy用親身經歷讓我們理解:一個家,不一定要有爸爸或媽媽的標籤,愛的存在形式可以多元,但其價值是無法被削弱的。透過《志願單親》,我們期待未來的社會能更包容多元的家庭型態,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自主選擇人生的權利。



      總結來說,《志願單親》是一本不僅挑戰觀念、打破框架,更能溫暖人心的書。作為一位支持者,我深信,這本書的出版將會成為推動台灣「單身生育權」的重要聲音之一,也會是無數人突破現實限制的靈感來源。我由衷推薦這本書,希望它能為更多人帶來啟發,並讓每一個人看見:成家的方式,原來可以這麼多元且美好。



    後記



    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二○二四年的七月底,當我收到寶瓶文化的寫書邀約時,感到十分受寵若驚。



      畢竟我的本業與專長是科技業的新產品開發,會開臉書粉專純粹只是想以過來人的角度,業餘地為受誤解的「單身生育」觀念做釋疑,補足台灣對這類資訊的缺口,至於自媒體的經營或是公開對公眾事務的表態,是我不擅長,也不在我人生規劃中的事。



      隱私也是一大考量,我不確定書籍的出版,會不會因為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期待,而影響我和家人的生活,這些顧慮都讓我想要打退堂鼓。



      後來,在幾個好友的鼓勵之下,我的想法漸漸轉變。如果寫這本書能補足台灣對「志願單親」這個選項的理解落差,讓未來的單身男女不用重複我過去所經歷的生育焦慮,轉而把精力挪去創造更充實的人生,那麼即便我的顧慮為真,我也願意。



      就這樣,和寶瓶牽起了這幾個月來,難得的緣分。



      ●●●



      還記得那天中午,第一次跟寶瓶的總編輯朱亞君和編輯祉萱見面討論書稿時,亞君總編帶著疼惜的語氣說:「你寫到媽媽的部分,讀起來滿難過的。」



      我停頓了幾秒,一時之間,許多滋味湧了上來,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我的成長過程的確有過許多辛酸,但「難過」並非我想留下的印象。尤其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內在小孩早已長大,那些利用距離當作敷料蓋住的傷,翻開來查看後,其實都癒合了。寫作成為美好的療癒體驗,這是我沒意料到的事。



      真要說的話,「突破重圍中,展現的堅強」才是我希望讀者讀完這本書後,對我這個人的印象。



      當然,難過的心情仍有。在志願單親的旅途中,最讓我難過的,是發現我所寫的並非我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整個世代的集體創傷。



      在我決定開設臉書粉專、分享自己的故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與回饋,他們向我訴說在上一代慣用羞辱的文化陋習中,各自的人生故事,雖然版本不同,吶喊的心聲卻很一致:你寫出了我的委屈,讓我覺得不那麼孤單。



      這些分享讓我很挫折,曾經我以為我的命特別苦,或許有其不可替代、不可抹滅的意義,說不定還能換來另一個人的日子更好過。沒想到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經歷了那些沒有道理的、長久的屈辱與卑微,我好像誰也沒有保護到。



      許久之後我才了解,也許這就是人生的重要功課:所謂的意義,並不是由過去的經歷消極、被動地給予我們,而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無論過去留下了什麼包袱和資產,只要現在的我們願意做出形塑未來的努力和改變,我們就能成為那個未來的一部分。



      ●●●



      而德不孤,必有鄰,當你為一個未來的信念執著地努力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朝幫助你的方式來運行。



      我很謝謝「志願單親故事集」的粉絲們,從不吝惜地告訴我,寫出的故事對他們的意義有多麼重大。許多人直接留言參與討論,也有許多人私訊分享他們獨特的人生見聞。每一則留言,我都用心閱讀、盡力回覆,這些都是自認寵粉的我,與粉絲珍貴的互動機會。



      我也感激幫「志願單親」概念推了一把的自媒體工作者:鄧惠文醫師、陳菁徽醫師、網紅阿淇博士、「飄洋過海的人生故事」版主Jane Wu,以及「糖果家好好睡」的江語嫣嬰幼兒睡眠顧問。



      他們在我的粉專還默默無名時,慧眼識英雄地看到志願單親的價值,每一個誠摯的推廣與邀約,都讓這條在台灣因尚未合法而冷僻的道路,推動起來暖心滿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田知學醫師。在我懷疑是否有人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讀完書稿時,她願意在忙碌的急診日常中,撥空為這本書寫序,表達了對「志願單親」的支持。這般心意對我意義非凡,好像是在告訴我:「I’ve got your back!你就放心去衝吧。」



      田醫師把人與人之間最有價值的禮物「時間」送給了我,而我會竭盡所能在不辜負她對我的好之中,讓內心變得更強大,即便要行遍荊棘路、登上異象山,也要把愛傳出去。



      同樣讓我受寵若驚的,還有掛名推薦的各路菁英,他們對我而言,如同非洲諺語中描述的:「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有了志同道合的人相伴,志願單親這條路就能走得更遠。



      最後,謝謝寶瓶的總編亞君及編輯祉萱,謝謝你們當我的伯樂,協助我在實現「單身生育權」這個召喚的路上,把路踩得更踏實、穩固。套用一句最近流行的話來說:「是你們先看見我的。」



      那個從遠處就能看透人的眼力,有時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其 他 著 作
    1. 最高教養術,媽咪老師的原子計畫:讓最貼近家長心的媽咪老師 Cindy,透過學習正向教養高效管理時間,改寫孩子與自己的人生
    2. Cindy情境式必考多益單字滿分筆記(隨掃即聽「必考多益單字+短句」強效學習MP3 QR Code)
    3. 味感覺醒:回歸原型食物,順應四時的90道家常菜
    4. SCONE悄悄好食的人氣款司康在家輕鬆做
    5. 珊珊護理師的低醣烘焙:餅乾、蛋糕、麵包,45道網路人氣食譜
    6. 九州自助超簡單
    7. 澳門老故事•慢時光小旅行
    8. The Art and Soul of Baking
    9. Lasermonks: The Business Story Nine Hundred Years in the Making
    10.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ers as Movement Educators with Moving Into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