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開店創意學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開店創意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96386
傅天余
積木文化
2025年2月0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4596386
  • 叢書系列:Design+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0 x 13 x 1.8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Design+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行銷











    紙本迷朝聖基地——

    boven雜誌圖書館十週年重磅企劃

    讓你的創意空間成為下個風潮!


    ?


    有概念、有溫度的small businee絕對是浪漫的,但boven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了一條路。

    ——杜祖業




    boven雜誌圖書館,一間位處臺北東區黃金地段、收藏超過五萬本雜誌的地下室,藉由租借雜誌的「秘密讀者俱樂部」形式,讓世界各地創意人士包括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深澤直人、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KIMIKO、香港電影美術指導及導演文念中、英國雜誌《MONOCLE》的編輯團隊等慕名而來,於此尋找創作靈感。



    「boven是如何辦到的?」、「當初為什麼會有人想創辦這樣一個地方?」、「如何能產生持續十年做一件事的能量?」本書藉由電影導演傅天余以創意人角度提問,與創辦人周筵川對談出一段「現在進行式」的創業思索,了解這樣一份看似浪漫的事業,其實是經歷無數實戰經驗的累積,才孕育出的精準規劃(包括boven服務模式與客群分析、空間規劃等)。



    本書不僅是一份創業經驗談,更是一份對生活態度的提案,值得提供給所有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不到創業入口的人參考。這條路你或許在google map上找不到,卻可以透過這本書找到幾個座標。



    ?


    對談人? 周筵川

    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

    年輕時熱愛音樂,進入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工作,

    在那裡,不僅接觸了許多創意工作者,並開啟對於收藏雜誌的興趣。

    過去曾受邀至中國廣州的「方所書店」擔任雜誌採購顧問,2015年成立boven雜誌圖書館。


    ?




    鄭重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事空間製作所

    究方社創意總監??? 方序中

    小器生活道具總監??? 江明玉

    《大誌》、《週刊編集》 創辦人暨總編輯??? 李取中

    蜷尾家創辦人??? 李豫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阮鳳儀

    「里山十帖」、《自遊人》總編輯??? 岩佐十良

    演員??? 林柏宏

    天下南隅飯店執行副??? 林子鈞

    TaiTai LIVE WILD??? 楊世泰&戴翊庭

    JL DESIGN | 創辦人、美好金融 | 品牌長??? 羅申駿??


    ?


    ?


    ?


    ?




    ?




     





    推薦序

    序場



    take one? ? 一間「秘密讀者俱樂部」的誕生

    很遺憾,我不是一個富二代

    像菜市場般讓人感覺自在

    音樂是我一輩子的興趣

    厲害的客人也是我的老師

    日雜宛如另一個全新宇宙

    將訊息傳遞給需要的人

    *tips 雜誌陳列技巧



    take two? ? 開店前的風險測試

    先找到一個地方「做實驗」

    *tips 「最小風險測試」驗證商業模式

    圖書館模式解決對保存的焦慮

    讓boven能夠實現的貴人



    take three? ? 開店前的設定思考

    人跟人之間的舒服距離

    提供「類公共化」的服務

    *tips 包書套服務帶來的優點

    讓客人無負擔的定價策略

    *tips 會員制的優點

    B2B專屬選書方案

    創業絕對辛苦??? 而非痛苦



    take four? ? 「雜誌概念�版面」立體化

    拓展核心來自樂意分享

    從客戶需求蔓延出的boven cafe

    讓事情一起發生的臺南夥伴

    當我們跨界「plus」在一起

    實體活動帶來空間動能

    品牌限定pop-up store

    雜誌「再使用」建立永續循環



    *番外篇? ? 失敗是一堂珍貴的課程

    失敗源自於目標不明確

    合作成功的三大前提

    雜誌人性格的團隊夥伴

    疫情激發出來的變通方案



    take five? ? 顧相璽建築師專訪:場所的力量

    使用者體驗才能完整空間的存在

    五感體驗的設計思考

    種樹創造另一片風景

    處處藏有工匠們的細膩手藝



    take six? ? 創意人分享

    小器生活創意總監|江明玉? ? 雜誌始終在我的人生裡

    平面設計|李珮雯? ? 啟發五感的紙本書魅力

    跨國企管顧問|朱敏杰? ? 磨練商業嗅覺與質感生活指南

    電影導演|傅天余? ? 創意靈感的私房能量點

    軟體工程師|堯柏儒? ? 理工人的美感養成術

    演員|林柏宏? ? 演員的日常養分



    take seven? ? 後記活得像一本雜誌? ? 周筵川







    推薦序


    杜祖業(之道創意創辦人、前《GQ》總編輯)


    二?一五年,媒體同溫層耳語東區出現一間雜誌圖書館,愛看愛買雜誌的我一開始並沒太大感覺,多年下來我已經建立起一套購買系統,各雜誌進口商與書店我都熟,通常新刊還沒進到書店,我已經收到,除非台灣無人引進,不然我不會錯過任何想看的雜誌。



    後來有機會遇見創立boven雜誌圖書館(以下簡稱為boven)的創辦人Spencer(周筵川),彼此都是重度雜誌上癮者,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也一路看著boven從雜誌的漫畫王擴展到與髮廊、cafe與飯店的訂閱合作,還開了cafe,常常被包場舉辦活動,儼然成為設計與媒體圈中不可忽視的存在,特別是近幾年紙刊全面性衰退、販售雜誌品項最齊全的誠品敦南、信義店相繼收攤的種種風雨飄搖,隱身在東區巷內地下室的boven,隱隱透露的燈光,簡直像是一片黑暗下唯一的燈塔了。



    然而這本書並不是做來給雜誌粉絲互擁取暖的,透過導演傅天余與spencer一次又一次對談,即使我是老客人了,第一次有機會瞭解boven誕生的過程,spencer是如何勇敢地離開穩定的組織港灣,投身到創業的汪洋大海中。



    boven創立時,我手上正在做《GQ business》雜誌,可惜當時並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現在看來完全符合《GQ business》雜誌的核心精神,不過這本刊物叫好不叫座,最後還是停刊了。許多人看到boven都會覺得是哪個富二代做好玩的,雜誌圖書館?都說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了,在手機屏幕席捲人們大部分醒著時間,這會不會是純粹浪漫不切實際的idea呢?



    如今,boven以本書做為十歲的生日禮物,多少機關算盡的生意都很難撐過十年了,有錢人玩具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事實上我從不認為有哪個有錢人會做擺明賠錢的生意,每當有人說某家店、某產品是有錢人就是任性,我深不以為然,當時會想做《GQ business》雜誌就是想探索這些迷人表象後面的邏輯與道理,可能臺灣讀者都被傳統財經雜誌那套給限制了想像力,但這個時代的business model不再單純是為了獲利而存在,business本身可以是分享為了傳遞某種概念、行為與價值觀的途徑,而獲利是得到認同的副產品。



    Spencer就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沒有富爸爸可靠,因為熱愛音樂去淘兒音樂城(Tower Record)上班,在唱片行接觸到進口歐美日雜誌,發現了新宇宙,但要把興趣與工作合在一起又不餓肚子談何容易,通常年紀漸長現實逼近,理想就收到抽屜鎖起來了。但Spencer?不輕易投降,他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了一條路,這條路你在google map上找不到,這本書給了讀者幾個座標。出租借閱雜誌的small business的想法,絕對是浪漫的,但Spencer?從起心動念到成立boven過程的做法與思考卻非常務實,值得給所有徘徊在理想與現實間、找不到入口的人參考。



    近幾年我很常往boven跑,連我這種超鐵桿雜誌粉都開始減少買雜誌的量了,家裡書滿為患斷捨離都來不及,但雜誌共享服務反而讓我讀到更多雜誌,一些本來不會買的,也列入閱讀雷達範圍內。現在雜誌圈的現象是主流刊物愈來愈無趣,而精準小眾刊物會是未來趨勢,同樣的,以大眾為對象的business考驗日益嚴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轉瞬間豬羊變色是家常便飯。反觀更多有概念、有溫度的small business,他們不必用趕盡殺絕的不道德方法逼退或勒死競爭對手,一樣可活得好好。



    我笑著跟Spencer?說:「boven出現以來,好像沒看到過有別的follow者,到底是因為這生意不好做因此沒人敢跟,還是你做太好沒人敢跟呢?」



    無論如何,在商業世界中能設立這樣的門檻都是好事,不是嗎!


    ?


    ?






    其 他 著 作